港口碼頭
石井港現有千噸級重力式結構碼頭1座,泊位長85.8米,碼頭前沿水深5米。港區內有倉庫1座1200平方米,堆場4822平方米。配有裝卸設備,自1990年10月建成投入使用以來,吞吐量逐年增加。
歷史沿革
隋大業年間(605—618),隋煬帝譴使開發夷州(台灣),曾泊舟於此,並募舟代“”駕船渡過海峽以達台灣。
唐辟海上絲綢之路,石井港為古泉州港支港之一。
《南安縣誌》載:“石井鄉系四十三都,朱韋齋(松)監稅處。二石夾立海沙上,其下為盤石,泉出小竇,流而為盂,深不盈尺,掬盡轍盈,潮來沒焉,潮去則淡。有石井宮,匾曰‘石井’,系宋進士呂大奎書。景定五年歲次甲子(1264)詔立。”石井古鎮地名由此而得。現古地名牌仍立於刻有“海上視師”四字的巨石上。
南宋紹興十四年(1144),在今石井下坊村建石井巡檢司,管理船舶出入海事務。
明末,鄭芝龍曾以石井港為據點,編結船隊,多達千艘,作海外貿易。清初,鄭成功屯兵金門、廈門兩島,編組東西洋船隊,航行於日本、台灣、呂宋等地,石井港亦為其貨物集散、船隊停靠的主要港口之一。鄭芝龍、鄭成功父子相繼在南安石井建立造船坊,營造軍、商兩用船,年造三五艘,修數十般。
運輸狀況
石井港與金門航程僅14海里,而且風浪小,2002年開通了與金門貨運通航,幾年來,共運營了335航次,貨運量43.3萬噸,合計299.6萬美元,已成為對金門貨運通航運量最多、增長幅度最快的港口。經有關部門批准,2006年6月開放石井港與金門客運直航,不僅為台灣同胞進出大陸開通一座新的橋樑,也為台灣農產品進入大陸市場搭建了新的貿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