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源
《淮南子》卷一〈原道訓〉~25~
凡人中壽七十歲,然而趨舍指湊,日以月悔也,以至於死,故蘧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漢·高誘註:「伯玉,衛大夫璩瑗也。今年則行是也,則還顧知去年之所行非也。歲歲悔之,以至於死,故有四十九年非,所謂月悔朔,日悔昨也。」
《莊子集釋》卷八下〈雜篇·則陽〉~905~
蘧伯玉行年六十而六十化,未嘗不始於是之而卒詘之以非也,未知今之所謂是之非五十九非也。
釋義
(1). 五十歲 的 代稱。“故 蘧伯玉 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謂年五十而知前四十九年之過失。後因以“知非”稱五十歲。
唐 白居易 《自詠》:“誠知此事非,又過知非年。”
宋 李清照 《<金石錄>後序》:“余自少 陸機 作賦之二年,至過 蘧瑗 知非之兩歲,三十四年之間,憂患得失,何其多也?”
清 鈕琇 《觚賸·除夜覘士》:“﹝ 陳楚產 ﹞齒逾知非,始補弟子員。”
(2).省悟以往的錯誤。
唐 趙嘏 《東歸道中》詩之一:“平生事行役,今日始知非。”
寧調元 《東蛻庵三什》:“北瘦南肥各迥然,知非遙想待他年。”
同源典故
三十九年非 五十九年非 五十知非 伯玉年 伯玉知非 伯玉能覺 四十九 四十九年非 四十始知非 悟前非 慕蘧瑗 知六十二年非 知非 蘧玉知非 蘧瑗知非 蘧璦知非 蘧非
運用示例
作者 | 詩題 | 詩句 |
劉禹錫 | 答柳子厚 | 年方伯玉早,恨比四愁多。 |
李鹹用 | 和友人喜相遇十首之八 | 年紀少他蘧伯玉,幸因多難早知非。 |
李諒 | 蘇州元日郡齋感懷寄越州元相公杭州白舍人 | 首開三百六旬日,新知四十九年非。 |
楊巨源 | 和令狐郎中 | 自稟道情齠齔異,不同蘧玉學知非。 |
權德輿 | 劉紹相訪夜話因書即事 | 不待蘧生年,從此知昔非。 |
武元衡 | 西亭題壁寄中書李相公 | 廉頗不覺老,蘧瑗始知非。 |
黃滔 | 寓言 | 非通非介人,誰論四十九。賢哉蘧伯玉,清風獨不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