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分類與知識資源認識論

知識分類與知識資源認識論

《知識分類與知識資源認識論》是2008 年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圖書。

基本信息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第1版 (2008年8月1日)

平裝: 394頁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32

ISBN: 9787010072852

條形碼: 9787010072852

產品尺寸及重量: 20.6 x 14.4 x 1.8 cm ; 422 g

ASIN: B001GS74M2

內容簡介

《知識分類與知識資源認識論》把哲學認識論、方法論和元知識作為知識資源認識的主要理論和思維工具,分別探討了知識的定義、來源、本質、表現方式、載體形態和認識範圍等關於知識自身的基本問題;揭示了知識分類的原因、原理、意義和認識知識資源的意義;考察了知識資源形成的歷史及其結構變化;梳理了知識分類的主要表現形式及其主要的矛盾關係;指出了文獻學、目錄學、圖書館學、信息管理技術等學科的基本理論、技術方法和主要工具在知識資源認識活動中的地位和作用。藉助這些討論,可以幫助我們了解什麼是我們需要的知識、知識是怎樣得來的、知識有什麼樣的外在形態、知識都存放在什麼地方、用什麼方法能夠方便又快捷地找到某種具體知識。總之,通過對知識分類和知識資源認識論的研究,可以幫助我們順利地實現理想的求知目標。

目錄

緒論

第1章 知識的定義與屬性

一、什麼是知識

二、知識的本質屬性

三、知識的衍生屬性

四、知識的開放、發展、多元共存屬性

第2章 知識的來源及其形態

一、知識研究中的兩論

二、知識的來源

三、知識構成的要素

四、知識的表達方式

五、知識的載體形態

第3章 知識資源的認識範圍與形態.

一、知識資源的概念形成

二、知識資源的認識範圍

三、知識資源的形態

第4章 知識分類的原理與方法

一、隱性知識分類的特殊性

二、人類分類思想的起源

三、從實物分類到科學分類

四、知識分類的本原與規則

五、知識分類方法的借鑑

第5章 知識分類的意義

一、知識分類是科學知識確立的標誌

二、知識分類有助於知識的秩序化管理

二、知識分類有利於知識的選擇與傳遞

四、知識分類有助於知識的生產與積累

五、知識分類有助於知識創新

第6章 知識分類的主要方式

一、按照知識的效用分類

二、按照研究對象分類

三、按照知識屬性分類

四、按照知識形態分類

五、按事物運動形式分類

六、按照思維特徵分類

七、按照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分類

八、按照知識研究方法分類

九、按照知識的內在聯繫分類

十、按照學科發展的趨勢分類

第7章 知識分類的矛盾現象

一、知識概念與分類標準的矛盾

二、自然分類與人為分類的矛盾

三、知識分化與知識綜合的矛盾

四、知識分類與文獻分類的矛盾

五、知識動態發展與分類模式固化的矛盾

第8章 元知識與方法論

一、元知識的由來與功能

二、元知識的理論價值

三、元知識與方法論

四、知識資源認識的方法論體系

第9章 知識資源的文獻學認識方法

一、文獻學方法在知識資源認識中的作用

二、文獻類型的劃分

三、文獻的層次劃分

四、校讎學與文獻整理

五、版本學與文獻版本類型

第10章 知識資源的目錄學認識方法

一、目錄學方法在知識資源認識中的作用

二、目錄的種類

三、古籍目錄所展現的知識資源

四、現代目錄所展現的知識資源

第11章 知識資源的圖書館學認識方法

一、圖書館學方法在知識資源認識中的作用

二、圖書館的類型

三、圖書館知識資源的組織方法

四、圖書館知識資源的揭示方法

五、數字圖書館及其利用方法

第12章 知識資源開發的傳統技術工具

一、工具書及其分類

二、字典與詞典

三、書目、索引與文摘

四、類書與百科全書

五、年鑑、手冊與指南

六、指導使用工具書的工具書

第13章 數位化知識資源的形成與類型

一、計算機技術與數位化的產生

二、數位化知識資源的形成

三、電子文獻的類型與格式

四、網路知識資源的組織方法

五、資料庫技術及其主要類型

第14章 網路化知識資源與搜尋技術工具

一、信息檢索的範圍與技術工具

二、元數據技術

三、搜尋引擎及其類別

四、網路導航技術的利用

參考文獻

後記

後記

本書得到了河南大學人文社科研究中心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所和河南大學哲學學科的資助與支持。在此表示感謝!

首先要感謝河南大學呂世榮教授,她給予我的熱情鼓勵與支持,才使我克服種種困難,堅持寫完了本書。同樣是她熱情地幫助聯繫出版事宜,為本書的出版鋪平了道路。

在本書出版過程中,得到了人民出版社姚勁華先生的熱情幫助。他作為本書的編輯,為本書的出版付出了大量的心血,才使本書得以出版,在此謹向他表示衷心的感謝!

還要感謝河南大學劉坤太教授和我那剛剛讀完碩士的女兒劉珊珊,是他們耐心地替我審閱了本書的初稿,並為本書的修改提出了寶貴意見。

我自幼生活在偏遠的山區,父母克服了無數艱難困苦,才使我走出了文化沙漠。在撰寫這部書稿的時候,年邁的父親陳才有,還在遙遠的家鄉為我鼓勁、加油。我的老母親張學華雖然已經過世,但她那仁慈、寬厚、堅韌、勤勞的精神,一直是我鞭策自己的內在動力。我正是從父母的厚愛中領略了人生的意義,並努力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去多做一些有益於他人、有益於社會的事。有一句話,叫做大恩不言謝,謹以此書敬獻給我的父母雙親,以表達我蘊藏於內心的無限深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