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中文名稱知母片
別名知母、淮知母、知母肉、貨母、韭逢、蝦草、穿地龍、野蓼、鹿列、提母、蒜辮子草、蝭母、兒草、兒踵草、大蘆水、山韭菜、女理、女雷、馬馬草、水參、水須、水浚、東根、地參、羊鬍子根、芪母、連母、苦心、昌支。
來源為百合科植物知母的根莖。
藥性味苦;性寒。
工藝
春、秋兩季採挖,除去枯葉和鬚根,抖掉泥土,曬乾或烘乾為“毛知母”。趁鮮剝去外皮,曬乾為“知母肉”。
主治(功效)
溫熱病;高熱煩渴;咳嗽氣喘;燥咳;便秘;骨蒸潮熱;虛煩不眠;消渴淋濁。
用法
內服:煎湯,6-12g,或入丸、散。清熱瀉火,滋陰潤燥宜生用;入腎降火滋陰宜鹽水炒。
注意事項
脾胃虛寒,大便溏泄者忌服。
植物形態
多年生草本。全株無毛。根莖橫生,粗壯,密被許多黃褐色纖維狀殘葉基,下面生有多數肉質鬚根。葉基生,叢出,線形,長20-70cm,寬3-7mm,上面綠色,下面深綠色,無毛,質稍硬,葉基部擴大包著根莖。花葶直立,不分枝,高50-120cm,下部具披針形退化葉,上部疏生鱗片狀小苞片;花2-6朵成一簇,散生在花葶上部呈總狀花序,長20-40cm;花黃白色,乾後略帶比色,多於夜間開放,具短梗;花被片6,基部稍連合,2輪排列,長圓形,長5-8mm,寬1-1.5mm,先端稍內摺,邊緣較薄,具3條淡綠色縱脈紋;發育雄蕊3,著生於內輪花被片近中部,花葯黃色,退化雄蕊3,著生於外輪花被片近基部,不具花葯;雌蕊1,子房長卵形,3室,花柱短,柱頭1。蒴果卵圓形,長10-15mm,直徑5-7mm,成熟時沿腹縫線上方開裂為3裂片,每裂片內能常具1顆種子。種子長卵形,具3棱,一端尖,長8-12mm,黑色。花期5-8月。果期7-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