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科學

真科學

《真科學》是2008年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英國)約翰·齊曼:譯者:曾國屏匡輝張成崗約翰·齊曼(1925-2005)。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真科學:它是什麼,它指什麼》從一位曾從事科學前沿研究的科學技術學家的自然主義視角出發,逐一消解了“學院科學”的默頓規範。作者證明,科學知識那些熟悉的“哲學”特徵與日常認知能力以及科學知識生產者之間奇特的社會關係難分難解。作者對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進行了廣角特寫,既承認了它們的獨特價值,又揭示出其本身所具有的理性、可信性和普適性的局限。他還證明,注重團隊合作和考評制的新“後學院”研究文化在哲學上正或好或壞地改變著那些一度曾被認為是永恆的科學特徵。

作者簡介

作者:(英國)約翰·齊曼譯者:曾國屏匡輝張成崗約翰·齊曼(1925-2005),知名理論物理學家和科學技術學家。他在牛津大學獲得哲學博士學位後在劍橋大學任教,1964年成為布里斯托大學理論物理學教授,1967年因金屬電特性的研究而當選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1982年後長期致力於科學技術的社會關係、科學技術學的系統分析和研究,成為國際上公認的權威學者。出版有《電子與光子》、《公眾知識——科學的社會維度》、《可靠知識——科學中信念之基礎探索》、《關於科學與社會的教學與研究》、《科學學導論》、《一心一意——科學的集體化》等十餘部著作。

目錄

對本書的評價

內容提要

作者簡介

中文版序

譯者序

前言

第1章 一種特殊的建制

1.1 捍衛傳統遺產

1.2 科學是什麼?科學乾什麼?

1.3 一種特殊的社會建制

1.4 一種知識體

1.5 大自然研究中的自然主義

1.6 保持其簡單

第2章 科學本是純學術

2.1 構架不可定義之物

2.2 弄窄構架

2.3 研究即探究

2.4 工具主義模式里的科學

2.5 基礎研究:一個政策範疇

2.6 基本知識:一個認識論範疇

2.7 出於純粹的好奇心

2.8 學院科學:一種文化

2.9 一種科學,多種學科

第3章 學院科學

3.1 學問共和國

3.2 科學精神氣質的要素

3.3 公有主義

3.4 普遍主義

3.5 祛私利性,謙遜

3.6 獨創性

3.7 懷疑主義

3.8 制度化的CUDOS

3.9 專業化

3.10 業餘愛好

3.11 社會中的科學

第4章知識生產的新模式

4.1 學院模式

4.2 科學值得信賴嗎?

4.3 科學正在發生什麼?

4.4 後學院科學的興起

4.5 一場平淡的革命

4.6 集體化

4.7 增長的極限

4.8 推銷知識

4.9 科學政策

4.10 產業化

4.11 官僚化

第5章 共同體與交流

5.1 何種知識?

5.2 何為事實?

5.3 根除主觀性

5.4 定量化

5.5 工具

5.6 實驗

5.7 信任

5.8 確證

5.9 個人因素

5.10 我們並不孤單

5.11 移情

5.12 交流的模式

5.13 網路化的智慧財產權

第6章 普遍主義與統一性

6.1 概括與抽象

6.2 把“事實”分類

6.3 系統分類學

6.4 理論當作地圖

6.5 地圖當作理論

6.6 形式化

6.7 數學

6.8 合理性

6.9 系統化

6.10 模型和隱喻

6.11 科學領域

第7章 祛私利性和客觀性

7.1 力求客觀性

7.2 什麼使科學“有趣”?

7.3 什麼使科學可靠?

7.4 利益和價值

7.5 自然科學中的社會利益

7.6 然而是誰在制定研究議程?

7.7 人文科學中的祛私利性

7.8 遠離利益,抑或避免注意?

7.9 套用語境中的問題解決

7.10 是客觀性還是解放?

第8章 獨創性和新穎性

8.1 問題

8.2 項目

8.3 專業

8.4 學科及其範式

8.5 認真考慮基礎

8.6 常規科學

8.7 誰設定問題?

8.8 學科際性

8.9 發現

8.10 假說

8.11 預言

8.12 假想實體

8.13 建構論

8.14 科學家在想什麼?

第9章 懷疑主義與知識增長

9.1 好爭論的因素

9.2 共識——抑或只是終止爭論

9.3 編碼的知識

9.4 把事情弄錯

9.5 神秘、驚奇和魔術

9.6 認識變化

9.7 進化類比

9.8 複雜性與進步

第10章 那么,我們能相信什麼?

10.1 理解和解釋

10.2 生活世界知識

10.3 生活世界的認識論

10.4 文化語境

10.5 科學、宗教及其他信仰系統

10.6 科學與常識

10.7 實在論

10.8 靠還原統一

10.9 後學院知識

章節附注

參考文獻與作者索引

譯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