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境花園全譯

波斯語原意為“花園”,是取“涉足花園,馳目騁懷,園中一草一木,皆足怡心養性之義。 ”中文翻譯者將原作者之意概括為:“鮮花滿園足奇,六日香退色亦萎,試來吾國擇一朵,芬芳不隨四時移。 ”遂將此書名直譯為“花園”後改為“真境花園”。

內容介紹

《真境花園》是中國伊斯蘭教經堂教育故事體教材之一,波斯語原作名為“古麗司湯”,又譯《薔薇園》或《玫瑰園》。波斯語原意為“花園”,是取“涉足花園,馳目騁懷,園中一草一木,皆足怡心養性之義。”中文翻譯者將原作者之意概括為:“鮮花滿園足奇,六日香退色亦萎,試來吾國擇一朵,芬芳不隨四時移。”遂將此書名直譯為“花園”後改為“真境花園”。 原著作者為波斯詩人薩迪*穆斯利哈(1184--1263)是古波斯四大文豪之一,也是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真境花園》是根據波斯古典文學傳統的藝術形式,由詩體與散文體綜合寫成,共章和一個序言。前面七章都是以若干生動有趣的故事組成,並以哲理的或格言式的短詩作為結束,起到畫龍點睛之用。第八章是最先寫成的,主要由一些格言、諺語組成,幾乎沒有故事情節。此節題材多樣,有的富於幻想,有的幽默詼諧,有的諷刺譴責。《真境花園》的基本思想特點是作者突出表現了穆斯林大眾的願望和要求,同時,作品主持正義,揭示伊斯蘭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此書問世700多年來,以它的崇高精神境界,美學價值和所塑造的中世紀各個界層形形色色栩栩如生的人物,在宗教學,歷史學和文學領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成為個國人民都喜愛的不朽之作。對各族穆斯林在道義上的闡揚精神上的陶冶,哲理上的辨析都產生過積極的影響。
-------------------------------------------------------------

作者介紹

薩迪---sadi簡介 薩迪(sadi,1213—1291) 13世紀阿拉伯著名穆斯林詩人、蘇菲主義學者。一譯“薩阿迪”。全名穆什萊菲丁·穆斯賴哈·薩迪。出生於波斯設拉子。其父是伊斯蘭教蘇菲派傳教師。他早年在設拉子求學,14歲時喪父,家境貧困。後經人相助,到巴格達著名的尼采米亞大學學習伊斯蘭教義和文學。學習期間,便能用波斯文、阿拉伯文寫作,創作了許多優美的抒情詩。因不堪忍受學校嚴格的宗教制度束縛,中途輟學,離開巴格達。蒙古軍入侵波斯後,他被迫背井離鄉,開始長達30多年的蘇菲巡遊苦行生活。他的足跡西至埃及、馬格里布、阿比西尼亞(今衣索比亞),東至伊拉克、巴爾赫、印度和中國新疆的喀什噶爾(今喀什)。他沿街行乞,聚眾講道,宣傳蘇菲主義。薩迪曾15次徒步朝勤麥加克爾白,訪問過亞塞拜然的貝拉庸、大不里士,並向蒙古的阿巴喀汗進諫。在北非曾被十字軍俘虜,送往的黎波里要塞充當苦役。他重返故鄉設拉子時已進入中年,隱居鄉里,潛心著述。薩迪作品保存下來的大多是抒情詩、魯拜詩和頌詩等,都收入他的《全集》中。他的抒情詩約600多首,作品通過對花烏、山水、美女、靜夜的描寫,寄託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美好人生的嚮往,他的詩結構嚴密,語言凝鍊、流暢,韻律抑揚有致,是波斯文學史上的一枝奇蔽。薩迪的成名之作是《果園》和《薔蔽園》。《果園》完成於1257年,是一部闡揚伊斯蘭教哲理和道德準則的敘事長詩,包括仟悔、感恩、禮拜、正義、行善、教養、知足、謙遜、愛情等篇章和一篇很長的序詩。每章由一些生動的小故事組成,穿插以詩人的見解。每個故事大多以詩人在流浪生活中的親身經歷和見聞為題材,描寫了帝王、賢哲、穆斯林、蘇菲派苦行者等的不同生活和市民社會的風俗習慣。《薔薇園》於1258年用韻體散文寫成,內有故事和個人的奇聞軼事,正文中穿插點綴著各式短詩,引用了大量民間格言、警句、幽默小品等,揭露了現實社會的虛偽和黑暗,歌頌了人類的善與美。他以凝鍊而精確的語言,表達出深刻的人生哲理,闡明了穆斯林的道德信條和行為規範,充滿著智慧的光芒和熾熱的宗教情感。薩迪的作品語言風格幾百年來一直是波斯文學的典範。他被譽為“波斯古典文壇最偉大的人物”,其作品對後世影響很大,被譯成幾十種外國文字,受到讀者的讚譽。《薔薇園》有兩種漢譯本,譯名為《真境花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