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釋義
魯迅《〈吶喊〉自序》:“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為不幸的。”茅盾《我們這文壇》:“朋友!這不是苦了看客?看客們不是一個印板印出來,看客們的嗜好各殊鹹酸。”巴金《家》八:“我既不是演員,又不擔任什麼職務,我只是一個看客。”
《感懷·其三》[現代]萬寬
江湖深淺渾滋味,我飲卿斟爾惜身。 夢裡春秋邪壓正,鏡中日月幻成真。
有情 看客無情淚,得意文章失意人。 回首百年空一望,繁華競逐亂紅塵。
軼聞故事
有一個關於猴子的故事,或許會對我們“看客”有所啟發:
有人養了一群猴子,常宰猴待客。當客人光臨時,他會穿上白大褂領著客人挑選猴子。籠子裡的猴子們非常緊張,拚命地往後躲。當客人選中一隻猴子時,其他猴子就使勁把它往外推。被推出去的猴子,知道自己死到臨頭,一動不動地任人宰割。其餘的猴子在一旁幸災樂禍地看著這隻猴子被殺掉。這種場景不斷重複上演,最終,猴子全部被宰殺了。
假如這群猴子群起而攻之,並不是沒有機會逃掉。但是,每隻猴子並不知道其他的猴子是否會和它一起反抗。它們在反抗與躲閃的策略選擇中,都選擇了躲閃,抓到誰算誰倒霉,都寧願苟且偷生,陷入“囚徒困境”。猴子們都成了“看客”。殊不知,今日的“看客”,可能就是明日的被宰者。猴子如此,人又如何呢?
社會現象
中國的看客,僅僅是麻木的圍觀,鮮有平息事態的援手。圍觀者雙眼緊觀事態發展,交頭接耳更有甚者叫好鼓勁。“這熱鬧不看豈不虧了!”助漲施暴者的囂張,削弱輕生者生存的信念。受害者無助,世態炎涼。
細談看客緣由,乃專制壓迫之膽怯,人本教育之匱乏。平民們練就一身事不關己的神功,又難驅好奇之心。借鑑網上有篇文章開頭寫道:中國的五千年歷史文化綿綿流長,看客歷史文化則非也,誠如林語堂所言,秦漢以前,國人血性凜然,大義浩然,多慷概悲歌之士;隋唐時代,氣度恢宏,正氣泱然,蠅營苟且之輩非時矣;然五代以降,宋明理學存天理滅人性,醬缸社會及人性,偽善是為世風矣;更有甚者:元清異族,專制統治,酷烈異常!為生存及利益計,由是漢奸輩出,看客文化亦發揚光大成為主要之國民性也。
文學作品
梁啓超筆
《呵旁觀者文》
天下最可厭可憎可鄙之人,莫過於旁觀者。
魯迅筆
《藥》
華老栓,華小栓,五爺
《祝福》
祥林嫂的僱主,河邊洗衣的女人們
《孔乙己》
酒店老闆,長工,“我”
《阿Q正傳》
長工,阿三,老爺家管家,路人,刑場圍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