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蕊薹草(變種)

iv. fig. 1936.

物種描述

直蕊薹草(變種)直蕊宿柱薹(台灣植物志)
var. cupulifera (Hayata) Y. C. Tang et S. Y. Liang, ——C. orthostemon Hay-ata in Journ. Coll. Sci. Univ. Tokyo 30: 389, 1911, et loon. Pl. Form. 6: 126, fig 38 f-i, 1916; Ohwi, Cyperac. Jap. 1: 357, 1936; Akiyama, Caric. Far East. Reg. As. 187, pl. 190 fig. 2, 1955; 台灣植物志 5: 333, 1978. ——C. orthostemon Hayata var. cupulifera Hayata in Journ. Coll. Sci. Univo Tokyo 30: 390, 1911.
本變種與原變種的區別在於果囊較長,長3.5-4.5毫米(參見Ohwi 1936. p.357.以及台灣植物志 5: 333. 1978).
產我國台灣。

附:原變種

青綠薹草(原變種)
var. breviculmis
根狀莖短。稈叢生,高8-40厘米,纖細,三棱形,上部稍粗糙,基部葉鞘淡褐色,撕裂成纖維狀。葉短於稈,寬2-3 (5) 毫米,平張,邊緣粗糙,質硬。苞片最下部的葉狀,長於花序,具短鞘,鞘長1.5-2毫米,其餘的剛毛狀,近無鞘。小穗2-5個,上部的接近,下部的遠離,頂生小穗雄性,長圓形,長1-1.5厘米,寬2-3毫米,近無柄,緊靠近其下面的雌小穗;側生小穗雌性,長圓形或長圓狀卵形,少有圓柱形,長0.6-1.5 (2) 厘米,寬3-4毫米,具稍密生的花,無柄或最下部的具長2-3毫米的短柄。雄花鱗片倒卵狀長圓形,頂端漸尖,具短尖,膜質,黃白色,背面中間綠色;雌花鱗片長圓形,倒卵狀長圓形,先端截形或圓形,長2-2.5毫米(不包括芒),寬約1.2-2毫米,膜質,蒼白色,背面中間綠色,具3條脈,向頂端延伸成長芒,芒長2-3.5毫米。果囊近等長於鱗片,倒卵形,鈍三棱形,長2-2.5毫米,寬約1.2-2毫米,膜質,淡綠色,具多條脈,上部密被短柔毛,基部漸狹,具短柄,頂端急縮成圓錐狀的短喙,喙口微凹。小堅果緊包於果囊中,卵形,長約1.8毫米,栗色,頂端縊縮成環盤;花柱基部膨大成圓錐狀,柱頭3個。花果期3-6月。
產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山西、陝西、甘肅、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四川、貴州、雲南;生於山坡草地、路邊、山谷溝邊,海拔470-2300米。分布於俄羅斯、朝鮮、日本、印度、緬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