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藥部位
全草。
性味
味苦,性寒。
歸經
入肺、肝、脾經。
功效
清熱,除瘧。
主治
瘧疾。
相關配伍
1、治疝氣,配小茴香。(《本草鉤沉》)
2、治婦女白帶,配白蘞。(《本草鉤沉》)
3、治瘧疾,配馬鞭草。(《本草鉤沉》)
用法用量
內服:90-150g。
藥理作用
抗瘧作用。
採集加工
春、夏間採收,鮮用或曬乾。
藥材性狀
乾品長15-30厘米。全株被細毛,基部多分枝,葉對生,卵形或三角形,邊緣有鈍齒,無柄或柄短,色黃白,多捲曲,長0.6-1.2厘米,寬0.4-0.6厘米。鬆散總狀花序,蒴果為倒扁心形,寬大於長。
形態特徵
小草本,莖直立或上升,不分枝或鋪散分枝,高5-30厘米,有兩列多細胞白色長柔毛。葉常3-5對,下部的有短柄,中上部的無柄,卵形至卵圓形,長5-15毫米,寬4-10毫米,具3-5脈,邊緣具圓或鈍齒,兩面被硬毛。總狀花序長而多花,長可達20厘米,各部分被多細胞白色腺毛;苞片下部的長卵形而疏具圓齒至上部的長橢圓形而全緣;花梗極短;花萼長3-4毫米,裂片條狀橢圓形,前方2枚長於後方2枚;花冠藍紫色或藍色,長約2毫米,裂片圓形至長矩圓形;雄蕊短於花冠。蒴果倒心形,強烈側扁,長2.5-3.5毫米,寬略過之,邊緣有腺毛,凹口很深,幾乎為果半長,裂片圓鈍,宿存的花柱不伸出凹口。種子矩圓形,長近1毫米。花期4-5月。
生長環境
生於路邊及荒野草地,海拔2000米以下。
相關論述
《中國藥植圖鑑》:“治瘧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