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琦[元末浙江平陽知州]

盧琦[元末浙江平陽知州]

盧琦(1306~1362年),字希韓,號奎峰、立齋,惠安後龍峰尾(今屬泉港區)人。他又是元代一位大詩人,為元末閩中文學四大名士之一,著有《奎峰文集》10卷、《詩集》12卷,《四庫總目》傳於世。《惠安縣誌》評價其詩“出元代三十大家之上”。

簡介

盧琦 盧琦

盧琦(1306~1362年),字希韓,號圭峰、立齋。泉港區峰尾鎮打銀村人,元大德十年(1306年)生。少時專心讀書,經學詩文無不認真推敲,窮究奧妙。元至正元年(1341年),盧琦隨師餘子賢前往浙省鄉試,師半途病故。“琦不顧試期,與其友陳彥博經紀其喪以歸。迨得祿,視子賢家如師在時”,情深義重。至正二年,試春宮,盧琦詩、經成績優異,名列前茅,登陳祖仁榜進士。初授將仕郎、浙江台州錄事,因丁父憂沒有上任。服除,改延平知事。至正十二年轉永春縣尹。時永春突遭暴雨,水發山崩,田園流失,村舍倒塌,受災者達3000餘人。為蘇民困,盧琦上疏請求開倉賑貸,以施賑、平糶、放貸等方式,拯救饑饉,並均平賦役,減輕錢糧稅,豁免鐵爐稅,停止橫征各種牛、薴、絲料、夫役等附征什稅。另一方面,他下鄉勸農,積極清理積案,使歷久不結的懸案得以公允決斷,並勸民眾勿以細故訴訟傷農。他還修繕校舍,增加學田,延聘邑中德高望重、名聲顯赫的儒者當教授,經常出巡郊野,稽查四處安全,因之“闔邑明人倫,知廉恥,保信義,持忠孝……官曹事少,學風翕然,教化大行”,“盧永春”之名滿閩粵。至正十四年,泉州大旱,“種不入土,人相食”。因慕“盧永春”之名,民多扶老攜幼,就食永春。盧琦極力予以解決,並“諭巨姓及浮屠(佛寺)食之,幼稚棄於道者,命以舟載之”,百姓額手稱慶,道無餓殍。

歷史事件

至正十六年,盧琦調任寧德,永春父老前往福建宣慰司都元帥府乞留不得,乃立廟設生祠奉祀,並請翰林林泉生撰《永春縣知縣盧公去思碑》,勒石於郊頌德。盧琦蒞任寧德前夕,寧德地區盜賊猖獗,民不聊生。盧琦一到寧德,盜賊紛散,躲於深山狹谷的百姓紛紛復歸故里,安居樂業。同年,興化、泉州用兵,帥府以盧琦聲望高,邀請他共商軍事大計。他往來於二郡間,煩勞忙碌不已。不久,因功提授為鹽課司,分司海口,外商貨運都得經他許可方能交易於全省。因課督供鹽無誤,聲名遠揚。時有蕃商以貨得參省,脅通戶部下令福建四鹽場各自為市,盧琦認為該辦法上虧國課,下毒亭民,拒不執行。至正二十二年,因大臣推薦,琦升為浙江平陽知州。任命未至而歿,墓葬於惠安八都(今輞川鎮)龜鱉山(今峰尾鎮奎璧村)。盧琦文學造詣很高。

個人作品

他的《游洞嶺寺》被收入清張景星主編的《元詩別裁》一書。“元詩三十大家選,公詩澹遠,意境絕高,出三十大家上,蓋韋孟之詩也。”其中詩中的“日高花散影,風定竹無聲”為一代名句。

盧琦著作有《圭峰集》2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