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革藝術在蒙古民族生活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在牧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皮革製成的生活必需品和裝飾品。隨著經濟的發展,皮革造型藝術所蘊涵的藝術生命力和審美價值越來越得到人們的重視和關注,並顯示出其發展的潛力和勢頭。為了將這門古老的藝術得以繼承和發揚,認識皮革藝術的經濟價值和藝術價值就是對皮革藝術保護和發揚。
第一章 皮革的歷史發展介紹
最早北方遊牧民族利用狩獵所得到的動物毛皮取暖及居住,然而生皮容易腐敗,不耐久存,也不耐用。怎樣能讓皮毛更耐久更耐用呢?原始遊牧人以石頭敲擊使之柔軟,後來逐漸發展出讓皮子變得柔軟的技術。 這種處理皮革的技術從誕生之日起,可以說明是人類的一個進步、藝術演進的歷史。隨著文明的演變,在皮革的演變史上有了長足的發展。中國北方遊牧民族 “皮囊壺”的造型曾一度被宋遼時期瓷器所吸收並推崇,從瓷器皮囊壺上我們可以看到那個時期皮革器物造型已達到一定的審美高度。從此在人類的生活中開始出現了皮革製作的各種用品,比如說皮革製成的包囊,交通工具,地圖,房屋,服裝,帽子,鞋,裝飾品等等```。之後人類文明不斷發展,人類當然不會停留在簡單而笨重的皮製品上,他們在皮革製品上開始增加圖案使其在視覺上更加美觀。之後在不斷的勞動和生活中演變出製作技巧也開始設計,開始了最早的皮革藝術設計。皮革在原始時期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這也是當時人類對皮革的依賴性所導致的。簡單的來說人類當時沒有製造布料的技術導致對皮革的需求和依賴,所以在當時皮革有了長足的進步和發展。
具有真正的皮革藝術的產生從最初遊牧民族馴馬開始,馴馬時代始於籠頭的發明,後來有了馬嚼子,牧民得以跨上馬背自由馳騁。馬鞍、馬蹬的發明,解放了牧民的雙手,以利長途遷徙、四方征戰。圍繞馬的馴養和使用,皮革工藝大顯身手。草原先民學會了鞣製皮革,製成了籠頭、馬鞭、鞍韂、馬靴、箭筒、刀鞘、皮盔甲、馴馬服、摔跤服、乃至蒙古包上的皮革裝飾等。這些皮具的製作均附加適當的藝術技巧,既有實用功能,又具審美價值。流行數百年的雕花馬鞍,即可謂傳統皮革工藝的典型代表。在內蒙古皮革藝術實踐的長河中,不斷的發展和傳承,到現在內蒙古的皮革藝術從傳統的使用皮革造型到現在的多樣性的藝術創作,它植根於草原人民賴以生存發展的狩獵、畜牧經濟,凝聚著草原人民的聰明智慧,千百年來為草原人民的生產、生活服務,也成為草原文化的一種藝術表現形式。二十世紀以來,由於對工藝的需求已不單只是物質面,在藝術層次及材料的開發,出了皮革本質的改良外,印花工具的設計與開發、染料、顏料種類的進展,在皮革工藝技術面的重要關鍵因素逐漸成熟的條件下,皮革技藝因此發揮出燦爛的光芒。
相關詞條
-
皮革[博蕾特]
皮革是經脫毛和鞣製等物理、化學加工所得到的已經變性不易腐爛的動物皮。革是由天然蛋白質纖維在三維空間緊密編織構成的,其表面有一種特殊的粒面層,具有自然的粒...
基本定義 詳細解釋 基本來源 基本常識 加工過程 -
皮革
皮革是經脫毛和鞣製等物理、化學加工所得到的已經變性不易腐爛的動物皮。革是由天然蛋白質纖維在三維空間緊密編織構成的,其表面有一種特殊的粒面層,具有自然的粒...
基本定義 詳細解釋 基本來源 基本常識 加工過程 -
哥德式藝術
哥德式藝術是十二至十六世紀初期歐洲出現的一種以新型建築為主的藝術,包括雕塑、繪畫和工藝美術。現已普及於整個歐洲,這種建築風格給人造成一種向上升華、天國神秘的幻覺。
簡介 特點 造型特點 主要分支 14世紀以前的哥德式風格 -
天然皮革
天然皮革按其種類來分主要有豬皮革、牛皮革、羊皮革、馬皮革、驢皮革和袋鼠皮革等,另有少量的魚皮革、爬行類動物皮革、兩棲類動物皮革、駝鳥皮革等。其中 牛皮革...
皮革簡介 真皮標誌 -
高山皮革
1990年11月21日,新華社駐東京的記者報導了一條新聞,說日本常盤電機公司發明了一種不怕火的“不燃紙”,這種紙即使在800℃的高溫火焰中燒上5分鐘也點...
名稱 內容 -
《皮革科學與工程》
《皮革科學與工程》是中國皮革工業協會與四川大學聯合主辦的理論和實踐並重的專業性學術期刊,注重學術期刊的理論性、學術性和權威性,登載皮革化學與工程領域的及...
簡介 基本信息 目錄 相關信息 文獻列表 -
皮革服裝設計
《皮革服裝設計》是2013年中國紡織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弗朗西斯卡·斯特拉奇。
內容介紹 作者介紹 作品目錄 -
皮革服裝
皮革服裝是以真皮(光面)為主要部位面料,並輔以紡織品及紐扣等配件加工而成的衣服,俗稱皮衣,如夾克衫、獵裝、西服、馬甲、風衣、褲子等。目前,我國製作的皮衣...
產品簡介 關鍵指標 選購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