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克特-施彭格勒反應[皮克特-施彭格勒反應]

皮克特-施彭格勒反應[皮克特-施彭格勒反應]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Pictet–Spengler反應(P-S反應),又稱Pictet–Spengler合成

β-芳基乙胺在酸性條件下與羰基化合物(如醛)縮合再環化為1,2,3,4-四氫異喹啉。

反應由瑞士化學家 Amé Pictet 和 Theodor Spengler 在1911年報導,至今已有將近100年的歷史,現在該反應仍是合成四氫異喹啉和 β-咔啉衍生物最為有效的方法,常用於異喹啉類生物鹼和藥物的合成中。[3] 醬油和番茄醬中的色氨酸與醛糖之間也存在類似的反應。

這個反應可以看作是 Mannich 反應的特殊例子,也可看作是 Bischler–Napieralski 反應的一種改進法。

反應一般需要酸催化和加熱的條件,但 1934 年 Hahn 等報導了活性較高的化合物在溫和條件下進行的 Pictet–Spengler 反應。[4] 1944 年 Sch瀀昀 等也發現高度活性的羥基取代的芳環可使 Pictet–Spengler 反應在溫和的接近生理的條件下進行。

反應機理

β-芳香乙胺與醛在酸性條件下縮合脫水為亞胺(席夫鹼),然後亞胺質子化後形成的亞胺離子作為親電試劑,對芳環進行親電芳香取代發生環化,便得到四氫異喹啉。[13] 這是一個 6-endo-trig 關環反應,Baldwin規則預測該環化反應是有利的(favoured)。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