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白陶瓷品是釉料中沒有或只有極微量的呈色劑,生坯掛釉,入窯經過高溫火焰燒成的素白瓷器。
中國瓷器製作的歷史悠久,品種繁多。除了高貴典雅的青花和色彩艷麗的彩瓷外。素雅的白瓷也是人們喜愛的一個品種,雖然看上去沒有斑斕的花紋和艷麗的色彩,但在樸實無華中,它展示給人們的是那自然天成的美。白瓷一般是指瓷胎為白色,表面為透明釉的瓷器。在上海博物館中珍藏了很多唐代白瓷。這些唐代的白瓷製作講究,胎土淘洗潔淨,雜質少,個胎很細,而且白度比較高,上了一層透明釉以後,反映出來的顏色很白,茶聖陸羽在《茶經》中,曾推崇唐代邢窯白瓷為上品,並形容它的胎釉像雪和銀子一樣潔白。
歷史沿革
東漢墓
湖南長沙東漢墓已出現早期白瓷。河南安陽北齊武平六年(公元575年)范白瓷粹墓曾出土比較進步的白瓷,但成熟的白瓷要到隋代才出現。陝西西安郊區隋大業四年(公元608年)李靜訓墓出土的白瓷,胎質潔白,釉面光潤,胎釉已不見白中閃黃或泛青的現象。隋代白瓷巳較普遍,河北內邱、臨城縣祁村一帶曾發現邢窯遺址。唐代達到極盛時期,巳查實北方地區生產白瓷的窯址有河北內邱、臨城邢窯、曲陽窯,河南鞏縣窯、鶴壁窯,密縣窯、登封窯、郟縣窯、滎陽窯、安陽窯;山西渾源窯、平定窯,陝西耀州窯,安徽蕭窯等。其中以邢窯白瓷為代表,與南方地區越窯青瓷相匹敵,世稱“南青北白”,為唐杜甫贊誦的四川大邑窯,未查明其產地。
南方地區
南方地區未發觀唐代白瓷窯址。唐代廣州亦曾產白瓷。唐代對白瓷的白度要求很高,因此在部分較租的瓷眙上,先施化妝土,以增加燒成後的白度。到中、晚唐,已多數採用高質量的坯料,因而減少或不用化妝土加工瓷胎,其精品已達體薄釉潤,光潔純淨地步。五代時期,白瓷生產仍以北方為主,唐代窯場大多繼續燒造,其中規模最大的是曲陽窯、鶴壁窯、耀州窯的黃堡鎮和玉華宮窯等。晚唐、五代墓中多次發現帶有“官”字款的白瓷,其中多數應屬河北曲陽窯及遼白瓷。
五代窯址
景德鎮五代窯址是南方地區已發現的最早白瓷產地。宋代白瓷以河北曲陽的定窯為代表。山西介休、盂縣、平定和陽城窯也都生產白瓷,四川彭縣窯的仿定窯瓷,曾有人誤認為唐大邑窯。此外,河南地區某些瓷窯也在燒制白地黑花器的同時,生產白瓷。泗州窯和宿州窯在南宋初已有仿定器的製作。福建德化宋代亦曾燒造白瓷。元代純白瓷的製作已趨於低潮,景德鎮樞府器卵白釉的燒製成功,對明代白瓷的成就有很大作用。明永樂時期的甜白釉是白瓷史上的最高成就。但由於青花瓷器和鬥彩、彩的盛行,純素白瓷的製作已漸趨低落。除景德鎮外,福建德化的白瓷在世界享有極高聲譽,其特徵,色澤光潤明亮,乳白如凝脂,在光照之下,釉中隱現粉紅或乳白,因此有“豬油色”、“象牙白”之稱,享有“中國白”的美譽。
唐代白瓷
晚唐五代直到宋初,定窯還有一種帶有"官"或"新官"款字的精白瓷,其基本特徵是:胎薄輕巧,質地細潔,呈純白色;釉面滋潤,釉為乳白色或白中泛青色,除底足外,均施滿釉。一般講,"官"、"新官"款宇刻在胎薄細膩、製作精巧,釉色純白或白中閃青器物上的,屬於唐、五代時期;刻在釉色白或白中泛黃或部分微微閃青,有時帶有刻劃花裝飾器物上的,屬於北宋早期;刻在用覆燒法燒成,口沿無釉並帶有刻劃花裝飾的器物上的,則屬於北宋後期。
釉色特點
白釉
白釉是瓷器的本色釉。一般瓷土和釉料,都或多或少含有一些氧化鐵,器物燒出後必
然呈現出深淺不同的青色來。如果釉料中的鐵元素含量小於0.75%,燒出來的就會是白釉。古代白瓷的製作,並不是在釉料中加進白色呈色劑,而是選擇含鐵量較少的瓷土和釉料加工精製,使含鐵量降低到最少的程度。這樣在潔白的瓷胎上施以純淨的透明釉,就能燒制白度很高的白瓷。白釉出現於北朝。北齊范粹墓出土的白瓷,是中國所見的最早的白瓷。
甜白釉
甜白釉甜白是永樂窯創燒的一種白釉。由於永樂白瓷製品中許多都薄到半脫胎的程度,能夠光照見影。在釉暗花刻紋的薄胎器面上,施以溫潤如玉的白釉,便給人以一種“甜”的感受,故名“甜白”。景德鎮甜白釉的燒製成功,為明代彩瓷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明清時代的鬥彩、五彩、粉彩,只有在白瓷取得高度成就的基礎上,才能顯示出它的鮮艷色彩來。甜白釉在清代還有燒造。康熙甜白釉有奶粉般的色澤,白而瑩潤,無紋片,也稱奶白。
青白釉
青白釉又叫影青。它是景德鎮窯在北宋國中期的獨創。青白釉釉質含鐵量低,釉色白中泛青,釉層細薄晶瑩。加上燒質極薄,器上的暗雕花紋,內外都可以映見。在花紋邊上,現出一點淡青色,其餘幾乎都是白色,故稱青白釉。也有人將它叫作映青、隱青或罩青的。南宋時,採用覆燒方法,青白釉瓷器產量激增,以景德鎮為中心形成了一個南方青白資系。除景德鎮外,安徽、福建、湖北等地都有燒青白釉瓷器的窯場。入元以後,青白釉略顯青色,也不象宋代那樣清澈透亮。
象牙白
象牙白即明代德化窯的純白釉。因釉中三氧化二鐵含量特別低,而氧化鉀的含量不特別高,再加上燒成時採用中性氣氛,所以釉色特別純淨。從外觀上看色澤光潤明亮,乳白如凝脂;在光照之下,釉中隱現粉紅或乳白,因此有豬油白、象牙白之稱。歐洲人又稱這種釉色為鵝絨白、中國白。
邢窯白瓷
邢窯是唐五代最著名的白窯瓷場,有邢窯白陶瓷品“天下無貴賤而通之”的美譽。窯址在今河北省內丘縣和臨城縣一帶,因唐時地屬邢州,故名邢窯。唐代,邢白陶瓷品與越州窯青瓷都作為貢品向宮廷進貢,內丘也發現有"盈"字款,"翰林"字款白陶瓷品("盈"字款瓷,應為唐宮中大盈庫的定燒器,專供皇帝宴飲賞賜之用)。如今邢窯的所在內丘被當稱為瓷都,內丘現有如今位於河北省內丘縣的邢窯博物館、邢窯遺址博物館,邢窯文化體驗館等。
白瓷茶具
具有坯質緻密透明,上釉、成陶火度高,無吸水性,音清而韻長等特點。因色澤潔白,能反映出茶湯色澤,傳熱、保溫性能適中,加之色彩繽紛,造型各異,堪稱飲茶器皿中之珍品。早在唐時,河北邢窯生產的白瓷器器具已“天下無貴賤通用之”。唐朝白居易還作詩盛讚四川大邑生產的白瓷茶碗。元代,江西景德鎮白瓷茶具已遠銷國外。如今,白瓷茶具更是面目一新。這種白釉茶具,適合各種類茶葉。加之白瓷茶具造型精巧,裝飾典雅,其外壁多繪有山川河流,四季花草,飛禽走獸,人物故事,或綴以名人書法,又頗具藝術欣賞價值,所以使用最為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