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如此浩瀚典籍僅分經(儒家經典)、史(各類史書)、子(百家著述)、集(名家詩文)四類。其後《四庫》之名既具有中華經典集成的寓意,同時也具有古代圖書分類的含義。進入二十一世紀,中華經典所蘊含的智慧,越來越為世人矚目。叢書策劃者為了消除今人閱讀古代文言經典的艱澀,力求使用時人容易讀懂的版畫圖示和讀解心得的方式,讓讀者充分汲取古人成功的養分,使聖賢的智慧真正進入尋常百姓家。所以叢書得名《家藏四庫》。
媒體評論
為人君而不知《通鑑》,則欲治而不知自治之源,惡亂而不知防亂之術;為人臣而不知《通鑑》,則上無以事君,下無以治民;為人子而不知《通鑑》,則謀身必至於辱先,做事不足以垂後。
胡三省以一生精力成之,遂為後世不可無之書。
顧炎武《日知錄》網羅宏富,體大精深,為前古所未有。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竊以先哲經世之書,莫善於司馬溫公《資治通鑑》。
曾國藩
內容思想之博大精深,錄事之求實考信,通古今之變,兼收並蓄,拾遺補缺,而成為學史、研史者不可不讀之書;又以其考評前世之興衰得失,通鑑於後人,有資於治國,而成為領導國家者不可不讀之書,普通大眾不可不讀之書。
翦伯贊
目錄
閱讀指南
國學與我們同在
編者的話
周紀一
威烈王二十三年
安王十五年
周紀二
顯王七年
顯王八年
顯王十年
顯王十四年
顯王三十一年
周紀五
赧王五十年
赧王五十三年
赧王五十五年
赧王五十七年
赧王五十八年
秦紀一
始皇帝十九年
秦紀二
始皇帝二十年
始皇帝二十六年
始皇帝三十四年
始皇帝三十七年
二世皇帝元年
秦紀三
二世皇帝三年
漢紀一
太祖高皇帝元年
漢紀二
太祖高皇帝三年
太祖高皇帝四年
漢紀三
太祖高皇帝五年
太祖高皇帝六年
太祖高皇帝七年
漢紀六
太宗孝文皇帝前三年
太宗孝文皇帝前五年
太宗孝文皇帝前六年
漢七
太宗孝文皇帝前十一年
太宗孝文皇帝前十二年
太宗孝文皇帝後六年
漢紀八
孝景皇帝前三年
孝景皇帝前七年
孝景皇帝中元年
孝景皇帝中二年
漢紀九
世宗孝武皇帝建元元年
世宗孝武皇帝建元二年
世宗孝武皇帝建元三年
漢紀十
世宗孝武皇帝元光二年
漢紀十五
孝昭皇帝始元六年
漢紀十七
中宗孝宣皇帝地節三年
漢紀二十一
孝元皇帝建昭三年
孝元皇帝建昭四年
孝元皇帝競寧元年
漢紀三十二
世祖光武皇帝建武元年
世祖光武皇帝建武二年
漢紀三十六
世祖光武皇帝建武二十五年
漢紀四十五
孝質皇帝本初元年
漢紀四十七
孝桓皇帝延熹九年
漢紀四十八
孝桓皇帝永康元年
漢紀五十
孝靈皇帝中平五年
孝靈皇帝中平六年
孝獻皇帝初平元年
漢紀五十五
孝獻皇帝建安四年
孝獻皇帝建安五年
魏紀七
邵陵厲公嘉平元年
晉紀二
世祖武皇帝成寧三年
世祖武皇帝成寧五年
晉紀三
世祖武皇帝太康元年
晉紀四
孝惠皇帝元康元年
晉紀五
孝惠皇帝元康九年
晉紀六
孝惠皇帝永寧元年
孝惠皇帝太安元年
晉紀七
孝惠皇帝太安二年
孝惠皇帝永興元年
晉紀八
孝懷皇帝永嘉元年
晉紀十
孝愍皇帝建興元年
晉紀十二
中宗元皇帝太興元年
晉紀十四
中宗元皇帝永昌元年
肅宗明皇帝太寧元年
晉紀十五
肅宗明皇帝太寧三年
晉紀十七
顯宗成皇帝成和七年
晉紀二十一
孝宗穆皇帝永和十年
晉紀二十三
孝宗穆皇帝昇平四年
晉紀二十五
太宗簡文皇帝鹹安元年
晉紀二十六
烈宗孝武皇帝太元七年
晉紀二十七
烈宗孝武皇帝太元八年
宋紀五
太祖文皇帝元嘉十三年
齊紀三
齊紀六
梁紀八
梁紀九
隋紀一
隋紀七
隋紀八
唐紀七
唐紀九
唐紀十
唐紀十一
唐紀十五
唐紀十六
唐紀十七
唐紀十九
唐紀二十三
唐紀二十四
唐紀二十六
唐紀三十
唐紀三十一
唐紀三十三
唐紀三十四
唐紀三十五
唐紀三十九
唐紀五十六
後梁紀一
後唐紀五
後唐紀八
後晉紀六
後漢紀三
後周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