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戰體

白戰體,亦稱“禁字型”,簡稱禁體。一種遵守特寫禁例寫作的詩。據宋代歐陽修《雪》詩自注、《六一詩話》及宋代詩人蘇軾《聚星堂詩敘》所記其禁例大略為不得運用通常詩歌中常見的名狀體物字眼如詠雪不用玉、月、犁、梅、練、絮、白、舞等,意在難中出奇。或者是限定某些字必須入詩。現存的禁體詩以宋代歐陽修的《雪》為最早,但禁體詩早已存在,在歐陽修之前,已經有人作過禁體詩。禁體詩始於宋代歐陽修而得名於蘇軾。

基本信息

白戰體指禁體物詩,世人簡稱之為禁體;因為蘇軾詩中有「白戰不許持寸鐵」之句,又被稱為「白戰體」。在中國古代文論中,體兼有樣式、風格及表現手法諸義。禁體、白戰體之體,系指表現手法。“白戰體”是宋詩話批評家創造的一種避免模仿前人作品,要求詩人在語詞上有所創新的詩歌體裁。它反映出宋代詩人實踐中的開創新的詩歌風格的開拓意識。作為語言陌生化的一種實踐,“白戰體”具有文學史和文藝理論批評上的重要意義。

時代背景

歐陽修 畫像 歐陽修 畫像

詩歌發展到了宋代歐陽修等人的手上,也開始變革。歐陽修主張變新,他不滿意當時人作白兔詩“皆以常娥月宮為說”(《與梅聖俞》,《歐陽修集·書簡卷第六》),提出作“禁體詩”,即蘇軾在《聚星堂雪》序中所引的“禁體物語,於艱難中特出奇麗。”

元祐六年(1091年)蘇東坡在潁州憶歐公舊事,作《聚星堂雪》禁體,末有“當時號令君聽取,白戰不許持寸鐵”之句,後人因稱“白戰體”。

北宋的歐陽修、蘇軾等人創造的這種特殊的描寫物體的方法——"禁體"(又稱"白戰體"),它的方法是命題寫格律詩,在描寫某一物體時預定禁止使用通常被用來描寫其外形的字詞。

宋代文學家歐陽修在潁州做太守時,與客會飲賦雪詩,禁用梨、梅、鵝、鶴、練、絮等字。

蘇軾 畫像 蘇軾 畫像

後蘇軾繼歐陽忠公做太守,逢雨雪,亦邀客賦詩,禁用體物語。因詩家以體物為工巧,廢而不用,視同禁例,有如徒手相搏,不持寸鐵。後遂以禁體詩為白戰。

白戰體典例

詠雪贈張籍

如韓愈《詠雪贈張籍》,全詩400字,一個雪字也未見,但人們卻不難看出詩句里寫的都是雪。

慢有先居後,輕多去卻回。度前鋪瓦隴,發本積牆隈。

穿細時雙透,乘危忽半摧。舞深逢坎井,集早值層台。

砧練終宜搗,階紈未暇裁。城寒裝睥睨,樹凍裹莓苔。

片片勻如剪,紛紛碎若挼。定非燖鵠鷺,真是屑瓊瑰。

緯繣觀朝萼,冥茫矚晚埃。當窗恆凜凜,出戶即皚皚。

壓野榮芝菌,傾都委貨財。娥嬉華蕩漾,胥怒浪崔嵬。

磧迥疑浮地,雲平想輾雷。隨車翻縞帶,逐馬散銀杯。

萬屋漫汗合,千株照曜開。松篁遭挫抑,糞壤獲饒培。

隔絕門庭遽,擠排陛級才。豈堪裨岳鎮,強欲效鹽梅。

隱匿瑕疵盡,包羅委瑣該。誤雞宵呃喔,驚雀暗裴回。

浩浩過三暮,悠悠匝九垓。鯨鯢陸死骨,玉石火炎灰。

厚慮填溟壑,高愁斗魁。日輪埋欲側,坤軸壓將頹。

岸類長蛇攪,陵猶巨象豗。水官夸傑黠,木氣怯胚胎。

著地無由卷,連天不易推。龍魚冷蟄苦,虎豹餓號哀。

巧借奢華便,專繩困約災。威貪陵布被,光肯離金罍。

賞玩捐他事,歌謠放我才。狂教詩硉矹,興與酒陪鰓。

惟子能諳耳,諸人得語哉。助留風作黨,勸坐火為媒。

雕刻文刀利,搜求智網恢。莫煩相屬和,傳示及提孩。

越調·寨兒令

因為蘇軾詩中有「白戰不許持寸鐵之句,又被稱為「白戰體」。在中國古代文論中,體兼有樣式、風格及表現手法諸義。禁體、白戰體之體,系指表現手法。

如:元 張養浩 《越調·寨兒令》冬(白戰體)

天欲明,覺寒生,打書窗只聞風有聲。

步出柴荊,遙望郊坰,滾滾勢如傾。

四周山岩壑都平,道途間無個人行。

愛園林春浩蕩,喜天地氣澄清。

巧丹青,怎畫綽然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