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底輻肛參

白底輻肛參,屬海參綱,動物常棲息熱帶珊珊礁低潮線附近,由死珊珊構成的水窪內,或匍匍在被浪水衝擊的死珊珊礁的表面。小個體常藏在珊湖礁底下。

分類信息

中文名稱 白底輻肛參
拉丁名稱 Actinopyga mauritiana
英文名稱 \
地方名稱 \
生物代碼 \
中文門名 棘皮動物門
拉丁門名 Echinodermata
中文綱名 海參綱
拉丁綱名 Holothuroidea
中文目名 楯手目
拉丁目名 Aspidochirotida
中文科名 海參科
拉丁科名 Holothuriidae
中文屬名 輻肛參屬
拉丁屬名 Actinopyga
分布類型 海水

形態特徵

體長約3OOmm,後端常較粗壯,寬約80mm。口大,偏於腹面。觸手大,25--27個,排列為不規則的內外兩圈;生活時,圍繞觸手的疣襟部常表現清楚。背面隆起,散布一些小疣足,圍繞各疣足基部常有一白色環,身體後端的白色環尤為明顯。腹面平坦,密布許多管足,小個體腹面管足明顯排成3縱帶,大個體管足排列常無規則。肛門在身體後端,周圍有5個明顯鈣質齒。背面體壁骨片為長短不等的桿狀體和花紋樣體:桿狀體細長,兩側和兩端都具短突起;花紋樣體多不完整。腹面體壁骨片有桿狀體、顆粒體和花紋樣體:桿狀體粗短、無分枝,有的兩側光滑,有的兩側帶細鋸齒;花紋樣體簡單,形似短的分枝桿狀體;顆粒體卵形或餅乾形。背面通常為橄欖青褐色,疣的基部呈白色;腹面色澤明顯較淺;酒精標本改變不大。加工後背面黑暗,腹面灰白色,可能因此,漁民稱它為"自底靴參"。

分布

台灣南部,海南島南部和西沙群島;在印度-西太平洋分布很廣,西從紅海及東非的莫三比克和桑給巴爾起,向東可到夏威夷群島,塔希堤和土阿莫土群島;南從托列斯海峽和斐濟群島,北到我國海南島和日本南部。
生活習性 動物常棲息熱帶珊珊礁低潮線附近,由死珊珊構成的水窪內,或匍匍在被浪水衝擊的死珊珊礁的表面。小個體常藏在珊湖礁底下。

繁殖習性

它的產卵季節據Mortensen(1937)報告在紅海為5月下旬。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