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山景區

白岩山景區

白岩山景區位於湖北省來鳳縣境內,是湘鄂西地區繼“張家界”之後正在開發的又一個生態旅遊區。

基本介紹

竹海 竹海

白岩山位於湖北省來鳳縣大河鎮境內,地處鄂渝邊界,與湖北鹹豐縣坪壩營景區、重慶市酉陽縣接壤,距來鳳縣城60公里。

白岩山地形呈東高西低,南北狹長之勢,南北最長距離達20公里,平均海拔1200米,最高海拔地點為1344米,是典型的二高山地區。

白岩山千山萬壑、綿延起伏、鬱鬱蔥蔥的森林覆蓋整個白岩山大地,萬山流翠、濃綠的樹木,清澈的溪水,五顏六色的山花點綴著白岩山山川景色,沿路看到是綠幽幽的森林,迷人的風景,一年四季明亮清甜的溪水,山谷里的裊裊炊煙。春天遍地薇菜、蕨菜讓人十分可愛,夏天滿山的山果讓人垂涎四滴,秋天山林盡染、萬山紅遍,冬天壯觀的雪景讓人心動不己、流連忘返。

景區內有一個面積達200餘畝的南方天池,猶如一顆光彩奪目的珍珠墜落在白岩山之中,天池內水波蕩漾、魚群繁多。聽到的是道路兩邊鳥語、花香和蟬鳴,時而路邊飛出的一對對錦雞,從林中竄出的一群群可愛好奇的野豬。更有山中村民的憨厚樸實、熱情好客、原汁原味的民族風俗和土家習慣。進入白岩山猶如“天地之間人間仙境、雲霧之間世外桃源”,讓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這就是白岩山的生態,白岩山的人文風情,更是開發生態休閒旅遊的魅力所在。

白岩山平均年降雨量為1800mm,年平均氣溫16.3度,全年日照時間1340小時,無霜期為220—250天,屬中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地貌呈高山平頂狀,這裡雨量充沛、土地肥沃,水份涵養條件優越,終年雲霧繚繞,是來鳳縣有名的二高山林區,白岩山有人造森林9800餘畝,原始森林和自然生態林3800餘畝,森林覆蓋率達80%以上。

主要景點

南方天池

清澈見底的流水 清澈見底的流水

是地質造山運動和人類活動的偉大壯舉與智慧結晶。天然水庫高山平湖,最小水面面積100餘畝,最大水面面積達300餘畝。距“川湖大界碑”及重慶酉陽交界處約2公里。是白岩山最有名的景區之一,最佳的閒情垂釣之處,觀光避署勝地。它與川湖大界、九龍洞、朝天門、臥龍崗幾乎在南北一條直線上,是白岩山最具標誌性的永久性自然地物。“南方天池” 中有一著名景點花果山是遊玩人員的絕佳場所。

川湖大界碑

川湖大界石碑,在來鳳縣大河鎮西部的白岩山上,刻於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

川湖大界 川湖大界

石碑之下,曾有三人丟了性命。

民國時期,四川兩名土匪,帶著手槍,到大河賣鴉片。國民黨大河鄉長田彩臣等以亂槍將其擊斃於川湖大界石碑之下。

賣鴉片的土匪,禍國殃民,死不足惜。

另一個在此丟了性命的人,卻算得上是湖北的英雄。

鄂川兩省因省界不明,常有爭議。雙方各選出了一名大力士,背石頭。石頭重約一千斤。湖北的大力士背著石頭向四川方向走一程,力竭而止;四川的大力士背著石頭向湖北方向走一程,力竭而止。石頭落地處,即為省界。

四川的大力士背著石頭向湖北方向走了約500米就不行了。而湖北的大力士背著石頭向四川方向走了1500米。石頭落地,他噴出一大口鮮血,倒下去便再也沒能醒過來。

用他背的那塊石頭,在他倒下去的地方,經兩省公議,樹碑刻字,劃分省界。

現存的界碑高2米,寬1.2米,厚0.2米。碑上端橫刻“碑記”二字;碑正中豎刻“川湖大界”四個大字;碑右豎刻小字三行:“大清乾隆二十四年十月奉、憲勘定來鳳縣水淹壩南酉陽川闌平、營北至此分嶺”;碑左豎刻小字三行:“四川酉陽州知州張兌和、湖北來鳳縣知縣黃汝楠、兩省公立。”

上世紀90年代,重慶直轄,劃出了四川省。川湖大界,再也不是湖北與四川的省界了。

但川湖大界石碑,卻依然是來鳳縣最具代表性的古石刻之一。

本段摘自謝開軍在天涯的博克,在此向作者致謝!

洞窟

“土匪洞”:在大清年間,土匪泛濫,湖南八面山、鳥龍山、酉陽等地土匪群居於此,凡當地百姓金銀財寶概搶入洞中,良家婦女、少女大部分擄於洞中,當地百姓無計可施、無法抵抗,後由湖北來鳳、四川酉陽、湖南龍山三縣知府所封,有很高的開發和觀賞價值。

這樣的匪洞在山上很多 這樣的匪洞在山上很多

“萬人大禮堂”:距天池約1公里,清水河邊的天然溶洞;

“萬人坑”、桐木灣溶洞、莫家坪溶洞又名“刺豬洞”,洞內石林,石筍繁多,奇形怪狀;

“蘇家坪溶洞”:該洞直通天池,有地下陰河,全長約3公里,洞內千迴百轉,有螃蟹、魚泉,有一定的開發價值,可以餵養“娃娃魚”、“甲魚”。

“飛山廟”,據說該廟十分顯靈,當地居民來此求神拜佛的人絡繹不絕,外出經商,地方官員回家都不忘到此上香以祈求神靈保佑。

冉家坡剿匪戰場及烈士墓

位於白岩山腳下,“冉家坡剿匪戰”是一系列湘鄂川邊剿匪中的一場著名戰役。

1950年5月,湘鄂川邊著名匪首瞿波平糾集楊樹臣、向受和和田采臣等匪部,約1000餘人槍,企圖反攻新建立的人民政權。5月30日,受恩施軍分區指示,來鳳縣大隊和鹹豐縣大隊以及來鳳縣大河鎮中隊受命圍剿聚集在冉家坡的土匪。

戰鬥進行得異常慘烈,經7個多鐘頭戰鬥,共打死打傷匪徒百餘名,打死匪營長一名、連長2名,繳獲大量武器彈藥。但在此次戰鬥中,鹹豐縣大隊因輕敵麻痹,遭敵偷襲,使戰局陷於十分被動地位。土匪未能全殲,共軍傷亡達70餘人,其中犧牲19人(鹹豐縣大隊14人,其中幹部3名;來鳳大河區中隊犧牲5名,其中幹部1名)。

在當年的剿匪戰場,建起了冉家坡烈士陵園。

周邊景區

仙佛寺石窟

被稱為繼“莫高窟”、“雲崗石窟”、“龍門石窟”和“麥積山石窟”之後的中國第五大石窟。

仙佛寺石窟 仙佛寺石窟

在來鳳縣城東7公里的酉水河邊佛潭岩上。始鑿於東晉鹹康年間(335一342)。有一座赭紅色的山崖,聳立河畔,高約百 紅色的山崖,聳立河畔,高約百餘米,壁上佛三尊,依壁建閣三層。故稱河中的潭為佛潭,河岸上的石山名曰仙佛岩,寺曰仙佛寺。

大佛坐於蓮台之上,高約五米半,中間的大佛旁有小佛四尊,兩側的大佛,伴有小佛兩尊,小梯高約兩米。南有石窟群,刻有一米高的小佛十九尊,整座石窟全長三十五米。古寺上依絕壁,下臨深潭,寺外古木參天,濃蔭蔽日,青藤垂簾,清風徐徐,夏亦生寒。每當皓月當空,影映清潭,憑欄觀賞,更覺景色宜人。曾有一首迴文詩寫道:“花開菊白桂爭研,好景留人宜晚天,霞落潭中波漾影,紗籠樹色月籠煙。”如將詩倒念,即:“煙籠月色樹籠紗,影漾波中潭落霞,天晚宜人留景好,研爭桂白菊開花。”

在石佛北端的石壁上,刻有“仙佛寺”三字。旁邊刻有“鹹康元年五月”。據《來風縣誌》記載:“僅鐫有記,僅餘‘鹹康元年五月’六字”。我國歷史上曾有兩個鹹康王朝,一是東晉鹹康,即公元三百三十五年,一是五代蜀主王衍的建元鹹康,即公元九百二十五年。究竟為哪一個鹹康年間所造,目前尚有爭論,正在研究中。不管是哪個鹹康年間所造,均是千年以上,時間是久遠的。在千多年以前,能有如此的高超雕刻技巧,足見古代手工技術的發展程度。

卯洞漂流

卯洞漂流 卯洞漂流

酉水河流至百福司鎮梅子岙村,被攔河山擋住去路,山下石灰岩縫隙,經河水長年沖刷,溶蝕,終成溶洞。位於縣城西南37公里,距百福司東3公里。洞寬58米,高36米,伏流215米,水流湍急,聲振幽谷。洞口懸崖如削,壁立數百米。在百餘米高處,猶有小洞,由下仰望,洞前似有欄桿,疑為古人遺蹟,因無路攀登,不知真象,當地人稱為“仙人洞”。由卯洞逆流而上,沿河山勢嵯峨,樹木蒼翠,兩岸有香爐岩,燕子洞、大洞、桅子岩、夾夾洞、中鼻洞、羊和洞、甑子洞、落印潭、宣撫堡諸勝景。

恩施土司城

恩施土司城位於湖北省恩施自治州恩施市郊旗峰大道96號,距市政府所在地500米,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風格獨特、景觀壯麗的集土家族、苗族和侗族建築藝術於一體的仿古建築群落。

土司制度是歷史上中央封建王朝,對少數民族地區,實行歸屬中央,權力自治的一種政治管理體制。土家族地區的土司制度,則起於元代止於清朝雍正13年的“改土歸流”,歷經元明清三朝,前後450餘年。土司與中央封建王朝的關係,就是土司對中央封建王朝納貢稱臣,中央王朝對土司實行冊封,準予自治。土司土地不入中央王朝版圖,人口不入中央王朝戶籍,生殺在掌、稱雄一方,土司王實際就是一個地方的土皇帝。恩施土家族地區的土司建制,歷朝都有變化,元代設立29個土司,明代設立31個土司,清代設立20個土司。土司管轄地區包括今天恩施州清江以南地區及現屬宜昌的長陽、五峰的部分地區。

恩施土司城 恩施土司城

 恩施土司城是恩施州民委落實恩施州委、州人民政府提出建設“生態旅遊州、民族風情園”發展方略,由蘇州園林設計院設計,地方民間藝人承建的土家族地區仿古土司莊園建築群。屬全國唯一一座規模最大、工程最宏偉、風格最獨特、景觀最靚麗的土家族地區土司文化標誌性工程。旨在以此為載體,歷史地再現土家族地區土司時期的政治、經濟和文化,反映土家族的歷史淵源,展示土家族古老而淳厚的民風民俗。

土司城座落占地面積300畝,建有我州土家族、苗族、侗族三個主要少數民族的傳統建築,以展示各具特色的建築、雕刻藝術。土司城主要分民族文化展示區、宗教展示區、休閒娛樂區三個主要區,觀光景點景觀甚多,主要包括有九進堂、烽火台、土家族鐘樓、侗族鼓樓、大觀園門樓、侗族風雨橋、六角亭、土司城牆、鐵索軟橋、白虎雕像以及百花園和茶樓茶廊等。

景區另設有舒適豪華的四星級賓館及大型遊樂園、是具有吃、住、行、游、購、娛多種高雅消費的旅遊勝地。2005年被國家旅遊局評定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土特產

白岩山土質肥沃、雨量充沛、氣候優越、適宜各種生物生長和農作物種植,主要家畜有豬、牛、羊、野生動物有野豬、山雞、麂子、香子、林蛙等,最適宜種植黃連、天麻、厚朴、黃柏、杜仲、生漆等名貴藥材,有名的“高山雲霧茶”。

近幾年來,通過開發將白岩山建成了農業綜合開發、藥業規範化種植、集約化經營、專業化分工、信息化管理的農業綜合開發基地。形成以藥業產業為主導,種養多業發展、多產業互動的發展格局,促進農業綜合開發產業結構進一步最佳化,森林覆蓋面進一步擴大,建立集農業、藥業、生態休閒旅遊,會議接待為一體的多種經營實體,打造全新的白岩山綜合開發生態旅遊區。

白岩山現有茶園1200餘畝,種植黃連500畝,厚朴等“三木”藥材20萬株,各種苗圃及白朮100畝,有裝機1260千瓦/時電站一座。通過出讓獲得30年人工林9800畝,自然林3800畝,荒山、空地近3000畝,出讓期為70年。

人口

土家村寨 土家村寨

白岩山地處來鳳縣大河鎮的西部邊沿,與鹹豐縣、重慶市酉陽縣相鄰,轄區及相鄰周邊人口10萬餘人,勞力有7萬餘人,這裡的民風淳樸,多以土家、苗族為主,民族文化十分活躍。

旅遊路線

1、乘飛機或火車至張家界,然後換乘張家界至來鳳的汽車;

2、乘飛機或火車至恩施,然後換乘恩施至來鳳的汽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