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履歷
白小樂,男,1941年出生,河北省博野縣白莊村人。1965年新中國政府首批公派赴法留學生。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信息專報》主編,現任歐美同學會理事
、留法分會副秘書長;中國書畫協會理事、北京華夏國藝書畫院院士、高級書法師。出版的專著有:紀實文學《情系玫瑰泉》、自選文集《草堂沉思錄》、《詩風墨韻——白小樂書法與詩詞作品選》等。作者自幼喜愛書法藝術,就讀於中國書法家協會教育委員會舉辦的第十二期研究生班,2007年入編《中國現代書畫篆刻名人錄》。2008年紀念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周年全國書畫作品北京邀請展組委會授予“當代中華老人德藝雙馨藝術家”稱號,同年《中國書法年刊》評析本年度書法作品,白小樂作品榮獲“2008年度書法藝術金獎”。
近幾年來多次應邀參加全國書法(畫)大賽,多次獲得大賽最高獎項和最高榮譽稱號。2007年參加“為北京奧運加油全國書畫大賽”,作品獲得一等金獎;2008年參加“紀念周恩來誕辰110周年全國書畫大賽”,作品獲得一等金獎;2008年參加“紀念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周年全國中老年書畫作品北京邀請賽”,作品榮獲金獎;2009年參加“慶祝建國60周年翰墨頌偉人全國書畫大賽”,作品榮獲金獎;2010年參加“寫紅歌,畫紅歌”全國書畫作品邀請展覽,作品榮獲金獎,等等。
成長曆程
我出生在河北農村的一個革命家庭。那時,正是日本鬼子對華北地區進行大掃蕩時期。我父親是1937年入黨的老黨員,當時是電影《地道戰》原生態縣的游擊隊主要負責人之一。在“華北五一大掃蕩”時期,我們家是災難的重點對象。最先被日本鬼子燒了我家房子,殺害了幾位親屬,倖存者不斷被追殺。母親帶著我和哥哥四處逃難,三次直面鬼子、漢奸,由於母親機警過人,才得以存命。沒有共產黨領導的抗戰勝利,就沒有我們一家,也沒有我的今天。解放後我開始上學。當時還有個小插曲。填報名表時出了問題。家裡人誰也說不清我的出生年月。我母親說:那時兵荒馬亂的,一個心思逃命,誰還顧得上這些事!問其他人也說不知道。於是,大家七嘴八舌地估算了個年月,就填上了。所以,我上學的日子也就成了我有生日的日子。
我在學業上還算順鳳順水。在我們村里上的國小,後來考到博野中學、保定一中,完成了中等教育。高中畢業後被學校保送軍事技術院校,學習雷達專業。1964年中法建交,第二年我被總政治部、高等教育部選調赴法國巴黎留學,學習法語。“文革”中被國家統一調回,分配在軍隊工作,直到1987年轉業到中國會科學院。在社科院辦公廳擔任院刊主編、辦公室主任、處長等職,2001年退休。之後,有了大塊時間,我開始參與社會活動。主要是社會書畫活動、詩詞研究、文學創作,以及歐美同學會留法分會工作。近幾年來,我有數部著述出版發行,廣受社會讀者廣泛好評。
我的中學教育、大學教育都是免費的。在中學階段有助學金,不足部分我到工廠打工掙些錢作為補充,大學時期國家全包了。我常想,像我這樣的農村窮孩子,假若沒有國家的資助,享受好的教育是不可想像的。回顧我的成長路程,我能做點事,應當首先歸功於黨的教育、培養和關心。有了一點本領,無條件的回報社會,是理所當然的事。
我學書法是從上國小開始的。那時學校有書法課,寫大小楷。先從描紅開始,然後臨帖,高年級開始寫自己的字,4年下來一般都能把字寫得工整,也會湧現出一批好字。那時,我們學校有個好條件,就是老師的字寫得好,對學生影響很大。尤其是教書法課的老師,據說是北京四中畢業的,回了老家教書。他寫的字非常規矩得體,我很喜歡照他的樣子練習。由於有好老師教,我又喜歡,所以比其他同學的字要好些,在當地有點小名氣。
後來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工作單位,動筆桿子、搞宣傳之類的事,往往少不了我。退休後,有時間了,我投入了更多精力,閱讀了更多名帖。我還利用旅遊、出差機會,飽覽眾多名聯、名字、名畫。我喜歡投入自然,觀察自然界千姿百態,變幻莫測的各種美妙現象,真是一種愉悅精神享受。我經常去龍潭公園寫地書,那裡有我的許多朋友可以交流,有百看不厭的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地書這種形式好啊!對我的書法創作有很大幫助。退休這10多來年來,是我的書寫水平提高得最快的10年。
除了你看的那本外,還有《情系玫瑰泉——留學巴黎紀實》、自選文集《草堂沉思錄》、《詩風墨韻——白小樂書法與詩詞作品選》。前邊那本由世界知識出版社出版,寫的是我們那批同學留學法國的坎坷經歷;後邊兩本由中國國際文化出版社出版,寫的我對社會的觀察和認識,以及我創作的書法、詩詞作品之類。我的書多是有感而發,有感動,有激情,想表達,是我寫書的成因。
我在人生道路上,逐步步入了夕陽垂落時期。我經歷的這幾十年,是世界和中國最翻天覆地的時期之一。總的看,主流社會是正義戰勝邪惡,前進戰勝倒退,光明戰勝黑暗,公平戰勝貪婪,文明戰勝愚昧。不可否認,也看到過或是經歷過許多醜惡現象或不盡人意之事。由於我的草根出身和苦難經歷,我對許多事情比較敏感,有時就隨筆記下來,遇到適宜環境就想表達。許多人說直性子不好,我是稟性難移啊!我希望普通百姓的事也能進入史書,普通人也有不普通的故事,也有一定社會價值。基於這種想法,我願意寫出一個真實的我以及我觀察到的真實社會現實。我的東西也許並不全面或並不並不完全客觀、科學、準確,但是站在我的角度上,並不虛偽和功利化,是秉公直述之作就夠了。
經歷了就要得到經驗。我不敢說做到了這一點,但我向這個方向努力了。今後,只要身體條件允許,我還想繼續寫下去。我的書算不上大作,也談不上有多大影響力。只要有人看,有人喜歡,有點用處,我就滿意了。
(摘自採訪作者陳述)
社會評價
白小樂先生,1941年生在農村家庭,於受苦挨餓的年代,成為新中國首批公派赴法留學生,回國擔任國家幹部,兩袖清風,退休後參與成立陶然地書協會,成為受人敬仰的書法家,殊不知老人一直與老伴相濡以沫地生活在單位分配的幾十平米房子裡。在這個大多數人與名利為伍的時代里,也許他已被很多人遺忘,但已然成為了中國夢和正能量的榜樣,身體踐行追逐人生夢。退休後,先生經常出現在龍潭公園寫地書,很多人知曉先生的書法,每次欣賞,自然樸實的字跡顯於地面,人們無不因先生的全心投入和滿腔激情而深受感染。走近先生,得知先生著有紀實文學《情系玫瑰泉》、自選文集《草堂沉思錄》、《詩風墨韻——白小樂書法與詩詞作品選》,每一本在撰述先生人生經歷基礎上,更表達了先生的文學素養與情懷,承載了先生的文學人生夢,愈發讓人感動。2014年初,先生的長篇著作《追夢的人》面世了,記載了中法交流活動中老一輩赴法留學生勤工儉學、參加革命為國爭光、毅然回國建設祖國、改革開放再創輝煌的光輝事跡。談起這本著作也是緣分使然,歐美同學會90周年準備出版歐美同學會大型畫冊,由於先生的文采和赴法留學的親身經歷,邀請先生負責留法部分編輯,再加上07年改革開放,留法同學會打算舉辦30年留法同學展,創辦紀念館,再次邀請先生負責材料整理。每每整理材料,先生總是受到赴法留學生帶著國家使命公費遠赴他鄉勤工儉學不辱使命爭當第一完成學業的精神感染,又因留學生接到國家召喚後“以國家興亡為己任,置個人生死於度外”毅然回歸報效祖國的精神而振奮,回想自己亦是如此,心中難免無限感慨:“這是中國人,亦是中國魂,黨養育了我,沒有黨,就沒有我今天的成就,更沒有我今天的生活,感動、感恩,望有生之年更加真誠地做到更多來報效祖國”。這些讓先生倍感興奮,但是創作的過程是痛苦的,當前市場經濟化,浮躁的東西太多,歷史沉澱傳承方面很少受到關注,任務安排後,執行其實沒有任何經濟支持來源,全部靠先生自己想辦法,談到在這一方面曾經遇到的困難先生只是淡淡一笑,其實令先生記憶最為深刻的困難當屬資料匱乏,為此,先生曾走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保定紀念館等收集資料,也曾親自拜訪相關人員口述歷史,也通過網路等方式尋找資源,前後默默整理資料十幾年。先生非常慎重,本著以事實為原則,精益求精,第一版創作完成後,審稿、改稿、初步定稿、再審稿、再改稿反覆多次最終確定耗費近一年時間,終於印刷出版《追夢的人》。《追夢的人》不僅承載著先生的心血,也承載著留法學生包括先生之內的年輕奮鬥史,更承載著一種追逐人生夢的愛國奉獻精神。他啟示我們年輕人須奮鬥不息、熱愛學習、熱愛祖國,祖國需要的時候我們應隨時以無私奉獻的精
書法確實是先生的最大興趣之一,不過提及到“書家”二字,先生總是講到我是個寫字的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先生與書法融合得那么順其自然,他更喜歡這種感覺。先生小時候上學,寫字就得用毛筆,老師教得好,先生寫得好,課上經常受到老師的表揚,老師也會指出具體哪些字寫得好哪些需要改進,久而久之,進步很快,出去參加比賽,也時常獲獎,更大地增加了先生對寫字的熱愛。畢業之後,開始臨帖,寫書法,留學在外,依然堅持,工作之日,筆耕不輟,書法傳統功底愈發到位,個人藝術特色愈發明顯。退休後,時間充沛,不得閒,花更多的時間來創作書法,對書法的熱愛有增無減,功底愈發老練,特色愈發立體,先生越來越感覺到這份“文化瑰寶”的魅力,心中不服老,老當益壯,真心期望能夠為發揚文化傳統、文化事業大發展大繁榮貢獻一份力量。與地書的接觸更加堅定了先生的想法,身體力行在公園帶領大家寫地書,親身力行全力支持地書納入中書協認可的書法形式。曾為地書創作文章,從他觀來,地書不僅優雅而且人人可以欣賞,雅俗共賞;地書用塑膠筆蘸上水寫,環保;地書站著在公園室外寫,健康陽光;地書曾被套用於奧運會開幕式,時尚;而且地書可以讓更多年輕人、中年人或者老年人加入其中對於書法的傳承大大有益。在國家大力倡導文化強國的形勢下,先生十分堅信書法正走在發展的道路上,遠遠沒有到達鼎盛時期,他會“活到老,寫到老”,希望可以供後人學習,身體力行支持文化產業發展。與書法的相遇、相伴、相知,先生會自然淡淡地與書法夢相擁到老。談之淡然,放之釋然,多少前輩捍衛文化,身體力行,原來身邊的這些不正是中國夢實現的基石和正能量的榜樣嗎?神為祖國效力。說來輕鬆,談起可笑,多少前輩默默堅守,無私奉獻,原來身邊的這些不正是中國夢實現的基石和正能量的榜樣嗎?
先生之於子女沒有太多要求,只希望他們做“自食其力、為國家貢獻”的人,規定上學有二不原則:“不走後門、不學自費”,給予孩子足夠空間,適當引導,鼓勵奮發圖強,孩子們學業有成考取博士學位如今正在各自崗位上紮實努力工作;先生之於愛情,不必多言,先生講“他有一個溫暖的家,每天回來都有一個人和一盞燈在靜靜地等候,他願意與老伴就這樣淡淡地相守到老”;先生之於朋友,友誼是無私的,絕不是等價交換,純粹的不求回報的友誼是永恆的。從先生的一顰一笑中,感覺他有了這些,此生足矣。簡單言行至此,又有幾人能及,這不正是“正能量”的榜樣嗎?
文學、書法、親情、愛情、友情…,幾件事,一輩子,古稀老人,道法自然,在路上,在“夢”中……
附:白小樂,男,1941年出生,河北省博野縣白莊村人。196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首批公派赴法留學生。長期擔任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刊主編,現任歐美同學會總會理事、中國書畫協會常務理事、中國文人書法家協會理事、北京華夏國藝書畫院院士等。出版的個人專著有:紀實文學《情系玫瑰泉—留學巴黎紀實》、《詩風墨韻—白小樂書法與詩詞作品選》、《追夢的人》等。
作者自幼喜愛書法藝術,堅持自學書法技藝和書法理論半個多世紀。曾就讀於中國書法家協會教育委員會第十二屆研究生班。2007年入編《中國現代書畫篆刻名人錄》。2008年《中國書法年刊》評析本年度書法作品,白小樂作品榮獲“2008年度書法藝術金獎”。同年,獲得“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周年全國書畫作品北京邀請展”組委會授予的“當代中華老人德藝雙馨藝術家”稱號。(作者:孫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