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偉華[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研究員]

白偉華[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研究員]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白偉華,男,博士學歷,研究員,碩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研究員。

個人簡歷

白偉華,男,博士學歷,研究員,碩士生導師,SCI、EI論文總數13篇,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篇數為4篇,授權專利2項,軟體著作權5項,指導過1名碩士研究生,協助指導4名碩士研究生。

教育背景

09,1999—07,2003 學校名稱:內蒙古大學物理系

學位:學士

專業: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

09,2003—07,2008 學校名稱:中國科學院大學

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

學位:博士

專業:空間物理學

工作經歷

單位名稱: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

職稱: 研究員

在風雲三號GNSS掩星探測儀研製任務及其它國家重大載荷研製任務中擔任主任設計師及副主任設計師。

工作職責:物理設計、系統仿真和數據處理

研究領域

GNSS遙感,包括:

1. GNSS掩星探測技術研究。GNSS掩星探測技術可實現對全球範圍的大氣層和電離層進行探測。其基本原理是:在山頂、飛機或低軌LEO衛星上安裝GNSS接收機,對GNSS衛星進行臨邊觀測,當電波信號穿過電離層和中性大氣層傳播時,由於介質垂直折射指數變化,導致對電波的折射作用,使信號路徑發生彎曲,由此可反演獲得全球大氣折射率、氣壓、密度、溫度和水汽壓等大氣參數剖面及電離層電子密度剖面。掩星探測技術具有高精度、高垂直解析度、長期穩定、全球覆蓋、全天候和花費較低廉等優勢,可彌補傳統大氣探測手段的不足,其探測資料對於提高數值天氣預報精度、臨近空間環境監測與研究、氣候與全球變化研究、大氣模式研究和數據同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科學研究意義,在氣候學、氣象學、電離層和測地學等領域具有重大的科學研究價值和廣泛的實際套用前景。

2. GNSS-R遙感探測技術研究。基於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的GNSS-R(GNSS-Reflection)微波遙感技術成為當前倍受關注的熱點,其技術原理是利用導航衛星L波段微波信號為發射源,通過地面、航空或衛星平台上搭載的GNSS-R接收裝置,全天時、全天候進行導航衛星直射及反射信號的同步接收,進行海洋要素和地面要素微波遙感探測。該技術可用於海面風場遙感、海面高程測量以及有效波搞測量、海冰探測、海嘯監測與預警、中尺度海洋動力環境現象探測和土壤濕度探測等方面。

代表論著

(1)Bai Weihua, Sun Yueqiang, and et al. An introduction to the FY3 GNOS instrument and mountain-top tests. Atmos. Meas. Tech

(2)Bai Weihua, Sun Yueqiang, and et al. GNSS-R open-loop difference phase altimetry : results from a bridge experiment. Advances in Space Research

(3)W.H. Bai, J.M. Xia, W. Wan, et al. A first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China’s GNSS-R airborne campaign Part II: river remote sensing[J]

(4)白偉華,孫越強,朱光武等,星載雙頻GPS 載波相位周跳的實時探測與修復,數據採集與處理

(5)王樹志,孫越強,白偉華等,風雲三號C星全球導航衛星掩星探測儀首次實現北斗掩星探測,物理學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