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佛禪寺

白佛禪寺

白佛禪寺位於今河北省邢台市平鄉縣節固鄉北周章村西的一座千年古剎。宋朝開始因本寺鑄造工藝精美受到各朝皇室及寺院賞識,曾為多朝皇宮寺院鑄造佛像數尊,成就佛像鑄造史上的輝煌,故曾得名“鑄佛寺”,後有農民在該寺掘地時出白玉石佛一尊又名:“平鄉縣白佛寺”延續至今,2015年更名為“白佛禪寺”它更是歷史悠久的佛教聖地之一。

始建重建記載

白佛寺始建於春秋戰國(燕國)時代,由北印度“那連提耶舍”建寺,距今已有三千五百年的歷史,古稱古剎寺。戰國初年建寺,歷史悠久,聞名世界古今中外。

白佛禪寺 白佛禪寺

第一次重建:漢明帝永平年間第一次重建白佛寺;

第二次重建:隋煬帝時期第二次重建;

白佛禪寺 白佛禪寺

第三次重建:唐太宗李世民第三次重建白佛寺;

第四次重建:宋代趙匡胤時期義懷法師主持第四次修建;

第五次重建:朱洪武時期重修;

第六次重建:清朝乾隆重建;

第七次重建:一九三七年十月的河北省平鄉縣,在侵華日軍飛機的瘋狂轟炸下,生靈塗炭,房舍盡毀,有著三千年歷史的白佛寺也未能幸免於難。在艱苦卓絕的抗日鬥爭中,八路軍的給養變得越發困難,此時的白佛寺,藉助自身的宗教場所,以向百姓施粥之名不斷地為活動在附近的八路軍提供給養,直到1942年。新中國成立以後,飽經戰火的中國社會滿目瘡痍、百業待興。值此背景下的白佛寺重建工作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幾乎處於停滯階段。2011年7月27日由現在白佛寺主持釋昌正法師帶領廣大信眾開始重建工作;2015年   更名為“白佛禪寺”。

寺院現狀

白佛寺每年的訪寒問苦 白佛寺每年的訪寒問苦

2012年初,鑒於當地信眾對白佛寺重建的傳統情結以及白佛寺僧眾在周邊關愛鰥寡孤獨老人、接濟危困失依百姓的善行義舉,在上級支持下,北周章村委會把村校舊址交給了白佛寺使用,自此白佛寺開始了它的重建之路。

白佛禪寺 白佛禪寺
白佛禪寺十方爐 白佛禪寺十方爐

經現任住持萬元法師   及眾皈依弟子的努力,寺廟的規劃發展得到平鄉縣宗教局及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目前已經將北周章國小原校址劃歸白佛寺,學校另選新址並將於2013年10月份竣工並已經搬入新校址,原校舍併入白佛寺至此加上另外劃撥的土地白佛寺面積將達到百畝以上,現任住持萬元法師率領眾弟子在為寺廟的規劃、建設而四處奔波籌集善款,望各界信眾開大智慧、廣種福田,為佛教事業獻策獻力,造福子孫萬代。住持昌正師父則以其務實的理念,自然而然成為白佛寺重建的領頭人。他們腳踏實地,艱苦勞作,和諧鄉鄰,扶助危困,默默地開始了任重道遠的重建工作。可以預見,在不遠的將來,涅槃重生的白佛寺   ,一定可以再度華美蛻變,成為一方和諧的樂土。眾皈依弟子也正在為白佛寺的興隆發展做著自己的貢獻。

2015年6月19日中央電視台CCTV發現之旅,對白佛寺的歷史及正在進行的重建進行了報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