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中醫

中醫是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的文化瑰寶,是千百年來人類關於環境與身體﹑健康與疾病的智慧總結。但同時對於中醫,世人也有著截然不同的評價和撲朔迷離的眼光。本書作者,科技部“亞健康”課題組第一負責人﹑上海民生中醫藥研究所所長﹑全國首屆傑出青年中醫何裕民教授,以其深厚的中醫理論和實踐基礎,通過東西方文化的不同視角,幫助我們重新發現中醫的價值和觀點。

發現中醫發現中醫
作 者: 何裕民
出 版 社: 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7-3-1
字 數: 21.5 萬
開 本: 大32開
版 次: 1
頁 數: 218
印刷時間: 2007-3-1
印 次: 1
紙 張: 膠版紙
I S B N : 9787810728942
包 裝: 平裝

內容簡介

作為國人,誰都知道古代中國有四大發明,這四大發明西傳後,曾對近代西方的科技發展和文明進步發揮著催化促進作用。對此,馬克思等許多西方近現代著名學者都給予了充分肯定。然而,這畢竟是逝去了的歷史,現實卻未免有點令人悽惋,我們正在大力引進西方先進的造紙術、印刷術和導航設備……,以改進明顯落伍於西方的科技。不少國人在為祖先的哲慧高明由衷自豪之際,又不免為中後世紀的沉淪失落、止步不前而扼腕心痛。其實,這一切都是消逝了的。流連於此,傷感嗟嘆,於事無補!我們更需關注的是現時代我們自己能對發展進步做些什麼?其實四大發明只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科技略知一二的西方學者的一種簡要概括而已。世界科技史泰斗,英國的李約瑟博士的七卷本的巨帙之作《中國科學技術史》就以詳實的事例,為人們顯現了中國傳統科技的多彩繽紛的概貌。中國傳統文化(也包括科技)是極其厚實豐富的,許多至今仍有發掘、提煉、升華之價值。問題只在於我們是否具備了相應的世界科技知識,在俯視中藉助比較、甄別、審辨和發現蒙著歷史塵埃的瑰寶的慧眼,以及有否對待傳統文化的健全的心態。
毛澤東主席是位傑出的歷史學家,他本人又有過患頑疾而為中醫師李鼎銘治癒的體驗,故老年後有了“中國醫藥學是一個偉大寶庫,,這一總結性的論斷。隨著視野的拓展,研究的深化,不少學者越發覺得中醫藥學魅力無窮,科學技術“含金量”很高,且在現時代的世界文化交融大潮和科學技術發展洪流中都可能有其特殊的、促進作用和存在價值。為此,人們驚嘆說:“中國醫藥學是世界科技史上絕無僅有的一大奇蹟”。“中國醫藥學是中國古代的第五大發明”,且其意義不僅僅是一類操作技術(四大發明均是技術發明),還包括合理的文化觀念,深刻或有用的理論知識等。但也有人對此不以為然,認為這只是尊古崇古情結在起作用,傳統醫學只是些落後了的、不合時宜的,等待歷史大潮淘汰之物……,由此而時有爭執。我們說要回答這類問題,還是應該以歷史事實為依據,結合醫學與科學文化的發展趨勢作些理性的分析,讓結論蘊含在理性分析的邏輯展開過程之中!

作者簡介

何裕民,1952年生。教授,博士生導師。1985年度上海市勞動模範。現為國家科技部“十一·五”國家重點支撐項目“亞健康”課題組第一負責人,國家教育部“十一·五”中醫基礎學科系列分化教材總主編。兼任上海民生中醫藥研究所所長。在中醫基礎、心身醫學學等學科研究中頗有建樹,曾獲全國首屆傑出青年中醫稱號,發表論文百餘篇,主編並出版教材、專著14部。近年來在靈芝科研及科研成果產業化方面作出成績,研究開發的大漢靈芝系列產品已有相當的市場占有率。

目錄

代引言——中醫藥學是中國古代的第五大發明嗎?
第一章 歷史篇
年代久遠的《黃帝內經》何以仍是醫學圭臬?
你知道《傷寒論》和張仲景嗎?
歷史上曾有哪些代表性名醫、名著和醫學學派?
中醫學有哪些世界第一、世界之最?
《本草綱目》在世界科技史中有何地位?
中西醫學發展的不同軌跡說明了什麼?
世界眾多傳統醫學中,何以唯有中醫學一枝獨秀於現代醫學之林?
第二章 觀念篇
東西方自然觀中最深刻的差異是什麼?
“黃河”何以孕育博大自洽的“元氣論”?
辯證法是中國陰陽學說“出國後”“重返故里”嗎?
五行說與古希臘、古印度的四元素說可看作“孿生弟兄”嗎?
“數的崇拜”與中醫理論建構有關嗎?
“天人合一”觀念是否合理?
如何理解中醫學的“整體觀念”?
何謂“精、氣、神”和“精氣神學說”?
第三章 理論篇
《內經》是怎樣認識和描述人的生長發育過程的?
同為心肺,何以中西醫學有著不同的功能認識?
“肝主疏泄”是什麼意思?
何以中醫視脾為後天之本,西醫卻可用手術切除?
人們常說的“腎虧”(腎虛)指的是什麼?
何謂“氣虛”、“血虛”、“陰虛”、“陽虛”?
中醫病因學的“三因論”包括哪些內容?
“七情內傷”,其意何在?
“瘀血”、“血瘀證”是什麼?何言“瘀則殞命”?
才為什麼說“百病多由痰作祟”,“怪病多屬痰”?
什麼叫“痰濕”為患?
第四章 方法篇
中醫學在認知方法上有何獨特之處?
中醫學術體系的主要特點有哪些?
氣功何以獨獨降生在東方?
西方為什麼沒能發現“經絡”?
帶有猜測性質的病因認識科學嗎?
為何西醫專家不能認可中醫理論,卻十分喜用中藥成方?
第五章 現實篇
結束語:中醫學的發展與中國文化的重建
後記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