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史
登入作戰,早在公元前 5世紀前後,在古埃及、波斯、希臘等地中海沿岸國家之間相互征戰中已經出現。在中國春秋魯哀公十年(公元前 485),有吳伐齊的登入作戰行動。16世紀以前的登入作戰,受艦船和武器裝備的限制,規模較小,方法簡單,作用有限。到17世紀,隨著艦船和武器裝備的發展,作戰規模逐步增大,組織形式不斷發展,作用地位也相繼提高。1661年,中國民族英雄鄭成功,組織龐大的艦隊,橫渡台灣海峽,收復了中國領土台灣,是17世紀登入作戰史上的著名戰例之一。此後,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海外掠奪戰爭加劇,登入作戰亦隨之增多。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由於主戰場在歐洲大陸,登入作戰的次數減少。特別是英、法於1915年先後在達達尼爾海峽兩次登入作戰失敗後,有些國家一度對登入作戰信心不足。但日本趁西方列強在歐洲相互爭奪的時機,加緊向亞洲和太平洋地區滲透。美國也憑藉其軍事和經濟實力,與日本在太平洋上爭奪。這樣,日美兩國,隨後是英國,對登入作戰仍較重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各交戰國出於軍事、政治和經濟鬥爭的需要,又出現了專門用於登入的艦船,登入作戰被廣泛運用,次數之多,規模之大,戰役戰鬥的複雜性和激烈程度,都是空前的。其中戰略性的登入,有德軍對挪威的登入作戰,日軍對馬來亞、菲律賓及爪哇的登入作戰,英美對北非、西西里、諾曼第等的登入作戰。在這些登入作戰中,海軍陸戰隊成為登入作戰的一支重要突擊力量;奪取戰區制空權、制海權,實施火力準備與火力支援,採取各種措施偽裝佯動,以空降兵配合正面登入,選定高潮前與拂曉後實施登入突破等,成為登入作戰的常見手段。通過對數百次實戰經驗的不斷總結,使登入作戰的理論得到了系統的發展。
登入作戰從公元前五世紀的波希戰爭就已開始,一直到近幾年的幾場局部戰爭,儘管作戰的具體形態變化很大,但登入戰的作戰樣式萬變不離其宗。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登入作戰就進行了數十次,其中最大的一次,要數達達尼爾海峽戰役。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之前,美國和日本已初步形成了各自的登入理論,並建造了大批登入艦艇、兩棲登入車輛等。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登入戰的興盛時期。登入戰規模、次數、戰術、組織,都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大戰期間,平均每三天就有一次登入行動;平均每月有一次大規模的登入戰。1944年,在歐洲戰場,英、美盟軍在諾曼第登入,是歷史上迄今為止規模最大也是最著名的一次登入戰役,該戰役對改變歐洲戰場形勢起著重要作用。
二戰後,登入戰又成為一些國家用來解決政治、軍事紛爭或某些大國干涉別國內政的重要手段:如塞得港登入、吉隆灘登入、高棉登入、馬島登入和格林納登入等。
在通常情況下,登入戰主要劃分為五個階段:一是組織準備階段,此階段是從受領任務起,至登入兵和登入車輛向上船地域集結為止。二是集結上船階段。此階段是從登入兵和登入工具開始向上船地域集結,至上船完畢船隻離開碼頭或灘頭。三是航渡階段。此階段是從船隻離開碼頭、灘頭或從集結海域向登入地域開始航行起,至登入編隊抵達登入作戰展開線為止。四是突擊上陸階段。此階段是從登入編隊展開至登入兵奪占登入點為止。五是奪占、鞏固登入灘頭階段。此階段是從登入兵占領登入點起,至奪占登入灘頭為止。
輸送登入兵渡海登入作戰,其輸送方式也有以下三種:由岸到岸、由艦到岸、綜合輸送到岸。
登入戰通常是由諸軍、兵種兵力共同實施的,必須按照一定的要求把參戰的兵力編成統一的、整體聯合登入兵團。主要根據作戰意圖、戰鬥規模、目的任務、敵防禦情況和作戰地域的自然條件等因素考慮確定。
登入戰是軍事行動中極其複雜、艱巨的作戰樣式之一,因此各種最新武器裝備與技術,必然會在登入戰中得到廣泛的試驗和運用。
現代運輸技術能為突擊上陸提供各種高速工具,如直升機、氣墊船航速分別可達110海里和60海里(1海里=l.825公里)以上,比登入艇要快五到十倍,而且它們還能超越水中、灘頭的障礙。直接登入的兩棲裝甲輸送車,雖然水上速度不快,但比登入兵涉水行進的速度仍快七倍,而且裝甲能保護登入兵免受輕武器傷害。因此,先遣隊乘快速工具上陸,是未來登入戰的一大特點。
在現代條件下,防禦部隊的機動性和武器殺傷威力都有很大提高,所以登入兵上陸速度的意義就顯得尤其重要。奪取港口、機場,使用大型客貨輪直接停靠碼頭和大型運輸機直接著陸,能加快輸送兵員的速度。
馬島戰爭中,英阿雙方登入都是首先奪取港口。英軍在進攻斯坦利港登入的同時,還占領了斯坦利機場,用7架大型運輸機運載後續部隊、裝備和給養。從某種意義上講,這次戰爭已經為未來的登入戰勾畫出了一個初步輪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