欄目介紹
中國經過三十年的改革開放,物質生產整體實力得到了飛速的發展,成功舉辦的奧運會,上海世界博覽會,標誌著中國已經完全擺脫了一百多年以來飽受世界強權欺辱的歷史陰影,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的影響越來越大了。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在國際文化的大視野中,客觀的看待中國自己,明了自身所處的位置;清醒的知道中國該如何發揚優秀的文化傳統、吸收和借鑑世界文化發展的精華,樹立起什麼樣的民族精神和整體形象,完善自我人格,促進世界的和諧和發展,成為當下中國人需要思考的問題。旨在建立這樣一個平台,共同探討中國的文化現狀和發展的趨勢,探討在這種文化趨勢下各個領域的發展機遇,為被採訪人物發表新的觀點提供一個場合,使各行各業的觀眾從中受到啟發,喚起更多人的思考,並化為行動的力量。
主持人
肖澤穎(1986年—),生於河南。著名編劇、作家,中國新媒體節目女主持人,出品人、製片人,文學碩士。北京澤影文化藝術有限公司董事。採訪多位重量級嘉賓。曾出版散文集《柳暗花明》、長篇小說《又是一場風花雪月》。2009年3月,主持中央電視台體系內第一個專業類人物頻道——央視網華人頻道兩檔節目《決策者》、《華人訪談錄》。2011年,與香港衛視、環球旅遊頻道合作簽約推出訪談節目《文化心動》。2012年,與央視網新聞台聯合出品專題節目《中國大師路》。2013年正式和新媒體聯盟簽約推出《澤穎訪談錄》。節目致力於為海內外華人搭建一個文化互聯互通的交流平台。2014年聯合中央電視台文化欄目、中國教育電視台紀錄片頻道合作拍攝專題節目《中國大師錄》。並與新媒體聯盟合作拍攝電影《女作家》。2014年12月,出版文集《仰望高峰》。
欄目形式
《當代大家》以“訪談”的形式為主,欄目中多以主持人提問嘉賓回答的問答方式進行。對談的方式定位為師生關係,主持人以一個涉世不深、充滿好奇,但才維敏捷、聰明好學的面貌出現,不端架子,不背套話、率真樸實,作為青年的代言人提出各種各樣的提問和置疑,烘托出被採訪人的儒雅、穩重或激情的鮮明個性,達到一種清雅的文化氛圍。《當代大家》是在全國各地範圍內進行訪問,採訪地點根據嘉賓所在地而設定,或在被採訪者的書房、工作室,或與職業身份相對應的、有品位的文化場所,以前者為佳。對談形式:或採取一人一椅、二人面對面交談的方式,或圍坐幾個來訪的青年學生的方式。主持人或參與的大學生研究生觀眾與被採訪者構成師生關係,營造一種輕鬆淡雅的文化氛圍,聽智者侃侃而談。提問設定在較學術的大線條位置上,與嘉賓理念相適應。採訪中,注重對與被採訪者關係密切的環境的交代,善於抓住一個細節作為開場,輕鬆導入。
欄目製作
為保證欄目的高水平運作,邀請專家作為學術顧問。條件允許的條件下,邀請被採訪者直接參與採訪提綱的制訂和後期的編輯工作,事先作好溝通和案頭功課。《當代大家》以人物專訪形式為主,以被訪問者的講述貫穿始終,其間根據整體策劃要求、被採訪人提出的要求和提供的線索,配合主題內容,編輯其它歷史圖像信息,配合字幕,介紹被採訪人的簡歷和主要成就,增加畫面效果和信息量,增強內容的立體厚度。一般的題目中,加入代表幾個歷史時期的代表性畫面,最好是大場面的,作為背景交代幾個歷史階段。《當代大家》欄目片頭,以快節奏閃過的近百年來民國時期、五十年代、文革、改革後一些典型的歷史鏡頭以及中外可以類比的一組鏡頭作為創作元素,配合片頭曲製作,震撼出場,給人一種信息量大、跨越大的感覺。
欄目特色
對於《當代大家》欄目來說,文化和"人"是節目構成的關鍵要素。用"人"來解讀文化,通過文化來展示"人",兩者相得益彰,成為此欄目的最大看點。而在人物的交流過程中,主持人和嘉賓通過一問一答展現出來的師生關係和貌似無所顧忌的思想交鋒,無疑能吸引觀眾的眼球。通過嘉賓親身經歷和個人命運解讀中國文化現象的變遷;通過文化現象對人的深刻影響揭示文化的本質。大文化、大背景、大線條、大時間跨度與個人的、小團體密切相連的小故事有機結合,使繁雜的、抽象的歷史具體化、形象化;使客群特別是青年會從中感到生動和震撼。
播出平台
中央電視台數位電視 、央視網、人民網、新華網、華人頻道等海外播出平台
採訪嘉賓編輯曾經和以下嘉賓在節目中交相輝映:高占祥、范曾、韓美林、歐陽中石、吳長江、康健民、季國平、馮雙白、李前光、邊發吉、姜昆、金鐵霖、田青、徐冰 馮驥才 梅葆玖 張頌 星雲法師 羅哲文 羅楊 萬紹芬 范光陵 邊發吉 金鐵霖 張抗抗 盛中國 萬鋼 許嘉璐 張平 耿彥波、姚珠珠 濮存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