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國畫優秀作品選:山水

當代中國畫優秀作品選:山水

《當代中國畫優秀作品選:山水》:中國畫經歷了20世紀的變遷和爭論後,於新世紀伊始似乎進入了一個平緩發展的狀態,激情漸趨平復,衝突漸趨淡化。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綜合國力的增強,國人的文化自信心又到了一個新的起點。像歷史上輪迴了多次的現象——消解了西方觀念的新鮮感之後,仍會發現傳統的深不可測。新文化運動中,一批激進的青年否定了文人畫,後來還是出現了黃賓虹、齊白石和一批20世紀的大師。50年代受蘇聯創作觀念和教育模式薰陶及西方寫實觀念影響的一代畫家,經歷了“政治第一、藝術第二”的時代淘瀝,對傳統藝術的精神反而有了更深的認識。“85新潮”,西方當代藝術觀念湧進中國,西方藝術觀連同他們的物質觀、市場觀乃至整個生活觀念滲透到我們的角角落落,引發了一代中國知識分子的深層思考。文化不能一體化,距離才是東西方文化交流的基礎。潘天壽有句名言“中西繪畫要拉開距離”,這句點透東西方藝術規律的名言正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理解。

內容簡介

《當代中國畫優秀作品選:山水》是由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

圖書目錄


白雪石
桃花江畔
雲海松濤
春雨山泉
雲壑松聲
孫其峰
林表淡月
山高水長
蒼岩飛瀑
山村雪霽
孫克綱
山巒起伏
峰秀亭幽
黃山初秋
峰巒雲涌
楊啟輿
山奇海闊
峽谷騰煙
周韶華
碧海潮湧
山河滄桑
花開無聲
春雨後
張憑
龍羊峽之夜
砥柱
燕山雪霽
搖籃
范保文
清塘
玉龍雪山
南國情意
於志學
黃山臥雪圖
瓊川銀峰鎖黃山
銀川
張仁芝
醉翁亭記圖意
松嶺白雲
夏山幽居
黃山雨後
紀振民
山靜水聲遠
雨後青山
王心昌
山巒疊翠
清涼世界
山居
李明久
雪松之
雪松之二
亂雲歸何處
楊延文
明月照清江
調寄滿庭芳
堆秀山
蘭島之夜
趙樹松
羌寨金秋
山居秋韻
裘兆明
秋天的節律
三月
威尼斯咖啡屋
郭興華
山水
山水
秋山
徐希
湘西小鎮
瑞雪圖
春雨中的紐約曼哈頓
古運河上
劉妝陽
山里高秋
長城風骨
江帆競發
灕江春圖
華拓
放筏圖
龍溪飛花圖
山村夕照圖
白庚延
黃河落天走東海
中嶽一天秋
程錫瀛
武陵山色
黃山飛瀑圖
武陵峰壑
青城挹秀
姬俊堯
秋韻
溪水常流
秋山秋水九寨秋
孫長康
翠谷揚帆
燕山深處
空山新雨
郜宗遠
山溪
春韻
長城雲涌

徐義生
滿谷幽蘭妝峨眉
對看肌膚皆寒碧
高天厚土
方駿
水亭無暑
層樓望春山疊
耐夏宜春
高北峰
天山積雪
蒼岩山
袁志山
同里晨泊
蘇南所見
歐羅巴風情之一
歐羅巴風情之二
劉繼潮
九華金鼎

尼瑪澤仁
生於自在
極地的夢
靈山
最後的淨土
張登堂
天山腳下
不朽的胡楊樹
大漠金秋
程大利
峰高境自闊
幽嶺深潭
丘壑僻靜
一如妙境躍眼底
趙準旺
胡同春曉圖
南疆秋牧圖
運河小景
羅平安
寂山之
寂山之二
寂山之三
張俊國
石林印象
大山深處
峽江初霽
劉朴
劉秋山疊障
西嶺禪雲
山城曉霧圖
陳玉圃
世外風光絕纖塵
侗寨山水圖
溪山清遠圖
孫成新
江南月色
門頭溝
水鄉
程振國
山村
幽谷圖
京西門頭溝柏峪村一角
秋深
施江城
天高山色淡
峽江奇雲圖
巴山行旅圖
劉牧
六月
茶園子
昨天下了一夜雨
宋玉麟
松石齋圖
元人詩意圖
石頭寨圖
於大武
觀瀑圖
古鎮
山水有清音
朱道平
山野之趣
山莊秋忙圖
峽江秋色
蔣志鑫
崆峒山
香格里拉金剛神韻
敦煌的啟源
天堂香格里拉
陳全勝
徂徠暮靄
舍南舍北皆春水
黃格勝
山村小景之
山村小景之二
山村小景之三
山村小景之四
范惠民
紅高粱
碧海雲涌
孫志鈞
暮歸
晨曦
草原之晨
草原行旅
呂紹福
鄉思情迷煙雨中
鄉夢不曾休
鄉戀如歌
莊小雷
山鄉之
山鄉之二
山鄉之三
周曦
秋天的小詩
龍泉深秀
陳克永
枯木臥平沙
夏山過雨
春潮
王鐵全
林泉古寺圖
秋山暮靄
山愛夕陽時
山水冊之
方楚喬
潮江新秋
秋林晚煙
黔北道中
崔曉東
百色舊州文昌閣
十渡寫生
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
北海閱古樓
劉普生
京西秀色
夏山圖
溪畔人家
滿維起
春風春雨
翠微人家
岜沙仙居
董繼寧
開拓者
神農古道
胡寶利
秋峰濃艷圖
青巒幽寨
故鄉
劉俊剛
山間春韻圖
江南水鄉
岸邊
曾憲國
嶗山九水圖
溪橋訪友
虎丘清韻
李鐵生
老根
天水
郭不
山巒秀色
雲山圖
東坡詩意
趙衛
榆林之霜降
……
林海鍾

文摘

插圖:

序言

中國畫經歷了20世紀的變遷和爭論後,於新世紀伊始似乎進入了一個平緩發展的狀態,激情漸趨平復,衝突漸趨淡化。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綜合國力的增強,國人的文化自信心又到了一個新的起點。像歷史上輪迴了多次的現象——消解了西方觀念的新鮮感之後,仍會發現傳統的深不可測。新文化運動中,一批激進的青年否定了文人畫,後來還是出現了黃賓虹、齊白石和一批20世紀的大師。50年代受蘇聯創作觀念和教育模式薰陶及西方寫實觀念影響的一代畫家,經歷了“政治第一、藝術第二”的時代淘瀝,對傳統藝術的精神反而有了更深的認識。“85新潮”,西方當代藝術觀念湧進中國,西方藝術觀連同他們的物質觀、市場觀乃至整個生活觀念滲透到我們的角角落落,引發了一代中國知識分子的深層思考。文化不能一體化,距離才是東西方文化交流的基礎。潘天壽有句名言“中西繪畫要拉開距離”,這句點透東西方藝術規律的名言正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理解。
中華文明五千年的綿延過程中,形成了一套獨立完整的藝術標準和價值體系,與西方有著根本的區別。中國藝術稱為“文藝”,文在前,人格修養、道德完善應是藝之前提,所謂“志道據德依仁遊藝”。中國繪畫不僅講“寫形”,更講“傳神”、“寫心”,象由心造,這便是寫意畫的依據。於是,把“氣韻生動”作為最高要求。“意境”是“氣韻生動”的結果和標誌,有意境才算有了境界和格調,這是歷來中國畫追求的標的。正因為如此,謝赫言稱“跡有巧拙,藝無古今”。這是說藝術沒有進步不進步之說,只有具體作品的高下(巧拙)之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