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藥部位
全草。
性味
味微鹹,性平。
歸經
入肝經。
功效
清熱化濕,解毒。
主治
水腫,熱痹,瘡瘍腫毒,疥癬,腳氣。
相關配伍
治多發性膿腫,田蔥12g,岩白菜、射干、鼠麴草各15g。水煎服。(《福建藥物志》)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
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洗。
炮製
採集加工:夏、秋季採收,鮮用或曬乾。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莖高30-140cm。基生2列,劍形,長30-60cm,寬2-3cm,先端漸尖;莖生葉條狀披針形,長5-16cm,寬6-10mm;海綿質。穗狀花序頂生,長30-60cm,密被白色綿毛;花無梗,單生或很少2朵聚生於每一苞片內;苞片卵形,長1.5-2cm,寬7-10mm,先端尾狀漸尖;花被片黃色,外輪2片近卵形,長8-10mm,寬5-7mm,內輪2片較小,長約5mm,寬1.5-2mm;雄蕊1,花葯2室,旋卷;子房上位,密被白色綿毛。蒴果長圓形,長8-10mm,被綿毛。種子多數,狹卵形,長約0.8mm,種皮上有螺旋狀花紋。
生長環境
生於地塘、水田或濕地上。分布於福建、台灣、廣東、海南、廣西等地。
相關論述
《嶺南採藥錄》:“田蔥,多生淤泥中,處處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