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政策評估

產業政策評估是指在全面掌握信息的前提下,依據特定的標準,對某項產業政策實施的影響、效果進行度量、分析和評價。

分類

從時間維度看,產業政策評估可分為事前評估、事中評估和事後評估。

1、事前評估旨在正確制定出新的產業政策;

2、事中評估旨在及時糾正政策偏差、合理調整政策目標與措施,從而改善政策效果;

3、事後評估以總結現有產業政策的經驗教訓為主要目的。

一般標準

1、努力追求最大多數人的最大福利標準。

福利經濟學是產業政策評估的重要理論基礎,根據福利經濟學的觀點,產業政策作為公共意志的產物,應當努力追求最大多數人的最大福利,是否符合最大多數人的最大福利,應當作為產業政策成敗優劣的重要尺度。有助於實現最大多數人的最大福利的產業政策就是成功的政策,相反,背離最大多數人的最大福利原則的產業政策肯定是失敗的政策。

2、綜合效益標準。

一項產業政策的實施的結果,既有經濟效益,也有社會效益、政治效益和生態效益;既有直接效益,也有間接效益;既有正效益,也有負效益;既有短期效益,也有長期效益。因此,在進行產業政策評估的時候,要全盤考慮各種效益因素,避免評估的片面性和失誤。綜合效益標準是具有普遍意義的政策評估框架,其方法是通過對實施某一政策所涉及的各種“成本”和“收益”進行全面的綜合性比較分析,最後以政策總成本和總收益的比率,來判別該項產業政策效果的優劣。綜合效益標準要求我們以最小的投入獲得最大的綜合收益,或者等量的投入獲得最大的綜合收益。忽視環境和資源的代價,片面追求產值增長的傳統觀念是不符合“綜合效益標準”。

3、生產力標準。

在產業政策評估中,生產力標準是具有普遍一樣的又一重要尺度。因為無論各國的政治經濟體制如何不同,也無論各國的歷史文化差異多大,生產力水平高低都可以成為統一的衡量標準。各國的產業政策雖然多種多樣,但它們的共同目標都與“提高生產力水平”密切相關。因此,是否有利於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就成為各個國家衡量產業政策優劣與成敗的標準。只是生產力標準必須與努力追求最大多數人的最大福利標準、綜合效益標準聯繫起來,才能更具科學性和合理性。

4、國際競爭力標準。

在經濟全球化和世界經濟一體化趨勢日益顯著的今天,產業國際競爭力的增強已成為各國產業政策的核心目標。因此,是否有利於增強本國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必將成為各國在21世紀衡量產業政策成敗得失的重要尺度。

產業國際競爭力標準要求我們在制定產業政策時,不僅要注重對民族工業的保護和扶植,而且要充分考慮本國的資源稟賦,通過有選擇地擴大對國際市場的參與,來發揮本國的比較優勢,通過增強本國產業的國際競爭力來充實公眾福利的最大化。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深化,國際競爭力標準將日益成為衡量產業政策優劣的最主要尺度。產業政策的決策者必須高度重視這一新趨勢。只有更加自覺地從增強產業國際競爭力的角度出發去統籌安排整個產業政策體系,才能在戰略上站穩腳跟,才不至於在21世紀的較量中失利。總之,有利於增強產業國際競爭力的產業政策,才是適應時代要求的產業政策。

評估體系

產業評估體系是由評估者、評估對象、評估方法和評估結論等要素共同構成。完整的產業政策評估體系需要具備中立的評估主體、科學的評估工具、完備的信息收集渠道和可靠的評估結論等基本要素。選擇合格的評估機構,界定評估對象、掌握有關信息是保障評估順利進行的基本條件。

目前,在我國充當產業政策評估主體的主要是政府主管部門的研究機構和政府授權的專題調研班子,縣以上的各級人大、政協、黨委和政府所設的政策研究機構,也承擔著社會經濟政策法規的調查研究和立案工作。而產業界對產業政策評估的參與程度還比較低。建立和完善我國的產業政策評估體系必須作好如下幾方面的工作:

1、儘快實現評估主體的中立化,這是保證產業政策評估公正、客觀的基本前提條件。為此,必須允許企業界、民間的評估機構參與產業政策的評估;

2、借鑑和選擇科學的評估工具,特別是已開發國家先進的評估手段與方法,實現評估程式的科學化。

3、形成通暢的信息傳遞渠道,是保證產業政策評估科學準確的必備的條件。

評估方法

1、定性分析評估法。

所謂定性分析評估法,是從產業政策本身的內在規定性上分析評估產業政策效果的一種方法。主要在以下幾方面做出判斷:

(1)產業政策目標與社會政策目標是否相吻合;

(2)分析環境狀況,對政策的適應性做出評估;

(3)對產業政策的必要功能及技術可能性做出評估;

(4)對該項政策同其他政策的協調性和銜接性進行評估;

(5)對政策同經濟穩定增長的關係進行評估;

(6)對產業政策的社會效果進行評估。

2、產業政策比較評估法。

產業政策的比較評估法重點在於分析和比較各產業政策的運用效果。當產業政策的環境條件一定時,則主要通過政策成本、功能和成果的比較,做出鑑別。

(1)提出相互對比的政策;

(2)對對比政策的目標體系、成本內容、作用的範圍及其作用成果進行歸類匯總;

(3)對產業政策的實踐基礎進行考察,即對產業政策所適應的巨觀環境和微觀基礎進行分析,以確定最適宜的產業政策特徵和標準;

(4)分析和計量各種內外因素及比較的內容。可計量的因素應得出定性分析結果,以便進行綜合分析;

(5)對計量和沒計量的所有的指標、要素等進行全面的比較,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結合在比較不同產業政策的優劣。

3、產業政策的系統評估法。

產業政策是一個人工大系統,因此,可以從系統評估的角度,運用系統評價對產業政策做出評估。這是一個在理論比較簡單,但是在實際操作上比較困難和十分複雜的問題,尚在探索之中。

意義

1.產業政策評估是客觀、公正地評價產業政策效果的基本途徑;

2.產業政策評估是及時糾正產業政策偏差、合理調整產業政策目標的前提條件;

3.產業政策評估是產業政策走向決策民主化和科學化的必由之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