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羅布泊

生死羅布泊

《生死羅布泊》描述的是8位地質隊員面臨著生與死的抉擇與考驗,深入羅布泊腹地進行鉀鹽調查的故事,73天后,只剩下了奄奄一息的3位。但正是他們背出的滿滿一壺的滷水,為人口眾多、化肥資源有限的祖國再添一處鉀鹽礦產地! 影片以它的大氣磅礴重新鑄造了地質人之魂!

基本信息

劇情簡介

生死羅布泊生死羅布泊

影片《生死羅布泊》講述了70年代末,一支由八人組成的地質科考隊進入羅布泊,為國家尋找鉀鹽的故事。因為鉀鹽為國家的稀缺戰略資源,所以地質隊員們都以找到鉀鹽為己任。在經過勘察後,地質隊員們把目標鎖定在被稱為“死亡之海”的羅布泊地區。影片一開始,就將一個天地蒼涼、荒無人煙的西部景象展示給了觀眾。既讓影迷見識了勘探隊員未來工作環境的艱險,同時又將一種寂寥粗獷的自然之美,深深的刻印在觀眾的心裡。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演員 備註
鄭健剛 王洛勇 地質勘探隊工程師
冷嵋 楊聖文 地質勘探隊工程師
艾小青 袁琛 地質勘探隊員
阿扎提 安尼瓦爾 地質勘探隊長
劉勝 馬冬 地質勘探隊員
卡西木 阿爾森 地質勘探隊員
尼加提 艾克萊木 地質勘探隊員
老陳 周波 地質勘探隊司機

職員表

導演 董玲
編劇 黃世英 、 胡瀚文 、 董丹蕊
攝影 木拉提·M

創作背景

《生死羅布泊》以羅布泊鉀鹽開發為歷史背景,主要講述了我國幾代地質勘探工作者勇於擔當、不畏艱險,在“死亡之海”——羅布泊歷經艱辛、排除萬難,最終為國家尋找到了羅布泊鉀鹽儲藏地,從而填補了我國鉀鹽資源匱乏的感人故事。

聯合拍攝

國土資源部

中國地質調查局

自治區黨委宣傳部

自治區廣電局

華夏電影發行有限公司

國投新疆羅布泊鉀鹽有限責任公司

新疆天山電影製片廠

幕後花絮

導演的話:

羅布泊,你神秘,羅布泊,你美麗。

說羅布泊神秘,是因為那裡被稱之為死亡之海,無水,無生命跡象,無路,無氣象資料,無地圖,無參照物。

說羅布泊美麗,是因為就在本世紀初在那塊神秘土地的中部隆起了一座超大型企業,占地面積一百七十平方公里,隨即國家在那裡設立了我國面積最大、人口最少的羅布泊鎮。

羅布泊是我們國家的一塊寶地,這裡騰起過核子彈的蘑菇雲,讓中國人民挺直了腰桿子。上世紀末,我國地質人在這裡有勘探到了對國家意義重大的鉀鹽礦,保證了我國的糧食安全。

最後我要說的是,《生死羅布泊》這部電影表現的是比礦藏更寶貴的地質人的精神。

導演 董玲

2011年10月10日

攝影師眼中的電影:

關於《生死羅布泊》,我想用鏡頭告訴大家一個真實的羅布泊,真實的男人、女人,真實的情感,真實的環境和真實的故事。因為,真實讓我感動,我相信,真實也一定會讓每一個觀眾感動。《生死羅布泊》是一部非常好看的電影,它描述了80年代的軍事方面的故事。

攝影師 木拉提·M

2011年10月10日

影片評價

兒時看電影《年青的一代》,記住了主人公肖繼業,也記住了那面被山谷的風所吹動的紅旗。後來自己也成了年青的一代,拿起了地質錘與羅盤

,一路尋找向北的方向,一路敲打結晶的礦石,不時在祖國的各地遇見肖繼業,不覺已經30年。今天,沒想到又遇見了肖繼業,他出現於銀幕之上,體形有點走樣,精神依然燦爛,他已更名為阿扎提,走進了天山電影製片廠的新作《生死羅布泊》。

羅布泊,我是知道的,它被人們稱為“死亡之海”。當年彭加木就在那裡失蹤,在那裡獻出了生命;當年航空物探的飛機曾經盤鏇在羅布泊的上空,發現了鉀導致的放射性異常;當年一批批男女地質隊員穿過一百座魔鬼城、踏上十萬頃鹽鹼殼,尋到了鹽晶,挖出了滷水,找到了大型的鉀鹽礦床

。如今,羅布泊已有了綽綽的人影,已建成了鉀肥工廠,已形成了礦業城鎮,生產的鉀肥也已滋養了大江南北的莊稼。一度乾涸的羅布泊已經起死回生了,成了“希望之海”、“重生之海”。

“死亡之海”起死回生的過程,是一部風起雲湧、震撼人心的歷史。《生死羅布泊》的編劇黃世英等人,用了5年的時間,研讀斯文·赫定的《羅布泊探秘》、黃文房的《羅布泊地區考察史》等上百種文獻,對羅布泊的地理、地質、人文等條分縷析,勾勒荒漠茫茫、生命渺渺的特殊環境下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而影片是對其中一個片段的擷取:地質隊員深入羅布泊腹地進行鉀鹽調查,走進去的是8位,從羅中到羅北,每前進一步,都面臨著生與死的抉擇與考驗,並不斷有人在前進的路上獻出了生命,73天后,只剩下了奄奄一息的3位。但正是他們背出的滿滿一壺的滷水,標誌著人口眾多、化肥資源有限的祖國再添一處鉀鹽礦產地!

整個行程,沒有豪言壯語,不多的對話涉及的無非糧食、化肥,無非孩子、家庭,無非紀律、安全,無非見到滷水、還是沒有見到滷水。但是,如同鏗鏘有力、豪情滿懷的背景音樂,地質隊員們自始至終都在演繹著抉擇的勇氣和魅力——是選擇生,還是選擇死?這不是問題。這支地質隊伍進羅布泊之前,就有多支隊伍因裝備、氣候問題無功而返甚至犧牲在途中了。地質隊員們毅然選擇了可能的死亡,踏著前人沉痛的教訓前行。途中,剛參加工作不久的劉勝死了,只因為要改善大家的一伙食,被無情的湖水吞沒。省下糧食給孩子們果腹的老陳死了,在為後來者插測旗的時候,腳下出現巨大的滑坡,他被滾滾的流沙吞噬了。開路先鋒尼扎提死了,由於地面塌陷,他連人帶車,還有對生活的希望、對未來的憧憬,都一起在巨坑裡消失了……他們是多么熱愛生命呀,那隻一路上被細心照顧而得以存活的小鳥可以作證。而地質隊員們自己卻每前進一步,都與可憎的死神近了一步,選擇了“繼續前進”,便選擇了義無反顧!

是遵章守紀,還是違規亂約?這也不是個問題。隊長阿扎提,一遇情況就爬進駕駛室,滴滴答答地發電報,向上級匯報。劉勝死後,他命令隊員不可獨自行動,滴滴答答之後,隊伍“繼續前進”。老陳死後,悲傷的歌聲和著滴滴答答的電報聲,他顫動地命令:“繼續前進!”尼扎提死後,隊長看遍了每個隊員堅毅的面孔,依舊要打電報,但隱瞞了這次的事故,因為他理解同行的戰友,找到鉀鹽,比自己的生命重要。所以哪怕選擇了違紀,隊伍也要“繼續前進” !

是墨守成規,還是革故鼎新?這更不是問題。只剩5位地質隊員的隊伍抵達了設計中的目的地羅中,找到了化石,挖到了蘆根,可是每一個探坑都不見期待中的滷水。隊員們失望至極。隨隊的女地質隊員冷嵋冷靜分析,理智求索,提出了“盆地中心遷移”的假說,指出羅中不是鉀鹽匯聚的盆地中心,而30多公里外的羅北才是。隊伍是鳴鑼收兵,還是到羅北一探?如果按原計畫返回,燃油足夠、飲用水也足夠,可謂生命無憂,也算圓滿完成了任務。如果到羅北,鹽殼茫茫,前途莫測。可是,他們選擇了羅北,選擇了把隊伍分成兩支,水分成兩份,二人原地留守,三人前去勘測,結果找到了滷水,驗證了假說,創新了理論,鉀鹽礦床的勘探獲得了突破。創新,並付諸行動,這才是民族偉大復興的希望!

《生死羅布泊》以它的大氣磅礴重新鑄造了地質人之魂!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