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軸的基本理論
定義
生命軸,即人類個體與生俱來的天賦為起點,達成自我實現,成就最精彩自我的人生最優路徑。它是意識生命學的重要概念,也是意識生命學的現實意義所在。
來源
•需求
隨著整個社會物質水平的豐富,人開始慢慢超越求溫飽的需求。無論工作還是生活,不再單純停留在生存,而是開始思考自我實現式的生活。
自我實現是指個體的各種才能和潛能在適宜的社會環境中得以充分發揮,實現個人理想和抱負的過程。亦指個體身心潛能得到充分發揮的境界。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這是個體對追求未來最高成就的人格傾向性,是人的最高層次的需要。
個人的理想和抱負不會憑空產生,它一定會有“從哪裡來”的蛛絲馬跡,同時也有“往哪裡去”的具體方向。一個人,以其獨特的、與眾不同才幹,完成從“哪裡來”到“哪裡去”的理想和抱負,這條理想中路徑,即為一個人的生命軸。
•理論擬合
1978年,美國麻省理工大學著名職業指導專家埃德加·H·施恩(Edgar.H.Schein)教授提出職業錨理論。所謂職業錨,又稱職業系留點。錨,是使船隻停泊定位用的鐵制器具。
職業錨,是指當一個人不得不做出選擇的時候,他無論如何都不會放棄的職業中的那種至關重要的東西或價值觀。實際就是人們選擇和發展自己的職業時所圍繞的中心。職業錨強調個人能力、動機和價值觀三方面的相互作用與整合。職業錨是個人同工作環境互動作用的產物,在實際工作中是不斷調整的。
把職業向個人生命推進,每個人都有生命錨。生命錨,是指當一個人不得不做出選擇的時候,他無論如何都不會放棄的生命中那種至關重要的理想和抱負。實際上,一個人的選擇都會超著生命錨的發展前進。生命錨是個人與時代背景互動的產物,一個人無論生活沉浮如何,在內心潛意識中,都渴望趨向自己的生命錨。
運用自己的獨特才幹,從個人起點到達個人生命錨的路徑,就是一個人的生命軸。
特點
它是一種對生命的深度挖掘,是潛藏在人類社會的客觀規律,能夠精準反映個體生命與人類社會相互作用的結果。它具備如下特點:
第一,它具有普遍性,是人人皆具備的,它是生命的價值屬性。
第二,它具有潛在性,在未被揭露展示之前,當事人對他的覺知是模糊,隱約,甚至是毫無感覺的。
第三,它具有引導性,個體生命即是對自我生命軸並無覺察,但這種尋找生命軸的趨向和力量,正是生命軸對個體生命的引導。這種引導的力量,會隨著生命軸的明晰化更加確鑿和認可。
第四,它是個體生命與時代的融合性產物,而不是完全獨立於時代背景而孤存的。
第五,它是客觀存在的,而且可被測量。正如人的動機,既客觀存在,又可藉助外界而被測量確認。
第六,它具有操作性,能夠通過個體生命的實踐努力進行可操作性的詮釋與證明。
意義
生命可被認知的範圍與深度,已經從淺表的生理屬性,逐漸走向心理屬性。
生命軸成為身心對應關係的紐帶,它能夠將身心問題所牽涉到理論、方法貫通,成為認知生命的引擎表征
生命軸是意識生命學的現實意義所在,是將本體論與方法論的實踐,並且具有可證偽性。
價值
•個體方面
人類的個體生命,存在亘古不變的話題----認識自己,那么生命軸的發現與實踐,則將這個話題客觀化,具象化。它不再停留於哲學層面的思考,也不再只是停留於創造概念,而是可以被測量,被感知。它解決了哲學、心理學上形而上的問題,讓生命落到實處。
它雖然解決了形而上問題,但這不能簡單歸結為屬於形而下的解決方式。它植根於意識生命學,是一種樞紐的連結,貫通了理論與實踐,同時將生命前沿和現狀進行了整合,形成了前沿與現狀的落差之間的張力,這種可被測量,可被感知也正是來源於此。
個體生命在擁有了生命軸的認識後,勢必會形成每個個體獨特的實現自我價值的途徑,讓生命異質化,多樣性得以呈現,其社會價值將最大程度呈現。
•社會方面
個體生命意識的覺醒,個體生命價值的呈現,讓生命相互間的作用更加顯著,從而讓社會結構更加緊密,社會的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均會得到極大積累,人類文明的進程不斷得到推進。
需要指出的是,它不單純是個體的相加,財富的疊加,它是有著相互反應,相互影響,相互融合的世界團隊,這讓人類文明在繼承、發揚、光大的過程不斷提速。這樣的效應,勢必也會加劇個體在實現自我價值方面得到更好的開拓性進展。
引導
依託中國傳統術數學,以神經網路中深度學習為訓練模式,讓計算機學會術數學中關於個人天賦、才能、核心競爭力的認知與判斷方法,用不斷積累的大數據進行實時的相關數據驗證和校正,以智慧型化、標準化、客觀化的方法引導個人尋求和最終確認自己的生命軸。這樣的驗證理論和實踐概念,就是意識生命學的算道理論概念。
它藉助於現代科技,融合了中國傳統術數體系,讓意識生命學的生命軸概念,重新有了更具專業性和可操作性的方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