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後花園

生命的後花園

《生命的後花園》是2002年重慶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黃建華、李成琳。

基本信息

內容提要

本書以嶄新的視覺和方式關照人的內心世界,在文字與圖片的“互動”中,探析中國書畫和人文情懷對生命的意義,以及對現實和未來的深層次的價值。

編輯推薦

本書以嶄新的視覺和方式關照人的內心世界,在文字與圖片的“互動”中,探析中國書畫和人文情懷對生命的意義,以及對現實和未來的深層次的價值。

作者簡介

黃建華,重慶市大《公民導刊》雜誌社、《公民報》雜誌社、《公民報》社常務副總編。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重慶市青年書法家協會副主席,重慶大學人文藝術學院客座教授。當年知青,服過兵役,做過水手,大學畢業後當記者,做編輯。其他作頗豐,除著有《跳出書法藝術個性追求的誤區》、《書法意境》等30多篇書論及大量的新聞作品外,散文、隨筆散見各級報刊雜誌,且多次獲獎。

目錄

秘響旁通後花園(代序)

我們為什麼需要藝術和自由(代序)

——《生命的“後花園”》給我的衝擊與思考

信息爆炸別“炸’’掉人生的根基

現實中有這樣的困惑:既然傳統文化如此博大精深,我們為什麼會落後於西方?

在今天的資訊時代里,更需要我們對自己的傳統文化有一個清醒的準確的認識,決不能“邯鄲學步”。正如同中國人的黃皮膚黑頭髮,你可以修飾裝扮,甚至把黑髮染成金髮、紅髮,你的血統卻最終不可改變。同樣道理,文化也是有血統的,她可以學習借鑑,卻永沅不能改變自己的血統歸屬。

成功之核在於幸福

我們每個人來到世上,尋求的無非是幸福的人生。

人的價值往往是物化的光環首先被認知和識別的。因而這就容易使人為物化的光環所牽引、所迷惑。也常常使人一味地追逐物化的光環而忽略甚至忘卻了人生的其他要義,忽略甚至忘卻人的價值之本質,或者說是忽略甚至忘卻成功之核究竟是什麼美是幸福之核

藝術的精神和人文的精神並非表現為會不會某一樣樂器,會不會繪畫、書法,會不會唱歌。藝術的精神無處不在,藝術的感覺無處不在。一枝跳入視線的吐蕊的新綠,小路上不知名的雜草,甚至不期然地打濕衣襟的雨滴,都可能成為“藝術’’的風景,前提是你得有一顆“藝術”的心。

對傳統文化的“形象”思考

——關於中國畫《遺韻》青花系列的對話

一個人內心越豐富,世界給予他的東西也越豐富;一個人的內心越單薄,世界在他的眼裡也越單薄。在傳統經典里浸潤久了,你會發現中華文化里有一條似乎可以讓人超越現實而抵達精神自由的審美之途,當你踏上了這條審美之途,你才可能真正找到“詩意地棲居”的土壤……

附:生長在血液里的竹子

詩意書法乃生命之魂

流行音樂,漫畫冊子,好萊塢的電影,麥當勞的快餐,可口可樂的飲料……正以席捲之勢衝擊著一切,衝擊著我們本土經典的,積澱著人類精神養料的文化作品。作為一個中國人,不了解自己的根之所在,不懂得欣賞傳統藝術之精妙,不明白中國文化之博大精深,不是枉為中國人嗎?

生命的“後花園”

——黃建華和他的書畫世界

“字外功”要求他博覽群書,而文學、歷史、哲學、美學的廣泛涉獵,又讓他不滿足於做一個純粹的書家。他清醒地知道,一個真正的書法家最需要修煉的是自己的內心。他說,美是一個積澱的過程,技術層面的東西是可能“熟能生巧”的,藝術層面的東西卻需要一顆海納百川、執著靈動的心。

後記:在“互動”中收穫的幸福

圖版目錄

書摘

書摘

黃建華:記得柳宗元的《蝮蜥傳》嗎?雖然是古代的一個寓言,現代人讀起來是不是該有所感悟呢?

李成琳:當然記得。“蜞鱖者,善負小蟲也。行遇物,輒持取,昂其首負之……”這是一隻悲劇性的爬蟲,它遇物就背上,直到不堪重負仍不改其衷。只要能前行,依然“持取如故”,加之“又好上高”,最終“極其力不已,至墜地死”。蝮鱖的悲劇歸根結底是它自己選擇的結果,來者不拒,從不懂得捨棄,在白以為是的持取背負中走到了生命的盡頭。持取是手段,背負是目的,卻從未想這持取、背負的意義何在?

黃建華:生活中不是常常可以發現“蝮鱖式”的人嗎?只是他們背負的“小蟲”變成了形形色色的東西。他們可能並不很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哪些是自己應該背負的,哪些是應

該合棄的;也可能是太清楚自己想要的東西,只要是能幫助他走向這東西的,不管什麼亂七八糟的,來者不拒,背上就是。這樣的“清楚”或是“不清楚”,殊途同歸,都不過是“蜞鱖”的現代版而已。

李成琳:最近在報上看到一則訊息,說的是有的女模特為了錢,為了成功不惜“出賣”自己,成為某些富商炫耀的“談資”。據說有的女模特確乎因此而“成功”了,而她曾經“持取背負”的東西可以因她的“成功”而自動消失嗎?我不知道這樣的女模特是“清楚”還是“不清楚”自己內心真正想要什麼,我想追問的是,這樣的“背負”里有幸福嗎?這樣的“成功”里沒有陰影嗎?

黃建華:其實這樣的“成功”只能算偽成功,或者說是我們前面說的贏得的只是成功的物化的光環而已,不可能得到真正的成功應有的幸福。究其原因還是沒有想清楚。如果說有“清楚”的話,也只是清楚要個什麼樣的結果。並不清楚這個結果的先決條件是什麼?標準是什麼?也不清楚要得到這個結果哪些是可以犧牲的,哪些是不能的?人生的價值中哪些是必須堅持的?比如說人的尊嚴就是不能喪失的。即使在最惡劣的環境下也必須保持,怎么能為了所謂的“成功”就出賣自己呢?失去了尊嚴的所謂“成功”絕不可能帶來真正的幸福。我們說的幸福,應該是真善美的統一,真善美的體現,是真善美帶來的心靈的偷稅。

李成琳:弗洛伊德說:“小事情要服從理性,大事情要服從自己的心靈。”如果說成功需服從理性的話,那么幸福則需服從心靈。幸福與心靈有關。只有用真善美浸潤的心靈,才能透徹生命的本質,享受生命的芬芳。記得在女兒的課本上讀過一則故事:《幸福是什麼》,講的是村子裡3個牧羊的小孩,在樹林裡發現了一口被枯枝敗葉堵塞了的老噴泉。3個孩子就帶了

鋤頭和鐵鍬去把那泉眼疏通了,還搬來石板,砌成了一口小井。正當他們為自己的勞動成果高興的時候,從樹林裡走出一位“仙女”,喝了泉水,說了很多感激他們的話,並祝他們幸福。3個孩子問:“什麼是幸福啊?”“仙女”讓他們自己去弄明白,說10年之後仍在這井邊相見,再來討論“幸福是什麼”。10年後,3個人都找到了幸福的答案。你知道這幸福的答案是什麼嗎?

黃建華:其實這3個孩子在疏通那老噴泉的時候就已經在回答“幸福是什麼”的問題了。他們的勞動給在森林裡過往的人帶來了方便帶來了好處,他們的勞動沒有白費,勞動的價值得到別人的認可和感激,同時也給自己帶來了甘甜和清爽,這不是幸福是什麼呢?

李成琳:是啊,幸福說起來是那么深奧,卻又那么平易地融於我們的生活中。故事中的3個孩子後來都在生活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他們努力工作,為他人帶來快樂,也給自己帶來充

實,幸福自然與他們相伴。記得莫洛亞在《人生的五大問題》中“論幸福”,說幸福關涉兩個方面,一是社會方面,關係到幸福的客觀條件,另一個是心理方面,關係到幸福的主觀體驗。如果把話題牽回到前面提及的那些“成功者”身上,我們是否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他們已擁有了幸福的客觀條件,缺失的是幸福的主觀體驗。而為什麼會缺失,或許是另一個值得好好討論的話題。

黃建華:對,那應該是我們在《美是幸福之核》中討論的話題。

李成琳:不知不覺間,泡沫式的娛樂已充斥我們的生活,尤其是年輕人的生活。這種娛樂的最大特點是無師自通——無須苦學,自然就會。你打開電視,形形色色的“快樂大拼盤”在

你眼前游來盪去;你走進餐廳,一個個花枝招展的時裝模特一臉漠然的在不倫不類的舞台上出出進進;你隨便走進哪座娛樂城,迷離閃爍的燈光,震耳欲聾的搖滾樂,你只要融入那密密匝

匝的年輕人群,便可以隨之搖擺起舞,尖聲亂叫……

黃建華:娛樂本該就是娛樂,無可厚非。問題是在我們的現實里,娛樂替代了整個精神文化生活。看看我們身邊的很多人,工作就是為了掙錢,為了獲得物質利益;掙錢無疑是辛苦的,因為辛苦所以就得放鬆,就得娛樂;而在娛樂放鬆的過程中,似乎就已理所當然地獲得物質基礎之上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快樂了。

李成琳:“快樂”這個詞已被現代人用得太濫了。似乎一切輕鬆的就一定是快樂的,一切快樂的也一定是輕鬆的。你看媒體上幾乎所有的文化版,不都辦成“文化娛樂”版了嗎?

而登載的卻只有娛樂,哪有文化?

黃建華:對。就是在一些知名報刊的“文化快訊”里,常常看到的也是一些明星緋聞和名人軼事。花邊就等於文化嗎?真難以理解。

李成琳:在這樣輕飄飄的娛樂泡沫里能夠獲得真正的快樂嗎?

黃建華:很難說。得承認我們曾有過將“文以載道”片面理解為一切文藝都要承載政治重負的“陘圈”,在那樣的“怪圈”里我們不可能獲得真正的快樂;但今天當一切文藝都需要承載商業“噱頭”而贏得利潤時,就一定能為我們帶來快樂嗎?這是不是從一個極端走到了另一個極端呢?

黃建華:其實這樣的“成功”只能算偽成功,或者說是我們前面說的贏得的只是成功的物化的光環而已,不可能得到真正的成功應有的幸福。究其原因還是沒有想清楚。如果說有“清楚”的話,也只是清楚要個什麼樣的結果。並不清楚這個結果的先決條件是什麼?標準是什麼?也不清楚要得到這個結果哪些是可以犧牲的,哪些是不能的?人生的價值中哪些是必須堅持的?比如說人的尊嚴就是不能喪失的。即使在最惡劣的環境下也必須保持,怎么能為了所謂的“成功”就出賣自己呢?失去了尊嚴的所謂“成功”絕不可能帶來真正的幸福。我們說的幸福,應該是真善美的統一,真善美的體現,是真善美帶來的心靈的偷稅。

李成琳:弗洛伊德說:“小事情要服從理性,大事情要服從自己的心靈。”如果說成功需服從理性的話,那么幸福則需服從心靈。幸福與心靈有關。只有用真善美浸潤的心靈,才能透徹生命的本質,享受生命的芬芳。記得在女兒的課本上讀過一則故事:《幸福是什麼》,講的是村子裡3個牧羊的小孩,在樹林裡發現了一口被枯枝敗葉堵塞了的老噴泉。3個孩子就帶了

鋤頭和鐵鍬去把那泉眼疏通了,還搬來石板,砌成了一口小井。正當他們為自己的勞動成果高興的時候,從樹林裡走出一位“仙女”,喝了泉水,說了很多感激他們的話,並祝他們幸福。3個孩子問:“什麼是幸福啊?”“仙女”讓他們自己去弄明白,說10年之後仍在這井邊相見,再來討論“幸福是什麼”。10年後,3個人都找到了幸福的答案。你知道這幸福的答案是什麼嗎?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