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蟲學名
Bedellia somnulentella (Zeller)
為害作物
甘薯、蕹菜。
形態特徵
成蟲體長3.5~4.4毫米,翅展6.7~7.6毫米,雄蟲略小。觸角絲狀,基部有1撮毛,複眼黑褐色。前翅細長,披針狀,灰黃色,並雜生褐色小鱗片;後翅比前翅更細長,黃白色。前、後翅緣毛均密而長。腹部淡黃色。
卵橢圓形,略扁,長約0.33毫米,黃白色,半透明。卵殼表面有網狀紋。
幼蟲體細長,低齡幼蟲體黃白色或黃綠色,隨蟲體增長,體上出現黃白色或紫醬色斑塊。幼蟲老熟時體長達5~6毫米。中、後胸和腹部各節有深淺不同的醬紫色斑塊。腹部第1節兩側各有1個圓色白斑;第4~5節兩側各有2個白斑,背線紫紅色。第1對腹足退化,行走時拱起。
蛹體長4~4.6毫米,紡錘形,淡綠色,近羽化時體變黃褐色。
生活習性
此蟲主要發生在廣東、廣西、福建、浙江等地,90年代初山東臨沂市大面積爆發。在浙江一年發生4~5代;福建8代,以成蟲在冬薯田或田間枯葉、雜草上越冬,少數以老幼蟲和蛹在被害葉內或絲網裡越冬。各代幼蟲性發生期如下:6月下旬至8月上旬;7月下旬至8月下旬;8月中旬至9月中旬;8月下旬至9月下旬;9月中旬至10月下旬;10月上旬至11月中旬;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11月中、下旬。因發生代數多,世代重疊。 成蟲白天隱蔽在甘薯葉叢中,傍晚出來活動,有趨光性。羽化當天或次日開始交配,交配後1~3天產卵,多產卵於嫩葉背面近葉脈處,一般散產,偶見3~5粒在一起。每頭雌蟲平均產卵40餘粒。多的可近百粒。幼蟲孵化後先爬行,後吐絲結一薄絲墊粘在葉表面,然後潛入葉肉內取食,將葉片吃成不規則的蟲道,並由蛀孔將糞排出。幼蟲轉移性較差,潛入葉片後一般不再轉移,其他幼蟲也不重複潛入。幼蟲老熟時從葉中爬出,在葉面上吐絲結網,將身體懸於網中化蛹。
防治措施
(1)保持田園清潔,及時清除田間枯枝落葉及雜草,可減少一部分蟲量。
(2)藥劑防治,在初孵幼蟲盛期,可選用90%晶體敵百蟲1000~1200倍液,或50%樂果乳油1500~2000倍液,或50%磷胺乳油1000倍液,或2.5%溴甲烷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噴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