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灰粉蚧

甘蔗灰粉蚧,屬同翅目,粉蚧科,學名Dysmicoccus boninsis ,分布在江西、福建、四川等省。

基本信息

學名Dysmicoccus boninsis (Kuwana)同翅目,粉蚧科。又稱蔗節粉蚧。
分布在江西、福建、四川等省。 寄主甘蔗。 為害特點以成、若蟲吸食甘蔗莖部汁液,影響甘蔗生長和成品質量及產量。 形態特徵雌成蟲狹長,橢圓形,體長3-4.5mm,全體覆有灰白色蠟粉。
腹部末端具6-7對平直短細的白色蠟絲,末對最粗長。觸角8節,有前後背唇裂。體毛稀少,腹面體毛大部份稍長於背面。有7對腺堆,其中頭部1對,腹部6對,各堆腺堆由2根圓錐刺和2?3根刺毛及三孔腺組成,臀瓣上圓錐刺及刺毛特粗壯。 生活習性福建年生6、7代,其中6、7代發生量最大,主要以低齡若蟲在蔗梢生長點、蔗根縫隙及枯葉鞘等處越冬。
翌年3月中旬前後開始轉移到新蔗上為害。平時匿居在葉鞘包裹的蔗節四周取食或繁殖,卵產在綿囊中,夏天卵期4-8天,早春10多天。
每雌可產卵200一300粒,夏季完成一個世代約需30多天,秋季則需50多天。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