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958年12月,在甘肅省農業科學院內設立了林業研究所,地點在武威縣黃羊鎮。
1962年,林業科學研究所精減部分人員與園藝研究所合併,成為甘肅省農業科學院園林研究所的一部分。
1963年,林業科學研究所恢復原建制。
1964年,改為甘肅省林業局林業科學研究所,所址遷至蘭州。
1970年,研究所被撤銷,科研工作中斷。
1971年10月,成立甘肅省農業科技工作隊革命委員會,下設林業規劃組。
1972年,恢復甘肅省農業科學院,下設林業科學研究所,恢復了部分科研工作。
1975年,在黃羊鎮恢復省農業科學院林業研究所。
1976年,甘肅省農業科學院林科所改名為甘肅省林業科學研究所,仍歸省農科院領導。
1978年6月,甘肅省林業研究所改歸甘肅省林業局領導,定名為甘肅省林業科學研究所 。
2000年,甘肅省林業科學研究所搬遷新址。
2005年,甘肅省林業科學研究所更名為甘肅省林業科學研究院 。
科研條件
科研平台
截至2017年3月,林科院設有研究機構8個:森林及濕地研究所、 黃土區生態治理研究所、經濟林研究所、林業生態效益監測評估所、林業科技諮詢中心、油橄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科技信息中心、 林木種質資源研究所(中心實驗室)。
林科院設有甘肅省油橄欖信息服務平台,甘肅省林業生態效益評估所,甘肅省油橄欖工程中心,甘肅興隆山森林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站(國家級),甘肅敦煌西湖濕地系統定位研究站(國家級),甘肅巉口人工林省級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站(省級),甘肅林業植物新品種權代理事物所等科研平台 。
人員編制
截至2017年3月,林科院共有在職職工90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70人,高級技術職稱人員25人。享受國務院特貼1人,省優秀專家2人,省學科帶頭人1人,“333”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才1人,領軍人才5人,甘肅省農業諮詢專家、省政府參事1人;註冊諮詢工程師3人 。
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趙明
甘肅省優秀專家:黃華梨等
甘肅省“333科技人才工程”一、二層次人選:趙明
甘肅省領軍人才:黃華梨、姜成英等
科研成就
科研成果
據2017年3月官網公開資料顯示 ,林科院多年來累計完成各類科研推廣課題83項,56項獲科研成果獎,其中國家級科技進步獎6項,省、部級獎勵26項。出版專著、論文集、科普讀物30餘部,發表學術論文300餘篇,參加國際國內學術會議30餘次 。
2016年1月至12月中旬,林科院共發表各類學術論文24篇,其中國家級論文20篇,省級論文4篇。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2項。三個行業標準獲批頒布。6個項目已經獲得資助,項目總資金達1530萬元。18個項目執行到期,其中完成結題9項,接近完成結題的9項 。
2017年,林科院共承擔科研及推廣延續項目55項,結轉結餘資金829.16萬元,其中已18項順利通過驗收結題,37項在研。科技人員發表科技論文36篇,其中發表SCI一篇,獲得發明專利1項,申報發明專利4項,頒布行業標準1項,待頒布2項,通過國家林業局等部門驗收的項目18項,編撰專著3部正在出版印刷中。獲得甘肅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美國野生枸杞種質資源引進與研究)、獲得甘肅省林業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2項和三等獎1項 。
學術刊物
《甘肅林業科技》(ISSN1006-0960,CN62-1059/S)創刊於1979年,是甘肅省林學會和甘肅省林業科學研究院聯合主辦的技術類期刊,季刊,國內外公開發行。
為《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統計源期刊、《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全文收錄期刊、《中國核期刊(遴選資料庫》收錄期刊、維普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收錄期刊。
2000年通過了甘肅省新聞出版局的達標檢查,2001年初被甘肅省新聞出版局確定為“達標”期刊。在2001年“首屆《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檢索與評價數據規範》評優活動”中成為獲獎期刊 。
文化傳統
1.整體構圖為一個奔跑中的人(或本身就是一個“人”字形,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表現單位的健康、自信、充滿活力和不斷前進的形象。
2.中間部分是一個“綠色大廈”,建造她,這是我們林業工作的目標,也是每個林業工作者神聖職責。
3. “圓環”代表科學技術,體現林科院科研的性質,表現林業工作更需要科技作支撐,才能取得更大進步;“L”、“K”兩個字母也隱含在標誌中。
4.本標誌設計以深綠色(C100%,Y100%,K40%)為主色調,輔以藍色(C100%,M60%)。綠色為林業用色, 藍色則代表文明和希望 。
現任領導
院長、黨委副書記:趙明
黨委書記、副院長:黃華梨
黨委委員、副院長:蔡國軍
黨委委員、紀委書記:謝新平
副院長:吳平
總工程師:王俊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