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棠鎮[福建省福安市甘棠鎮]

甘棠鎮[福建省福安市甘棠鎮]

甘棠鎮位於福建省福安市區西南部,北緯26°52′40″~26°58′30″、東經119°33′55″~119°40′55″之間,福溫公路中段。東臨賽江,與賽岐鎮隔水相望,面積103.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7950畝,1990年末人口45756人,非農業人口4286人,第五次人口普查甘棠鎮人口為39135人 ,鎮人民政府駐甘棠西門,甘棠為福安最大平原,全市三大糧食基地之一,中國海峽大茶都所在地,民間造船業頗具規模。

鄉鎮概況

甘棠倪下村古塔 甘棠倪下村古塔

甘棠鎮簡稱蓮城,地處福安市西南部,位於三都澳白馬江畔,是“環三”發展的核心區,104國道、甘下線疏港道縱貫其中。轄32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2個海上運輸公司,共有87個自然村,315個村民小組,總戶數1.07萬戶,人口4.53萬人,其中農業人口3.76萬人,8442戶,少數民族5000多人。全鎮總面積103.7平方公里,其中平原面積占2 3.3%,山地面積70%,耕地面積21484.9畝,有林地9.3萬畝,共有果樹(枇杷、龍眼、桃、桔、葡萄、柿等)1.6萬畝,其中葡萄5000畝,茶1.1萬畝,生薑1500畝。茶苗基地800畝,年繁育茶苗2億多株,海岸線全長22.6公里。年降雨量1700—1800mm,年均氣溫18—20℃,無霜期300—320天。

歷史沿革

甘棠鎮1958年設甘棠公社,1984年建鎮。1990年末面積103.7平方千米,人口45756人,非農業人口4286人,第五次人口普查甘棠鎮人口為39135人,轄1個居委會、39個村委會,118個自然村,鎮政府駐甘棠西門。1997年,面積103.7平方千米,人口4萬。

行政區劃

甘棠鎮轄東門、西門、南門、北門、上塘、港邊、南塘、外塘、港岐、後岐、甘坪、甘江、牛柏洋、厝坪、眉洋、觀里、山下、倪下、吳洋、國澤、奎住、英岐、春雷雲、牛加洋、何厝、銅坑裡、小嶺、山頭莊、可洋、大車、嶺尾、過洋32個村委會和一個蓮城居委會以及兩個海運公司內運社、外運社,總共35個村級行政單位。

行政區劃

2013年,甘棠鎮下轄1個居民委員會,2個海運公司,32個村委會,118個自然村。

蓮城居民委員會(駐甘棠鎮區)

東門村 轄甘棠東門;

西門村 轄甘棠西門;

南門村 轄甘棠南門;

北門村 轄甘棠北門;

山頭莊村 轄山頭莊、前坪、北山、過岡自然村;

小嶺村 轄小嶺自然村;

可洋村 轄可洋自然村;

何厝村 轄何厝、□村、對面樓、劉洋、油西坑、後別、大坪自然村;

銅坑裡村 轄銅坑裡、如林自然村;

倪下村 轄倪下自然村;

吳洋村 轄吳洋、八斗、南鏡、牛角灣自然村;

山下村 轄山下、洋岙、雙木洋自然村;

後岐村 轄後岐自然村;

港岐村 轄港岐自然村;

觀里村 轄觀里、紅橋下、山坪、油坊自然村;

厝坪村 轄厝坪、樟坂店自然村;

牛柏洋村 轄牛柏洋、何亨、洋中、南山、下橫頭自然村;

甘坪村 轄甘坪自然村;

甘江村 轄甘江、亭江自然村;

外塘村 轄外塘自然村;

上塘村 轄上塘、上厝、八鬥頭、洋頭裡自然村;

港邊村 轄港邊自然村;

過洋村 轄過洋、石壁頭、笊籬壑、猴池、野馬壑、岔棟自然村;

嶺尾村 轄嶺尾、新厝、洋溪里、半嶺、大坪中、虎頭岡、樟加洋、梅梅洞自然村;

南塘村 轄南塘、溫厝、高厝、鄭家塘自然村;

大車村 轄大車、里厝自然村;

國澤村 轄國澤、林厝里、南洋自然村;

春雷雲村 轄春雷雲、白雲庵、春木洋、虎岩岡自然村;

牛家洋村 轄牛家洋、虎岩、馬槽自然村;

奎聚村 轄奎聚、鼻頭厝自然村;

湄洋村 轄前溪、坑邊、岡後、長門山、王家山、清水壑自然村;

英岐村 轄英岐樓、王厝、李厝自然村。

內運社

外運社

基礎設施

水、電、路、電話、電視“五通”,100%行政村村公路實現水泥化;通電率達100%,用電戶比重100%;通電話率100%,電話擁有量達7000餘門;電視信號覆蓋率100%;電視普及率達90%以上;鋼筋磚木結構住房面積比重88.2%;四通八達,境內水陸交通以賽江為主動脈的黃金水道和以“104”國道主幹線的公路貫穿全鎮。

全鎮共有完小8所,初小2所,三級完全中學1所,職業中專1所。

經濟發展

甘棠是福安市的農業重鎮和是閩東北和浙南地區的物資集散地,是目前全國最大的民間船舶修造貿易拆解中心和繁育茶樹苗基地,擁有食品加工、船舶修造、建築、鋼坯型材、矽鋼片、蛋廠,其中茶葉初制廠18家,精製廠2家,年產1萬擔乾毛茶。主導產業以船舶修造、電機電器、茶葉為主導產業。2008年工農業總產值達18.67億元,農業總產值達2億元,工業總產值達16.67億元(含三產)。財政收入1604萬元,甘棠是福安市的糧食主產地,糧播面積3.5萬畝,糧食總產量達1.05萬噸,農民人均收入6178元,人均口糧256公斤。

建港條件優越,有碼頭7座,年吞吐量10萬噸;共建有船塢5個,其中萬噸船塢3個;全鎮從事船舶修造拆解的企業60多家,從業人員5000餘人,年維修拆解大小船隻100餘艘,總噸位達13萬多噸,產值6億多元。形成“一村一品一特色”和“一戶一工一技能”的發展新格局。外塘造船專業村、倪下茶葉貿易市場、湄洋茶果專業村、嶺尾茶苗專業村、港岐船舶拆解專業村等等。基本實現了村村有企業、村村是專業村,加大了扶貧攻堅脫貧致富步伐,重點扶持老區村建設和生產發展,完成了嶺尾半嶺、洋溪里、大坪中、過洋石壁頭、上塘八鬥頭、甘江、尤西坑等14個老區少數民族自然村395戶1863人的造福工程搬遷和連家船民上岸定居任務,全鎮貧困面積縮小到1.5%。實施了科技興農戰略,農業走上產業化道路。

各村根據不同地理條件和優勢,平原、山區的差別,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唱好山海經,走出一條山海田園路共進,農林牧副漁共舉的經濟發展路子。沿海村做活船舶修造拆解運輸文章;平原村依託國道挖掘傳統企業內在的潛力,並在品牌上下功夫,短、平、快與長項目相結合,尤其是形成了“一走廊、一海域、二線五片”的發展布局,營造了千畝生薑基地。淡水養殖持續發展,甘下線龍眼帶初具規模,農業綜合開發成效明顯,村級集體經濟實力不斷增強。通過調整產業結構,調整農田保護區和鄉鎮總體規劃,同時憑藉高速公路互通口、“福溫”鐵路和福安經濟南展機遇,出台了優惠政策加大招商力度,規劃了電機電器集中區,農貿市場海峽大茶都、船舶、廢鋼產品收購等三大市場正在建設中,總投資8000萬元的型材鋼廠和總投資4000萬元的上海鑄鋼廠已先後投產。總投資為1000萬以上的矽鋼廠、翻砂廠、電瓶廠已投入生產中。完成了寧德500千伏開關站主體工程,500千伏線路工程甘棠段I回、Ⅱ回以及220千伏線路均已交付使用。目前有外內資企業18家,年總產值可達4億元。

特色物產

鎮內有很多名優特產,如無鉛重膜松花蛋,蓮岳雲霧花茶、愛妻牌生薑等

人文景觀

甘棠景觀圖 甘棠景觀圖

甘棠鎮從有史籍記載的唐鹹通五年(公元864)定居繁衍以來,迄今已1145年。歷史悠久,人文鼎蔚。宋元豐三年(公元1080元)鄉人合力圍築海堤,至宋紹興10年(公元1140)塘堤竣工,甘棠、南塘、外塘鼎立之格局基本形成,萬畝良田展現海濱,為發展農業生產提供了充裕的土地。宋室南渡,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南移後,甘棠發展更為迅速,南宋一朝就有13學子進士及第。

其二千多年來, 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發展,使甘棠鎮成為福安西南部一顆璀燦的明珠。以人文景觀而言,主要有五處:一是上東庵,朱熹講學之所,培養出楊復、黃乾、張泳等一代理學家。二是百辟岩,民族英雄文天祥、愛國詩人謝翱、南下勤王聚兵於此。三是東山農民英雄傅貴卿、元末組織紅巾軍二萬餘人揭竿起義、成為閩東地區打擊元朝勢力的主力軍,壯烈犧牲至柘榮。四是抗倭英雄林九弟,明萬曆四十年,倭寇進犯三塘、南塘鄉勇林九弟率眾戰於長岐江面,因硝桶被寇火罐擲中,捨身抱火罐投江殉難,舢舟始得化險為夷。五是古礦場景區,明中葉在銅坑裡大規模開採過金、銀、銅礦,現保留完好礦洞6條。

主要景點有:礦洞探奇、環形山斷、鐵拐仙腳印與避雨石、十八檔、半崗哭、摩崖萬刻、南國小泰山等此處是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爭研鬥豔之地。甘棠是當今一位當代大德高僧,佛界領袖釋悟峰和尚的故鄉。

有眾多寺廟建築,也是一大觀,有規模宏偉,名列當今福安第一大寺的種德禪寺,有宏楊六祖禪宗,全寺二十七尊大佛香樟精雕的寶蓮寺,以石箱、石袋、石扁擔秘密遺物,而名聞遐樂的禪寂尼寺,蓮花山土地廟也頗具歷史韻味,在甘棠聞名遐邇,“二月二”土地生日,頗為壯觀,引人入勝,吸引全城虔誠信眾前來膜拜,一路上燈火通明,人流絡繹不絕。此外,還有始建於乾化年間的東峰寺、明萬曆的回龍寺,明嘉慶的雨相庵、清乾隆47年的福善堂等三十餘處佛門淨地。甘棠的名勝古蹟主要有:宋神熙六年的倪下七層石塔、乾隆37年百辟亭、清乾隆35年的石牌坊、明萬曆20年的福水宮、清道光16年的禹王廟,建於彰代防倭報警烽火台的遺址三處和現代革命勝跡、甘棠劉祠暴動遺址、銅坑裡紅軍槍械修造廠遺址、安德縣蘇維埃政府所在地觀里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