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文芳

台灣日治時代及戰後人物。 1924年1月12日召開的“上海台灣人大會”,除甘文芳,尚有張我軍、許乃昌、陳滿盈、張結梗等數十人出席,嚴責內田總督的暴政,聲援“治警事件”的受害者。 大正10年(1921)9月甘文芳的〈實社會の文學〉,與大正9年7月陳炘的〈文學與職務〉、大正10年12月陳端明的〈日用文鼓吹論〉是《台灣青年》鼓吹文學改革最為重要的文章,甘文芳的文章用日文書寫,陳炘及陳端明使用簡易文言體,顯示此時期文學改革的觀念尚未直接透過中國白話文體鼓吹白話文。

台灣日治時代及戰後人物。文學評論家。彰化人。台中州官選議員甘得中之侄,台灣總督醫學校22屆,1923年畢業。1924年1月12日召開的“上海台灣人大會”,除甘文芳,尚有張我軍、許乃昌、陳滿盈、張結梗等數十人出席,嚴責內田總督的暴政,聲援“治警事件”的受害者。後赴日,較左傾,1947年任東京二二八慘案處理委員會委員,1948年參加華僑民主促進會,為在日華僑領袖,1956年2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2屆全國委員會第2次全體會議委員名單被列為“特別邀請人士”之一,但未出席。大正10年(1921)9月甘文芳的〈實社會の文學〉,與大正9年7月陳炘的〈文學與職務〉、大正10年12月陳端明的〈日用文鼓吹論〉是《台灣青年》鼓吹文學改革最為重要的文章,甘文芳的文章用日文書寫,陳炘及陳端明使用簡易文言體,顯示此時期文學改革的觀念尚未直接透過中國白話文體鼓吹白話文。甘文芳舉歐美多數的文學家已走出象牙塔,將社會問題或現實政治的得失直接透過作品表達出來,成為文明的批判者,社會的指導者,並提及民國青年新文化運動的文學切合時勢的要求,從而拋棄往昔那種不切實務,徒是風流韻事、茶前酒後玩弄物似的有閒文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