甌江漫記

甌江漫記

《甌江漫記》,編著,蔣一江,由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全書分為“往事篇”、“風景篇”、“文化篇”、“名人篇”、“經濟篇”,共12萬字,並配有70多幅珍貴的老照片。

基本信息

圖書簡介

圖書《甌江漫記》,編著,蔣一江,由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中共麗水市委常委、宣傳部長陳建波欣然提筆,為該書作序。

甌江漫記甌江漫記甌江漫記

《甌江漫記》全書分為“往事篇”、“風景篇”、“文化篇”、“名人篇”、“經濟篇”,共12萬字,並配有70多幅珍貴的老照片。

陳建波部長稱讚《甌江漫記》是甌江文化建設中的新收穫。他在序言中寫道:“《甌江漫記》是蔣一江用圖片、追憶、史料等串起來的一部個人甌江史,一首對甌江的深情讚歌,一次對家園的深情回望。他以孩童撿貝殼般的心情拾起自己對甌江的點點美好記憶,用一張張微微發黃的舊照片勾起對遠去甌江風景的懷念。往事、風景、文化、名人、經濟等等匯成了一部值得收藏的鄉土文學。”

甌江作為麗水的母親河,養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麗水兒女,孕育了光輝燦爛的甌江文化。八百里甌江八百里綠,一路歸來,一路流連;八百里甌江一脈相傳,一路品評,一路吟誦。

作者簡介

蔣一江,浙江省麗水市廣播電視總台副台長,近一年來,在繁忙的工作之餘,他放棄節假日和休息天,辛勤筆耕,終於完成《甌江漫記》的撰寫工作,並以《甌江紀事》為題,在本報進行連載,在讀者中引起了較大的反響。

在該書的《後記》中,蔣一江先生記錄了自己創作時的感受:“在近一年采寫《甌江漫記》的過程中,我深切地體會到,神秘的、秀麗的,矢志不渝向東流的甌江凝聚著太多的歷史文化積澱,甌江的故事永遠寫不盡,道不完。甌江文化的研究是麗水一個永恆的主題。”

圖書文摘

……

慶元縣城離甌江源頭鍋冒尖最近,與福建省壽寧、政和、松谿縣接壤,全縣20萬人口。這裡山水風光旖旎,被譽為華東地區最大的“天然氧吧”,以“百山之祖,香菇之源,廊橋之都,進士之村”而聲名遠揚。

2004年,國家環境監測總站根據衛星遙感數據和生態現狀調查數據,從生物豐度、植被覆蓋、水網密度、土地退化、污染負荷五個方面,計算出全國各地的生態環境質量指標,慶元在全國2348個縣市中脫穎而出,位居第一,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生態環境第一縣。

一位從省僑聯下派掛職的副縣長深有感觸地說:從省城來到慶元,第一感覺是這裡生態環境真好,天特別藍,空氣特別清新,呼吸進來都是甜滋滋的,這種體驗在大城市是不可能的。

慶元物產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達82.6%,是世界最瀕危動物華南虎和最瀕危植物百山祖冷杉的棲息地,是珍稀動植物的“天然博物館”。境內分布250多種脊椎動物和2000多個植物種類,屬稀有動物的有華南虎、雲豹、黑麂、白鸛等15個品種,屬於稀有植物的有百山祖冷杉、福建柏、南方紅豆杉等21個品種。物產豐富,有香菇、牛肝菌、灰樹花、白木耳、錐栗、獼猴桃等,其中香菇是慶元的傳統特產,有全國最大的香菇市場——中國香菇城。礦產品種較多,其中荷地的稀土礦儲量在華東地區位居第一。

慶元縣旅遊資源豐富,有百山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巾子峰省級森林公園;“進士村”大濟省級歷史文化保護區;中國香菇發源地龍巖村歷史文化區、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如龍橋”所在地月山村歷史文化區。夢幻古廊橋是慶元的一張金名片,2009年慶元木拱廊橋營造技藝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首批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近年來,慶元縣在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推進中,以林權抵押貸款為切入點,率先在全國探索建立了“林權IC卡”機制,將林權信息、森林資產評估數據與金融系統實現對接,有效破解了林權抵押貸款工作中的“評估難”、“耗時長”等問題,在促進農民增收和新農村建設方面起到積極作用。到2010年底,全縣已累計發放林權抵押貸款2.3億元,受惠農民1.5萬人。這個縣林權“IC卡”改革創新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慶元經驗”,成為全國三大林業改革創新典型之一,入選全國“百個林改典型縣”。

慶元縣的農業產業化經營已培育形成“菌、竹、果、煙、茶、蔬”六大主導產業,基地化、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和市場化水平全面提高。香菇生產總量每年保持在8000萬袋左右;竹林面積達10萬畝;建成高山錐栗、甜桔柚等高標準水乾果園區53個,面積2.4萬畝;改造低產茶園8400畝,新建茶園4800畝;高山蔬菜複種面積達到1.9萬畝。“慶元香菇”、“三江源”、“金蜜果”等農產品的品牌效應不斷顯現。

慶元縣的工業經濟形成了竹木、鉛筆、水電、綠色食品四大支柱產業,成為全國最大的箬業基地,初步建成浙西南竹業、鉛筆業及精細木門基地。

慶元縣經濟總量不大,是我市三個欠發達縣之一,隨著龍慶高速建設和54、55省道的擴容提速改造,不久的將來,慶元的交通條件會大大改善。慶元作為連線長三角和海西經濟區的重要節點,已經提出“北承長三角,南接海西區,當好橋頭堡,謀求新跨越”的戰略目標,並以加快建設屏都綜合區為平台,加大招商引資的力度,引進汽摩配件、生物製藥、綠色食品精細加工、保健品生產、綠色能源等產業,不斷擴大經濟總量。這個縣依託生態環境的優勢,決定打造全國首個“低碳經濟示範縣”,並規劃、制定好低碳經濟的發展各項配套制度,用低碳技術提升傳統產業,積極探索富有慶元特色的低碳綠色發展模式。

……

圖書後記

2010年初,市里作出開展甌江文化研究的決定。我在甌江邊生活了半個多世紀,對甌江有很深的感情,聽著領導的講話,我文思洶湧,很想用自己的筆寫寫甌江。我的想法得到了麗水廣播電視報社總編呂煥錄的贊同,他說每周約我一篇稿,問我寫多久,我隨口說,那就寫一年吧。就是這么一句話,我的虎年節假日和休息天幾乎都在辛苦地筆耕。時至今日,終於脫稿,緊繃的神經才鬆弛下來。

在近一年采寫《甌江紀事》的過程中,我深切地體會到,神秘的、秀麗的、矢志不渝向東流的甌江凝聚著太多的歷史文化積澱,甌江的故事永遠寫不盡,道不完。甌江文化的研究是麗水一個永恆的主題。

我不擅長寫散文,面對熟悉又陌生的甌江,我感覺有很多東西好寫,但一提起筆還真不知道從何處下手。我與謝正法、王君勇等好友商量,最後確定從甌江往事、沿江風景、十大文化、甌江名人、流域經濟等五個篇章寫。甌江往事篇在麗水廣播電視報連載後,引起了不小的反響:一些認識的朋友和不認識的讀者紛紛來電話,給我鼓勵、指正或建議;許多讀者也拿起筆寫甌江的故事踴躍向報社投稿……呂總編笑著跟我說:你的文章已引起社會的集體記憶,我們決定開闢《甌江大匯》專版,刊登更多關於甌江的文章和圖片。《甌江大匯》刊登的文章和圖片有一些質量相當好,給我的寫作帶來了啟發。有兩件事值得一提:一是一位年過花甲的西班牙老華僑詹強看了甌江專版後,從國外給編輯發來電子郵件說:“看見你們正在做甌江故事的收集工作,這非常有意義,《甌江大匯》很有特色!我是木球工人的後代,對木球有一種特殊的感情,我怕這一歷史隨著東去的甌江水永遠淹沒在大海里,不能撈回,所以請了一批老木球工人座談,整理而成這篇《木球,一個塵封歷史裡的行業》發給你們,供選用。”編輯分四期連載了這篇文章,使這個已經鮮為人知並消失的行業重現在讀者的面前,使甌江又多了一個故事。二是寧波大學的毛沛定老師到麗水寫生,畫了許多“甌江畔的村莊”的鋼筆線描畫,也連載了十幾幅,受到了讀者的好評。

翻開甌江的歷史,我從成堆的資料里苦苦尋找甌江的真諦。我驀然發現“母親河”的稱謂對她最貼切不過了,她像母親一樣無私、博愛,她不會說話,但自古以來每時每刻都在默默地奉獻,且從不索要回報。為了把偉大的甌江描寫好,我儘可能走出辦公室尋訪歷史遺址和人文古蹟,期間受到了許多老農民、老工人、老幹部和專家學者的指點,獲得了不少的第一手資料。還從宣傳部、方誌辦、水利局、林業局、統計局等單位借閱參考了一些相關書籍和資料,葉金甫、初小青、王培權李建康陳曉華等多位攝影家給我提供了許多珍貴的照片,在此一併表示感謝。

在短短的一年時間裡,我對甌江流域的人文歷史、文化現象、經濟發展等方面進行了全面地梳理,文字上儘量做到通俗易懂,讓更多的人能閱讀。由於文學功力有限,觀察社會的水平不高,加上時間倉促,難免留下遺憾和紕漏,不妥和錯誤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如果此書能給關心甌江歷史和麗水發展的人們有一點啟發,那就是我最大的欣慰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