甌江源古道

甌江源古道

甌江源古道的起點在龍泉縣屏南鄉仁坑村,途徑鳳陽山,江浙第一高峰—黃茅尖,甌江源碑、燒香岩,天堂山,大天堂,最後到達南興村。據考證,浙江麗水的龍泉、慶元、景寧三縣人民早在八百多年前就掌握了人工栽培香菇的技術“砍花法”,而這一技術是由吳煜所發明及傳播的,吳煜,南宋龍泉龍溪鄉龍巖村人,因在家中排行第三,後人尊稱“吳三公“。

人文歷史

甌江源古道 甌江源古道

甌江,僅次於錢塘江的浙江省第二大河,河流成山溪型,發源於浙江省慶元、龍泉兩縣市交界的百山祖鍋帽尖,西北流至麗水城郊附近折向東南流經龍泉市、雲和縣、蓮都區、青田縣、永嘉縣、鹿城區、龍灣區,從溫州市流入東海,全長388公里,總落差1080米,流域面積達1.79萬平方公里。甌江流域歷來是兵家必爭,北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方臘起義軍大將洪截駐軍於斯;明朝時期,這一帶是銀礦開採的主陣地,渡蛟銀壟、田鋪橋下、菖蒲壟等地遺留多處銀礦洞,在瑞灘銀礦洞旁邊尚存一座朝廷派出監督銀礦開採的宦官墳墓,鄉人稱之為“太監菩”。

這是一條歐江尋源之路,甌江源古道的起點在龍泉縣屏南鄉仁坑村,途徑鳳陽山,江浙第一高峰—黃茅尖,甌江源碑、燒香岩,天堂山,大天堂,最後到達南興村。據考證,浙江麗水的龍泉、慶元、景寧三縣人民早在八百多年前就掌握了人工栽培香菇的技術“砍花法”,而這一技術是由吳煜所發明及傳播的,吳煜,南宋龍泉龍溪鄉龍巖村人,因在家中排行第三,後人尊稱“吳三公“。相傳吳三公年青時常到縣城擔鹽,路經鳳陽山腳時,發現闊葉林里榆樹上長滿了雨傘狀菌蕈,十分鮮嫩可愛,他就採摘一些帶到家中燒湯喝,味道鮮美,香氣撲鼻,於是他就給它給了一個好聽的名字:”香菇“,並帶領村民上山采菇,吃不完就用炭火烘乾,來年再吃,有一次,他用斧頭砍去榆樹上長滿香菇的敗枝,不久發現被他砍過的地方香菇長得特別旺,還有曾被他搖動過的樹幹,香菇長勢更好,於是他就從這長期的勞動實踐中,發明了“砍花”、“驚蕈”種菇法,傳之於世。

民謠曰 :“朱皇欽封龍慶景,國師討來做香菇”,是說明洪武年間,處州香菇入貢,被朝廷列為佳品,國師劉伯溫就向朱皇進貢說處州龍慶景三縣菇民之艱難,朝廷要多加扶持。朱皇就將香菇生產的專利權賜給龍慶景三縣人民,並封贈吳三公為“羹食公侯”。明萬曆三年皇帝又敕封為“判府相公”。後世菇民奉吳三公為“菇神”,並建了規模宏大的鳳陽廟,設菇神之位,年年祭祀。

特色

甌江源古道 甌江源古道

龍泉山位於浙江省龍泉市鳳陽山·百山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其主峰黃茅尖海拔1929米,為江浙第一高峰.年平均氣溫12攝氏度,與雲貴高原相識,形成了高原湖泊、高山草甸、雲海霧松等眾多高原特有的自然奇觀。目前已開放龍泉大峽谷、荒野山莊、絕壁奇松、七星潭、黃茅尖、甌江源等六大景區。那奇松異石、深潭飛瀑、雲頂佛光和上千米高的自然天成的龍泉大佛無不給人以震撼。 
鳳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鳳陽山位於龍泉市東南50公里處,面積23畝,保護區內植物資源極為豐富,其中白豆杉、華東黃杉、長柄雙花木等20餘種被列入《中國珍稀瀕危保護植物名錄》,野生動物眾多,有雲豹、蘇門羚、黃腹角雉、赤腹鷹等,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9種。 素有“清涼天地”“天然公園”之美譽的鳳陽山,是休閒度假、旅遊避暑的好去處,極端最高氣溫只在30.2度。 保護區內有景點近百處,其中江浙第一高峰——黃茅尖,海拔1929米;甌江發源地——龍淵峽;全省海拔最高的人工湖——鳳陽湖;世界香菇文化遺址——鳳陽廟,以及小黃山,雙摺瀑布等,都是旅遊勝地。

這裡不僅有中國高品位的景區,還有一座功能齊備、風格獨特的荒野山莊。置身其中,讓你感受到濃濃的北歐山地風情,成為一個四季皆宜的森林旅遊、商務會議、休閒度假勝地。 走進龍泉山,你將成為大自然最親近的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