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設施
該村到2007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0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0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30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0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7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8.29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1.20萬元,占總收入的59.7%;畜牧業收入5.69萬元,占總收入的14.5%(其中,年內出欄肉豬55頭,肉牛13頭,肉羊85頭);漁業收入0.00萬元,占總收入的 %;林業收入4.13萬元,占總收入的13.5 %;第二、三產業收入4.40萬元,占總收入的12.3%;工資性收入2.81萬元,占總收入的4.3%。農民人均純收入1510.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
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31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1人(占勞動力的27.%),在省內務工18人,到省外務工11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第三產業等,主要銷售往本縣。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9.4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11.3%。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乾果產業,現擁有企業1個。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89戶,共鄉村人口259人,其中男性128人,女性131人。其中農業人口162人,勞動力149人。該村以漢族為主。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3人;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28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合率85%;享受低保3人(人員名單附後)。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鄉)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2.7公里,距離鎮衛生院2.7公里。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拖馬國小完小,中學生就讀到鎮一、二、三中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5公里,距離中學2.5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38人,其中小學生25人,中學生13人。
村務公開
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56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60.42畝。
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
1、基礎設施建設滯後。主要集中表現在農田水利建設和鄉村道路建設等方面。
2、文化教育亟需加強。全村只有完小校點一個,教學設備簡陋,教育教學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
3、醫療衛生設備簡陋。全村只有衛生業務用房150平方米,醫務人員2人,很難滿足廣大民眾,醫療衛生的需要。
4、人畜飲水條件較差。全村人畜飲水水質差,水資源受季節性的影響較大。
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
1、加強以道路為主的基礎設施建設,計畫硬化村莊道路5000平方米,總投資30萬元。
2、加大農業實用技術推廣力度,每年種植優質玉米274畝,馬鈴薯200畝,水稻83畝,烤菸50畝。
3、發展以生豬為主的養殖業,全村每年計畫出欄肥豬400頭,牛20頭,羊20隻,雞500隻。
4、加大勞務技術培訓力度,每年轉移富裕勞動力30人。
5、認真實施"866"扶貧工程,計畫改建危房4戶400平方米,總投資2萬元。
6、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發展特色種植業,種核桃150畝,花椒80畝,蔬菜10畝。
7、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產業政策,因地制宜,發展煤、花椒、核桃等產業。
力爭到"十一五"期末,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9年的4125.9元增加到43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