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源
早在公元前6世紀,希臘人就在此定居,起名“奧德索斯(Odessos)”。公元6世紀後半葉,斯拉夫人從北部大批湧入,改名為“瓦爾納”。“瓦爾納(Varna)”一詞可能源於原始印歐語詞根“*u̯er”,是流動的意思;也可能源於原始斯拉夫語詞根“varn”,是黑色的意思。但這兩個名字的詞根都同水有關,有水邊村鎮之意。
歷史
青銅時代晚期開始,這裡被色雷斯人移民占據。公元前九至七世紀,此處的色雷斯人與地中海、高加索、安納托利亞等地有商業來往。毫無疑問,這些商業聯繫建立在海上航運的基礎上。
在希臘人到來之前,這裡的人口就很稠密。該地區的色雷斯人由他們各自的君主統治,而且都加入了色雷斯人的聯盟——奧德里西亞王國。凱爾特人在公元前280年入侵巴爾幹半島後也移民至此。
希臘人來到後,建立了城市奧德索斯。奧德索斯被認為是愛奧尼亞希臘人和色雷斯部落之間的接觸區。公元前339年,城市受到腓力二世一次不成功的圍攻,但之後不得不向亞歷山大大帝投降。公元15年,奧德索斯被併入羅馬帝國的米西亞(Meosia)行省。
中世紀時,奧德索斯在拜占庭帝國和保加利亞之間數度易手。希臘羅馬文化在這裡深深影響了斯拉夫人。到十三世紀末,瓦爾納已經成為一個繁榮的商業港口,經常有威尼斯和熱那亞的商船光顧這裡。這裡向義大利和君士坦丁堡出口小麥、獸皮、蜂蜜等農產品,進口奢侈品。
1444年11月10日,歐洲歷史上十字軍東征的最後一次重大戰役在城外舉行。土耳其人擊潰兩三萬由波蘭的拉迪斯勞斯三世率領的十字軍,這使得1453年君士坦丁堡的陷落變得不可避免。瓦爾納及整個保加利亞也將受奧斯曼統治長達四個多世紀。
十六、十七世紀,這裡是一處貿易、造船中心。瓦爾納後來建起了一個四邊形要塞,用來在俄土戰爭中牽制俄羅斯。俄軍在長期圍困後曾兩度接管瓦爾納,要塞也被夷平。
十九世紀早期,當地許多希臘人加入了愛國主義社團。隨著希臘獨立戰爭的爆發,當地很多參加希臘民族運動的被奧斯曼當局處死,另一些則設法逃到希臘繼續鬥爭。克里米亞戰爭(1854 - 1856)中,英國和法國發起了反俄羅斯的運動,就以瓦爾納為總部和主要海軍基地。
1878年,這座擁有兩萬六千居民的城市,被解放保加利亞的俄軍送給新生的現代保加利亞。
旅遊
瓦爾納氣候溫和,四季分明,日照時間長,夏天平均溫度在26攝氏度左右,海面風平浪靜,海灘淺平遼闊,是保著名的旅遊勝地,有“黑海明珠”之譽。瓦爾納沙灘長達10多公里。依山濱海之處,多為大型旅館,300張床位以上的大旅館就有100多家。從南至北,依次是“康斯坦丁與埃倫娜”、“金沙灘”、“阿爾貝納”等幾個特色不同、美麗別致的避暑、療養地。
“金沙灘”是保黑海沿岸著名的海濱浴場,全長4公里,距瓦爾納市區17公里。這裡沙粒細膩鬆軟,淺海區域寬闊,海底平坦,眾多不同檔次、建築風格各異的旅店依山傍海,在茂密的森林中錯落有致。浴場附近設有按摩、水療、泥療服務、日光浴等醫療設施,還有供遊人乘坐觀賞海景的海濱慢速遊覽車,及供參觀和休憩的綠蔭、花園、迴廊,是最受保國內外旅遊度假者歡迎的休閒度假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