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科學野外綜合實習教程

大氣環境要素的觀測與識別 聲環境要素的認識與觀測 水環境要素的認識與觀測

圖書信息

作 者:董世魁,等編
叢 書 名:
出 版 社:北京師範大學出版集團,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3130214
出版時間:2011-07-01
版 次:1
頁 數:206
裝 幀:平裝
開 本:16開
所屬分類:圖書 > 教材教輔 > 大學教材
圖書 > 科學與自然 > 環境科學

內容簡介

《環境科學野外綜合實習教程》共分為15章,主要集合了不同環境要素的實驗儀器方法的操作規程及實驗論文撰寫的基本規範。《環境科學野外綜合實習教程》不僅可以作為環境科學類專業野外實習的基本教材及生態學、農學、林學、地理學等相關學科本科生野外實習的參考教材,而且可以作為環境科學科研人員、管理人員及技術推廣人員的工具書和參考資料。
《環境科學野外綜合實習教程》中介紹的每個實習環節都經過我們多年教學實踐的驗證,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實用性和系統性,可以指導環境科學類專業師生較全面地完成實習課程任務。

目錄

第1章 野外實習的目的和意義
1.1 野外實習的重要性
1.2 野外實習的目標和任務
第2章 野外實習基地建設
2.1 實習基地選擇的原則
2.2 實習基地建設的要求
2.3 實習基地建設的機制
2.4 實習基地建設案例——北京師範大學環境學院野外實習基地建設
第3章 野外實習組織管理
3.1 實習前的準備工作
3.2 實習期間的組織管理
3.3 實習後期的總結工作
第4章 地質地貌的觀測與識別
4.1 羅盤和地形圖的使用
4.2 基本地貌形態及地質描述
4.3 觀測點布置與野外觀測記錄
4.4 基於環境科學的地貌調查與製圖
第5章 大氣環境要素的觀測與識別
5.1 大氣溫度觀測
5.2 空氣濕度觀測
5.3 大氣降水的觀測
5.4 太陽輻射觀測
5.5 大氣污染觀測
第6章 聲環境要素的認識與觀測
6.1 聲音的物理特性和計量
6.2 噪聲測量儀器
6.3 噪聲標準
6.4 噪聲監測
第7章 土壤環境要素的認識與觀測
7.1 土壤剖面觀測
7.2 土壤物理性狀觀測
7.3 土壤樣品採集與製備
第8章 水環境要素的認識與觀測
8.1 水文要素觀測
8.2 水環境因子現場監測
8.3 水樣的採集與保存
第9章 生物群落的調查與分析
9.1 植物群落調查
9.2 植物群落特徵調查與分析
9.3 植物標本採集與製作
9.4 動物群落的識別與調查
第10章 生態景觀的調查與分析
10.1 “3S”技術的套用
10.2 景觀格局的調查與監測
第11章 區域社會經濟環境的調查與分析
11.1 調查內容與方法
11.2 人口、產業結構調查
11.3 民居環境及民俗調查
11.4 環境問題調查
第12章 流域環境管理規劃
12.1 流域環境管理規劃的概念
12.2 流域環境管理規劃的原則
12.3 流域環境管理規劃的內容
12.4 流域環境管理規劃的方法
12.5 流域環境管理規劃的方案
12.6 流域環境管理規劃實施效用評估
第13章 野外調查數據的統計處理
13.1 數據的分布
13.2 數據的表示
13.3 數據的檢驗
13.4 數據的方差分析
13.5 數據的相關分析和回歸分析
第14章 研究論文或調查報告撰寫
14.1 研究論文的分類和撰寫
14.2 調查報告的撰寫
主要參考文獻
附錄 綜合實習報告案例

精彩書摘

環境科學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需要掌握有關生物學、地理學、農學、林學、生態學等多學科的相關知識。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不僅需要掌握各學科的基礎理論,學會室內實驗測試和分析,而且還需要進行實地調查和實習實踐,獲得直觀、形象、生動的感性認識,以便更好地理解課堂學習的內容。具體講,環境科學野外綜合實習的重要性有以下幾點。
首先,野外實習可以使學生積累豐富的科學知識。人類的知識主要來源於社會實踐,主要有兩種途徑:一是掌握一門或多門文字語言,將文字語言承載的知識轉化為個人大腦中的映像知識;二是面對鮮活的自然和人類社會,通過自身的經歷和體驗,消化吸收書本知識。走出教室、進入大自然是積累知識的重要環節。文字語言具有模型化的特點,有時它無法完整刻錄鮮活的自然和人類社會,而個人掌握文字語言的能力差異較大,有的人不能真正把握文字語言的精華。因此,第二種途徑是學習書本知識的重要環節。
其次,野外實習可以使學生更好地消化、吸收課堂知識。環境科學本身的實踐性很強,是一門需要從實踐當中汲取營養的學科。只有不斷實踐,從實踐中不斷摸索、進步,才能夠真正了解這門學科的真諦。環境科學的學科性質要求學生貼近大自然,體驗和感悟書本知識。自然環境裡生活著的生物是如何適應環境的?隨著生存環境的改變,生物的適應性發生了什麼變化?在變化著的人類社會和自然環境中,人類應該怎樣適應、利用、改造、保護和建設環境?顯然,要認識生物和環境,認識生物(包括人類)與環境的相互關係,必須走進大自然,以大自然為課堂,體驗書本知識。因此,以課堂教學為理論基礎,以實習教學為認知實踐,採用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是環境科學理想的教學模式。以此為基礎,定期安排野外實習或見習,學生才能更好地消化、吸收書本知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