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模擬與污染控制國家重點聯合實驗室

環境模擬與污染控制國家重點聯合實驗室

環境模擬與污染控制國家重點聯合實驗室北京大學分室是環境模擬與污染控制國家重點聯合實驗室的四個分室之一,又稱“大氣環境模擬國家重點實驗室”,依託於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1989年開始建設,1995年10月通過國家驗收,正式掛牌為國家重點實驗室。2001年與深圳市政府合作在深圳市北京大學深港產學研基地建立“大氣環境模擬國家重點實驗室 - 深圳分室”。在2000年和2005年的兩次評估中獲得良好的成績。國家重點實驗室經過十多年的建設在大氣環境科學領域,形成了大氣環境化學和大氣環境模擬與控制兩個特色的學科方向。

簡介

環境模擬與污染控制國家重點聯合實驗室北京大學分室是環境模擬與污染控制國家重點聯合實驗室的四個分室之一,又稱“大氣環境模擬國家重點實驗室”,依託於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1989年開始建設,1995年10月通過國家驗收,正式掛牌為國家重點實驗室。2001年與深圳市政府合作在深圳市北京大學深港產學研基地建立“大氣環境模擬國家重點實驗室-深圳分室”。在2000年和2005年的兩次評估中獲得良好的成績。
環境模擬與污染控制國家重點聯合實驗室環境模擬與污染控制國家重點聯合實驗室

國家重點實驗室經過十多年的建設在大氣環境科學領域,形成了大氣環境化學大氣環境模擬與控制兩個特色的學科方向。近年來對大氣細粒子污染和城市區域污染控制開展了系列研究,並率先提出“大氣複合污染”的概念,引起國際同行的廣泛關注和濃厚興趣。對這一問題的深入研究,為解決我國大氣污染問題具有重要指導意義,也極大豐富了大氣環境化學的理論。
國家重點實驗室重視基礎設施的能力建設,在985和“211”經費支持下,形成了以現場測量、實驗室模擬和數值模型為研究手段的大氣化學與大氣環境研究平台,具有先進的外場實時線上觀測技術,而且擁有大氣化學反應模擬、大氣邊界層物理過程的風洞模擬、微量物質地氣交換通量的微氣象測量等獨特手段。正在建設的“大氣環境與全球變化”和“環境與健康”兩個“985”研究平台,分別在北京大學和河北壩上建立了城市和區域大氣環境觀測站。擁有兩個流動觀測貨櫃實驗室和用於環境與健康研究的流動觀測車。藉助985平台的建設進一步發展和完善包括大氣組分和氣象因素的線上監測手段和資料庫管理,將推進大氣科學的前沿發展,同時為國家決策提供科學支撐。
重點實驗室以“開放、流動、聯合、競爭”為指導方針,積極促進學科交叉,營造了一個團結合作、學術創新氣氛濃厚的研究環境;吸收有志於發展環境科技事業、具備堅實理論基礎及創新精神的研究人員,建成了一支獻身精神強,學術水平高,善於創新,結構最佳化的學術隊伍。
國家重點實驗室與歐盟、美國、加拿大、日本,以及台灣和香港地區的一流大學和研究所有著長期廣泛的學術交流與合作,把握大氣化學的最新發展動向,並根據中國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提出前沿性科學問題、研究思路和決策支持。
環境模擬與污染控制國家重點聯合實驗室環境模擬與污染控制國家重點聯合實驗室

研究方向

1.區域大氣複合污染與氣候及全球變化
研究我國重點特大城市和區域大氣複合污染的形成機制和控制因素。建立大氣複合污染前體物診斷識別和主控因子識別技術,逐步形成識別與診斷城市群大氣污染演變的技術組合。採用微氣象湍流通量技術測定氮的大氣與生物圈間的交換通量,闡明氮的生物地球化學循環起重要作用。建立區域背景和城市地區定位觀測站觀測影響大氣氣候的主要大氣痕量物種,尤其是氣溶膠物理、化學和光學特性,實現多種物種同時線上實時觀測。為國家和地方大氣污染控制以及我國履行大氣環境問題國際公約提供決策支持。如臭氧層保護、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和大氣污染物越境輸送等國際履約對策的研究
2.大氣環境過程模擬
利用實驗室反應動力學模擬、環境風洞試驗模擬和數值模式模擬,深入開展大氣環境化學的基礎理論。建立區域空氣品質多模式集成預報系統,研究污染來源與過程跟蹤技術、大氣複合污染形成的化學模式、集合預報技術、基於觀測資料的數據分析技術及預報模型系統,研製建立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城市群區域空氣品質多模式集成系統。研究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大氣環境行為、遷移轉化規律。研究青藏高原低層大氣化學過程與全球環境變化。
3.大氣污染源與污染控制技術及對策
建立主要大氣污染物的排放清單,確立主要大氣污染源排放重點污染物的測定技術,研究我國大氣污染源排放重點污染物排放特徵。針對大氣複合污染特徵開展大氣污染排放控制技術及我國主要大氣污染物的控制對策研究
4.大氣物種觀測技術
跟蹤國際大氣環境領域科技前沿,開展大氣環境中關鍵污染物高時間解析度的線上測定技術,開發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線上觀測儀器,解決中國特色的大氣污染問題。開發基於氣相色譜(GC/FID/PID)、氣相色譜/質譜法(GC/MS)原理的大氣揮發性有機物VOCs(包括含氧有機物OVOCs)快速線上監測技術。開發基於化學發光、光降解、催化轉化及GC/ECD原理的NO、NO2、NOy和PAN及PPN線上測量技術及設備。實現低濃度NO的準確測定、NO2的高選擇性轉化技術和PAN的線上檢測。開發基於過飽和蒸汽快速細粒子捕集和慣性撞擊分離技術的水溶性無機離子、水溶性有機組成(WSOCs)和氣態前體物一體化線上測量技術和設備。
5.大氣污染的健康效應
針對我國大氣污染特徵和人群的健康特點開展我國主要大氣污染物(如細顆粒物、O3、VOCs)的暴露途徑和暴露水平。通過從污染源到人體靶器官的暴露途徑的甄別,以及環境污染相關的生物毒性和現場暴露模擬試驗,建立大氣環境污染對環境健康效應的污染因子甄別方法、鑑別生物標誌物,建立劑量-效應關係。開展重點大氣污染物質環境標準研究,建立污染的健康效應判別標準;為建立適合我國特點的優先控制大氣污染物的環境基準提供科學依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