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麗亞皇后級戰列艦

瑪麗亞皇后級戰列艦

瑪麗亞皇后級戰列艦是沙皇俄國海軍建造的戰列艦,同型艦三艘:瑪麗亞皇后號、亞歷山大三世號、葉卡捷琳娜大帝號。 “亞歷山大三世”號竣工前改名為“自由”號。俄國十月革命後由反布爾什維克的叛軍控制後改名“阿列克謝耶夫將軍”號。 “葉卡捷琳娜大帝”號最初建造時命名為“葉卡捷琳娜二世”號。俄國二月革命後改名“自由俄羅斯”號。

簡介

瑪麗亞皇后級戰列艦 瑪麗亞皇后級戰列艦
俄國為對抗土耳其海軍向英國定造新型戰列艦,於1911年通過黑海艦隊擴軍計畫為黑海艦隊建造3艘戰列艦。俄國海軍在對塞瓦斯托波爾級(即甘古特級戰列艦)做了簡單修改之後,於1911年10月在黑海開工建造三艘瑪麗亞皇后級戰列艦。總體設計上瑪麗亞皇后級降低航速和續航力,更多的重量分配給裝甲防護和武器系統,增強防護性能。更換新的主炮炮塔,裝備和甘古特級一樣的主炮,外形布局相同,僅艦橋後面的第2號主炮塔由指向後方改為指向前方,換裝130毫米副炮。儘管有所改進,瑪麗亞皇后級仍然存在不足,困擾俄國戰列艦的防護問題始終存在。瑪麗亞皇后級艦首裝有破雷網撐桿,非常象風帆艦船的斜前桅,是其最顯著的外觀特徵。試驗證明破雷網基本無效,服役不久就拆除了艏部的撐桿。

歷史淵源

該級艦部署於黑海艦隊。1913年10月19日“瑪麗亞皇后”號首先下水,1914年4月15日亞歷山大三世”號下水,6月6日“葉卡捷琳娜二世”號下水。“瑪利亞皇后”1915年6月10日完工。“葉卡捷琳娜二世”6月27日改名“葉卡捷琳娜大帝”號,10月18日竣工服役。由於向國外購買的動力系統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土耳其海峽被封鎖的原因到貨延誤,“亞歷山大三世”1917年6月28日才竣工服役,而在此前的4月29日已經改名為“自由”號。針對土耳其再次購買新戰艦,俄國海軍決定追加建造該級的改進型1艘:“尼古拉一世”號(未完工)。
瑪利亞皇后號1916年10月因1號主炮塔彈藥庫內部爆炸沉沒,1919年打撈後於1926年拆毀;俄國十月革命爆發後,葉卡捷琳娜大帝號1918年6月自沉;自由號(亞歷山大三世號)1918年9月被德軍擄獲,最後被反布爾什維克的叛軍控制,1920年隨叛軍出逃法國控制的突尼西亞比塞大港,至1936年被法國拆毀。
性能數據:
標準排水量:22800噸,滿載排水量:24000噸;
長/寬/吃水(米):168/27.33/8.3;
動力:20座鍋爐,2台蒸汽輪機,主機功率26500軸馬力;
最大航速:21節;續航力:3000海里/16節
武備:12門三聯裝305毫米主炮;20門130毫米副炮;76毫米高炮4門,457毫米魚雷發射管4座
裝甲:主裝甲帶:上部203毫米,下部262毫米;甲板:76毫米(36毫米附加裝甲),炮塔:305毫米,指揮塔:305毫米
艦員:1252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