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林海音——台灣文學“祖母級人物”
“第三屆世界華文作家大會”“終身成就獎”獲得者(1998年)
創辦中國第一個文學專業出版社——純文學出版社(1968-1995)
1986年《城南舊事》改編成同名電影,獲中國電影金雞獎、菲律賓馬尼拉國際電影節金鷹獎、厄瓜多基多城國際電影節赤道獎、南斯拉夫貝爾格勒國際兒童節思想獎。
作者簡介
林海音(1918-2001):中國現代著名作家,原籍台灣省苗栗縣,生於日本大阪,3歲隨父母返台,5歲來到北京,在北京度過自己的童年和青年時期。1948年,林海音舉家遷往台灣。在台灣,林海音辦報、辦刊、寫作,創辦了中國第一個文學專業出版社——純文學出版社(1968-1995)。她聯絡大批文化界人士,提攜了大量文學青年,出版眾多文學名作,被稱為台灣文學“祖母級人物”。林海音以她的成就和號召力,成為連線大陸文學與台灣文學的橋樑。她的作品被譯為多種文字,榮獲眾多文學獎項。1998年,在“第三屆世界華文作家大會”上,林海音榮獲“終身成就獎”。
媒體推薦
“台灣文學祖母”經典作品 林海音簽名手稿典藏版
圖書目錄
一、城南舊事
冬陽·童年·駱駝隊
惠安館傳奇
我們看海去
蘭姨娘
驢打滾兒
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
二、童年童趣
竊讀記
茶花女軼事
文華閣剪髮記
騎毛驢兒逛白雲觀
我的童玩
雨
會唱的球
蘿蔔乾的滋味
貧非罪
三、人物漫筆
冬青樹
金鯉魚的百襉裙
瓊君
舊時三女子
黃昏對話
陽光
晚晴
蟹殼黃
四、北平記憶
北平漫筆
在胡同里長大
家住書坊邊
老北京的生活
虎坊橋
我的京味兒回憶錄
後記
後記
其實,這本書2012年已經寫就,但始終不願拿出來。因為有好多話可能會刺痛某些不認真閱讀的人。也許我們現在還不能理解2012對我們人生的意義。但它關於末世的解讀可以警醒我們的人生,對個體而言,生命並不是永無止境的,我們有必要為自己的人生找一個界標,來喚醒和提升我們的心靈。在這個共業的時代,2012就可以作為這樣的界標,讓人類可以一起對這個世界表達我們的疏離、拒絕或敬意。
在寫這本書的時候,我不必再像以往那樣,因為是在電視上,而憋屈自己,而壓抑自己。我可以堅持自己的性情,自己的憤怒,自己的幽默感,自己的抒情,自己自由而豪放的心靈……我希望它成為你隨身攜帶的小冊子,隨手翻開,都能會心一笑。希望它的留白大一些,你也能在邊上寫上幾句……
其實,我非常討厭“養生專家”這個稱謂。其實我更喜歡《史記》《道德經》《詩經》等,但醫道確實是個基礎,而且《內經》慈悲廣大。凡“家”都有局限性,非要稱“家”的話,最喜歡“玩家”。願意像個孩子那樣心無旁騖地開心地玩兒著成長。學問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學問能否讓你成長和從灰暗的現實里得到救贖。
現在講養生的人真多,但生死關頭時還是慌亂,還是四處求醫,甚至連“醫”都不求,只是“問藥”。為什麼?因為不通“天地人”之道,所以,再怎么講,也是虛妄。別把我歸於“養生家”好不?我講的是“天地人”之道,我對養生的關注點和他們不同,我苦熬著生命的資糧,升騰著心識的光芒。就把我認定為“玩家”吧,我是傳統醫學的票友,偶爾亮一嗓子罷了,那個真我,惚兮恍兮,恍兮惚兮呢!
所以,這本書,跟所謂的“養生”沒有關係,但跟生命有關。如果你想看如何吃藥、如何喝藥,你就別買這本書;如果你關注生命,關注因何而生、因何而病、因何……?那,咱們就一起惚恍著吧。
因為幸福著,所以不孤獨;因為痛苦著,所以不畏懼;因為純真著,所以不媚俗;因為熱愛著,所以不放棄。
活到今日方知,一切都不是求來的,而是老天給的。首先老天給了我一個好天性,讓我可以詩意地享受一切——給了我旺盛的精力去完成一個好使命,給了我穩定的好生活而讓我保持生性的淡泊和慵懶,也給了大家一顆包容喜悅的心來敬我愛我。而我對老天給的一切都心存感激,我只須勇敢地活著,以配得上你的恩寵!
十二年沉溺情性,不知有世界。又十二年沉浸歧黃,不知有情性。如今又十二年,欲東西相參,南北摶和,闔辟自由,可乎?
人存在的意義在於:知道肉身必朽,更知道肉身內寓居著不朽——靈魂。知道自己像塵土一樣毫無意義,更知道內心深處那靈魂的愛撫,可以讓我們上升,可以讓我們永垂不朽。
病,不是單純指身體的不適與困頓,其中還包括神魂的不安、顛倒與飄零;不病,不是指渾渾噩噩地活著,而是指清醒地、安詳地、智慧地活著。
願有來世,得菩提時,身如琉璃,心如明月,內外清澈,淨無瑕垢。(《藥師琉璃光本願經》)願人間善男子善女子,秉燭夜遊的傷痛者,默念此句含淚而眠者,晚安,晚安。
2014年7月寫於北京元泰堂
序言
冬陽·童年·駱駝隊
駱駝隊來了,停在我家的門前。
它們排列成一長串,沉默地站著,等候人們的安排。天氣又乾又冷。拉駱駝的摘下了他的氈帽,禿瓢兒上冒著熱氣,是一股白色的煙,融入乾冷的大氣中。
爸爸在和他講價錢。雙峰的駝背上,每匹都馱著兩麻袋煤。我在想,麻袋裡面是“南山高末”呢,還是“烏金墨玉”?我常常看見順城街煤棧的白牆上,寫著這樣幾個大黑字。但是拉駱駝的說,他們從門頭溝來,他們和駱駝是一步一步走來的。
另外一個拉駱駝的在招呼駱駝們吃草料。它們把前腳一屈,屁股一撅,就跪了下來。
爸爸已經和他們講好價錢了。人在卸煤,駱駝在吃草。
我站在駱駝面前,看它們吃草料咀嚼的樣子:那樣醜的臉,那樣長的牙,那樣安靜的態度,它們咀嚼的時候,上牙和下牙交錯的磨來磨去,大鼻孔里冒著熱氣,白沫子沾滿在鬍鬚上。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齒也動起來。
老師教給我,要學駱駝,沉得住氣的動物。看它從不著急,慢慢地走,慢慢地嚼;總會走到的,總會吃飽的。也許它們天生是該慢慢的,偶然躲避車子跑兩步,姿勢很難看。
駱駝隊伍過來時,你會知道,打頭兒的那一匹,長脖子底下總會繫著一個鈴鐺,走起來,“當、當、當”的響。
“為什麼要系一個鈴鐺?”我不懂的事就要問一問。
爸爸告訴我,駱駝很怕狼,因為狼會咬它們,所以人類給它們戴上了鈴鐺,狼聽見鈴鐺的聲音,知道那是有人類在保護,就不敢侵犯了。
我的幼稚心靈中卻充滿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我對爸爸說:
“不是的,爸!它們軟軟的腳掌走在軟軟的沙漠上,沒有一點點聲音,你不是說,它們走上三天三夜都不喝一口水,只是不聲不響地咀嚼著從胃裡倒出來的食物嗎?一定是拉駱駝的人類,耐不住那長途寂寞的旅程,所以才給駱駝戴上了鈴鐺,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爸爸想了想,笑笑說:
“也許,你的想法更美些。”
冬天快過完了,春天就要來,太陽特別的暖和,暖得讓人想把棉襖脫下來。可不是么?駱駝也脫掉它的舊駝絨袍子啦!它的毛皮一大塊一大塊地從身上掉下來,垂在肚皮底下。我真想拿把剪刀替它們剪一剪,因為那太不整齊了。拉駱駝的人也一樣,他們身上那件反穿大羊皮襖,也都脫了下來,搭在駝背的小峰上。麻袋空了,“烏金墨玉”都賣了,鈴鐺在輕鬆的步伐里響得更清脆。
夏天來了,再不見駱駝的影子,我又問媽:
“夏天它們到哪裡去?”
“誰?”
“駱駝呀!”
媽媽回答不上來了,她說:
“總是問,總是問,你這孩子!”
夏天過去,秋天過去,冬天又來了,駱駝隊又來了,但是童年卻一去不還。冬陽底下學駱駝咀嚼的傻事,我是再也不會做了。
可是,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對自己說,把它們寫下來吧,讓實際的童年過去,心靈的童年永存下來。
就這樣,我寫了一本《城南舊事》。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寫。看見冬陽下的駱駝隊走過來,聽見緩慢悅耳的鈴聲,童年重臨於我的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