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學智慧與人生之樂:“孔顏之樂”論的歷史考察

理學智慧與人生之樂:“孔顏之樂”論的歷史考察

《理學智慧與人生之樂:“孔顏之樂”論的歷史考察》,作者李煌明,由人民出版社於2010-3-1出版。描述的是對宋明理學中的“孔顏之樂”論做歷史的、系統的、理論的考察,揭示其理論發展的過程、內在的邏輯結構,把握其蘊含的思想旨趣和本質核心,探討其理論的來源,從而對各種觀點進行評價。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理學智慧與人生之樂:“孔顏之樂”論的歷史考察

研究任務由研究對象所決定。概括地說,本書的研究任務就是對宋明理學中的“孔顏之樂”論做歷史的、系統的、理論的考察,揭示其理論發展的過程、內在的邏輯結構,把握其蘊含的思想旨趣和本質核心,探討其理論的來源,從而對各種觀點進行評價。具體地說,本書的研究任務有以下幾個:其一,揭示“孔顏之樂”論的發展過程。其三,把握“孔顏之樂”論的本質核心。其四,分析、評價“孔顏之樂”論的思想旨趣。其五,探討“孔顏之樂”的理論來源。

本書目錄

緒論

一、對象與任務

二、態度與方法

三、選材與結構

第一章 “孔顏之樂”論的理論來源

第一節 儒家經典與“孔顏之樂”論

一、《論語》——“孔顏之樂”典故的來源

二、《周易》——“孔顏之樂”的思維模式、人格理想與終極信仰

三、《孟子》——“孔顏之樂”的心性修養論

四、《禮記》——“孔顏之樂”的修養工夫、理想境界及禮樂關係

第二節 佛、道思想與“孔顏之樂”論

一、無為至樂與“孔顏之樂”

二、成聖與成佛

三、“圓融無礙”與“理一分殊”

第二章 “孔顏之樂”論的興起

第一節 周敦頤與誠者之樂

一、“無極而太極”的爭議

二、誠者之樂的理論基礎:“自無極而為太極”

三、誠者之樂

四、“極高明”與“道中庸”

五、“物”與“神”

第二節 邵雍與中者之樂

一、中者之樂的理論基礎:“道為太極”、“心為太極”

二、中者之樂

三、“觀”與“忘”

四、“時”與“宜”

第三節 張載與孝者之樂

一、孝者之樂的理論基礎:“太虛即氣”

二、孝者之樂

三、樂天與憂世

四、“大我”與“無我”

五、“弘大與謹敬”,“誠明與明誠”

第三章 “孔顏之樂”論的發展

第一節 程顥與仁者之樂

一、仁者之樂的理論基礎:天人本一

二、仁者之樂

三、“大我”與“無我”

四、“極高明”與“道中庸”

五、“習心”與“客氣”

第二節 朱熹與禮者之樂

一、禮者之樂的理論基礎:“理一分殊”

二、“以道為樂”與“道中之樂”

三、禮者之樂

四、“實”與“虛”

五、“吾與點也”與“鳶飛魚躍”

六、“命”與“樂”

第四章 “孔顏之樂”論的轉折

第一節 陳獻章與自然之樂

一、自然之樂的理論基礎:心理合一、自得即道

二、自然之樂

三、曾點氣象與孟子工夫

第二節 王守仁與本體之樂

一、本體之樂的理論基礎:心即理

二、至善與無善,不動與無動

三、樂是心之本體

四、勉然與自然

五、光景與真樂

第五章 “孔顏之樂”論的流變

第一節 王艮與安身之樂

一、安身之樂的理論基礎:天理即天然自有之理

二、“天理”與“樂”的本體

三、“良知”與“樂”的工夫

四、“安身”與“樂”的核心

第二節 羅汝芳與赤子之樂

一、赤子之樂的理論基礎:我心即天,天即我體

二、“赤子”、“天心”與“樂”的本體和核心

三、“天理”、“人慾”與“樂”的工夫

四、“渾淪順適”與“樂”的特徵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