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心理學:現代人研究自身問題的科學

心理發展的重要理論第三節 社會心理第一節 心理治療第一節

基本信息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第3版 (2009年9月1日) 平裝: 595頁 正文語種: 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208086807

商品描述

內容簡介

《現代心理學:現代人研究自身問題的科學(第3版)》特色:1.《現代心理學:現代人研究自身問題的科學(第3版)》1991年春由台灣東華書局在台灣發行簡體字版,同年冬即榮獲新聞主管部門優良著作金鼎獎、優良圖書金鼎獎及嘉新文化基金會優良圖書等三項大獎,迄今已連續重印48次,銷售總量超過156000冊。1994年授權上海人民出版社在大陸地區發行簡體字版,先後出過兩個版本,迄今已連續重印25次,銷售總量亦已近15萬冊。《現代心理學:現代人研究自身問題的科學(第3版)》已成為華人心理學界最受歡迎的專著。
2.由於常用的心理學定義“心理學是研究行為與心理歷程的科學”在內涵上仍有爭議,已有心理學家建議,將之改為“心理學是研究人性的科學”,藉收兼容並蓄之意。《現代心理學:現代人研究自身問題的科學(第3版)》之撰寫即以此建議為取向。
3.為便於兩岸三地讀者閱讀方便,《現代心理學:現代人研究自身問題的科學(第3版)》除授權上海人民出版社在大陸發行簡體字版外,同時授權東華書局在台灣發行繁體字版。
4.海峽兩岸心理學名詞中同詞異譯者很多,異譯之名詞於正文內均並列於括弧內,且分別編入書末索引,藉以減少讀者的困難,而利於兩岸學術文化交流。
5.遇有複雜概念不便在內文中詳述者,增設補充討論專欄或附加腳註,以利讀者獲得完整概念。
6.《現代心理學:現代人研究自身問題的科學(第3版)》采套色版,並採用大量精美插圖,既有助於讀者對內文理解,又可增加閱讀興趣。
7.G理學是理論兼實踐的學科,理解知識意義並能在生活中實踐,是閱讀後的基本心得。惟《現代心理學:現代人研究自身問題的科學(第3版)》希望讀者能將讀後心得境界提升,從知識理解中啟發智慧,在生活實踐中領悟人生。啟發智慧能助人獨立求知,領悟人生可使人體驗人生意義。

編輯推薦

《現代心理學:現代人研究自身問題的科學(第3版)》是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作者簡介

張春興,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士、碩士,美國夏威夷大學教育心理學碩士,美國俄勒岡大學哲學博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研究。
經歷
曾任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講師、副教授、教授兼系主任,台灣心理學會理事長,台灣心理衛生協會、教育學會、輔導學會理事。現任台灣師範大學終身職名譽教授及博士生導師,花蓮師範學院教育科學講座,北京師範大學、南京師範大學、山東師範大學、山西大學、吉林大學客座教授。
著作
已出版之心理學專著有:《現代心理學》(修訂版,2005)、《張氏心理學辭典》(修訂版,2005)、《心理學原理》(2003)、《心理學思想的流變》(2002)、《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1996)、《教育的應為與難為》(1989)、《希望的追尋與挫折》(1985)、《成長中自我的探索》(1983)、《怎樣突破讀書困境》(1982)、“青年的煩惱與出路》(1979)、《教學的心理基礎》(1974)等36種。另已發表專題論文160餘篇。
心理與教育信念
一、心理科學異於自然科學,自然科學是研究物性的科學,物性即其天性,物性變化受自然法則支配:心理科學是研究人性的科學,人性異於天性,人性是天性與習性的的融合,人性中除少部分受自然法則支配外,多系由社會文化因素所決定。因此,今後國內心理科學的發展,宜放棄以往自然科學方法前提取向與西方文化移植取向,改採人性特質與本土文化取向,庶及可使心理科學的發展臻於學術獨立境界。
二、基礎教育的成敗繫於師資之良窳與家庭教養,政府雖無權為孩子選擇好父母,但政府有責任為學生培養好老師:由理想的教師教出理想的學生,是學校教育成功的保證。
榮譽
1975年獲台灣教育貢獻六藝獎章;1977年獲台灣新聞主管部門優良圖書金鼎獎;
1986年獲心理學會心理學貢獻獎;1989年獲台灣新聞主管部門優良著作與優良圖書兩項金鼎獎;1990年獲教育年會教育貢獻木鐸獎;1991年獲台灣新聞主管部門優良著作與優良圖書兩項金鼎獎;1991年獲嘉新文化基金會優良著作獎;1995年獲登美國馬奎斯出版公司《世界社會科學名人錄》;1998年獲台灣行政主管部門兩岸學術交流貢獻獎;2000年獲美國名人學院新世紀學術名人獎章;2000年獲美國名人學院心理學成就獎;2005年獲香港世界文化藝術研究中心國際優秀論文獎;2004年獲登中國國際交流出版社《世界名人錄》;2004年獲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優秀論文獎,並編入《中華優秀論文獲獎精典文庫》;2004年獲北京時代學人文化研究院優秀論文一等獎,並編入《探索與成就》;2004年獲北京三聯創新管理科學研究院國際優秀論文創作成果獎;2005年獲中華文化傳媒出版社中國當代優秀學術成果獎,並編入中國文史出版社《中國學術大百科全書》;2005年獲中國改革與發展研究院首屆中國改革開放優秀成果一等獎,並編入《中國改革開放優秀成果選》;2006年獲中華文化信息協會編入《中華名人文論大全》;2006年獲中國發展研究院首屆國家創新論壇優秀成果一等獎;2006年獲和諧中國系列叢書建構和諧社會經典文獻特等獎;2006年獲中國人才科學研究院國家重點人才創新學術研究特等獎,並編入《全國重點人才創新學術成果大典》;2008年獲世界學術成果研究院百年學術成就特等獎(獲獎檔案號ZMX50809),並編入《世界知名學術名家學術成果獲獎精選》等25項。

目錄

重修版序
目次
第一章 對現代心理學的基本認識
第一節 從哲學心理學到科學心理學
第二節 科學心理學思想的演變
第三節 現代心理學研究主題及科目之分化
第四節 心理學的研究目的與方法
本章摘要
建議參考資料
第二章 行為與心理的生物學基礎
第一節 生命的開始與遺傳過程
第二節 神經系統與神經元
第三節 大腦半球的構造與功能
第四節 內分泌系統的構造與功能
本章摘要
建議參考資料
第三章 感覺與知覺
第一節 感覺與知覺的關係
第二節 心理物理學的感覺研究
第三節 感覺歷程
第四節 知覺歷程
第五節 超感知覺
本章摘要
建議參考資料
第四章 意識與意識狀態
第一節 意識的性質與特徵
第二節 睡眠與做夢
第三節 改變意識狀態的催眠與靜坐
第四節 改變意識狀態的藥物效應
本章摘要
建議參考資料
第五章 學習歷程
第一節 學習的性質
第二節 經典條件作用
第三節 操作條件作用
第四節 認知學習
本章摘要
建議參考資料
第六章 記憶乙與遺忘
第一節 記個乙是學習心理問題的核心
第二節 記憶研究的訊息處理取向
第三節 感覺記個乙與短期記個一
第四節 長期記憶
本章摘要
建議參考資料
第七章 思維與問題索解
第一節 思維的性質及其構成要素
第二節 推理歷程
第三節 問題索解
第四節 判斷與決策
第五節 創造思維
本章摘要
建議參考資料
第八章 生命全程的身心發展
第一節 對身心發展的基本認識
第二節 心理發展的重要理論
第三節 生命開始到兒童期的身心發展
第四節 青年期到成年期的身心發展
本章摘要
建議參考資料
第九章 動機與情緒
第一節 動機的性質
第二節 生理性動機與心理性動機
第三節 動機理論
第四節 情緒的性質
第五節 情緒理論
本章摘要
建議參考資料
第十章 智力與智力測驗
第一節 智力與智力測驗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智力測驗的發展
第三節 智力理論
第四節 天性與教養對智力的影響
本章摘要
建議參考資料
第十一章 人格與人格測驗
第一節 精神分析取向的人格理論
第二節 特質取向的人格理論
第三節 人本主義取向的人格理論
第四節 認知一行為取向的人格理論
第五節 人格測驗
本章摘要
建議參考資料
第十二章 社會心理
第一節 社會認知
第二節 態度的形成與改變
第三節 社會互動
第四節 團體行為
本章摘要
建議參考資料
第十三章 心理異常及其成因
第一節 心理異常的意義與類別
第二節 情緒異常
第三節 社會異常
第四節 精神異常
本章摘要
建議參考資料
第十四章 心理治療
第一節 領悟治療
第二節 行動治療
第三節 團體治療
第四節 生理醫藥治療
第五節 心理治療的評價
本章摘要
建議參考資料
參考文獻
索引
(一)漢英對照
(二)英漢對照

序言

本書初版由台灣東華書局於1991年4月發行。問世後敷及半年,即榮獲嘉新文化基金會優良著作獎;繼而在同年底再獲新聞主管部門優良著作及優良圖書兩項金鼎獎,創一書連獲三獎之先例。本書初版發行後隨即授權上海人民出版社發行簡體字版,廣受心理學界歡迎,不鏇踵即為兩岸三地大專院校心理學系及相關科系開設心理學課程者廣為採用教學用書;銷售盛況十多年來迄不衰退,至今僅在台灣之繁體字版即已連續重印至四十八次。
鑒於心理科學之快速發展,兩年前即已興起重行修訂本書之意念,因而廣泛蒐集近十多年來出版的新書,並瀏覽晚近心理科學領域內的新問題、新理論、新研究以及新方法,先行分析探討,然後針對國內因社會變遷而產生的心理學需要,著手進行重修工作;首先擬訂了以下三個方向。
第一,端正心理科學的研究取向在古代,對自然界物性變化與對人世間人性變化的研究,同屬哲學範疇。到16世紀時,對自然界物性變化的研究先行脫離哲學而獨立,成為自然科學。對人性變化的研究則是在19世紀之末,追隨自然科學成功的腳步,採取自然科學中與人性較為接近的生物科學為榜樣,企圖將心理學科學化,成為自然科學的一支。生物科學所研究的生物,均系有生命的個體,在本性上,同類生物有兩點共同特徵:其一,同類生物的生活變化相類似;例如,同類候鳥隨季節變化而遷徙的方式相似。其二,生物學家根據同類生物生活變化研究所建構的理論相似;例如,屬於同類懼寒但不能隨季節變化而遷徙的動物都會採用冬眠方式過冬。在理論解釋上,一般均系採取達爾文進化論的觀點,視為歷經數萬年的演化,使其在種族遺傳上形成了適應環境的特殊能力。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