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冠心病診斷學

心臟套用解剖一、心臟位置及外形二、心臟房室形態(一)右心房(二)右心室(三)左心房(四)左心室三、心臟纖維支架四、心室肌五、心臟傳導系統六、心臟動脈血管(一)左冠狀動脈(二)右冠狀動脈(二)傳導系統的供血第二節 體表心電圖簡介一、心電圖產生原理二、心電圖導聯(一)標準導聯(二)單極加壓肢體導聯(三)單極胸導聯三、心電圖波形四、心電圖的測量方法(一)心率的測量(二)心電圖各波的高度及深度的測量第二節 心阻抗圖一、構成原理二、檢查方法三、正常圖形及意義(一)心阻抗圖(△z)(二)心阻抗圖微分波(dz/dt)四、冠心病人的ICG表現第五節

內容介紹

內容提要
本書系統介紹了冠心病診斷的套用解剖與病理學基礎;冠心病分類、命名與診斷標準;各類冠心病的臨床
表現及其特點;各種負荷試驗,核素診斷技術,心電圖,心向量圖,動態心電圖, 心室晚電位,頻譜心電圖, 心機
械圖,CT、普通X線及冠狀動脈與心室造影,超聲心動圖,血清酶學檢查及其他實驗室檢查。著重對近年來臨
床套用的各種先進診斷技術的原理與方法、陽性表現、診斷意義作了深入詳盡的介紹,對不同條件下如何選擇
各種診斷技術作了評述。適合內科、輔診科醫師參考學習。

作品目錄

目錄
第一章 概論
第一節 心臟套用解剖
一、心臟位置及外形
二、心臟房室形態
(一)右心房
(二)右心室
(三)左心房
(四)左心室
三、心臟纖維支架
四、心室肌
五、心臟傳導系統
六、心臟動脈血管
(一)左冠狀動脈
(二)右冠狀動脈
(二)傳導系統的供血
第二節 冠心病病理改變與輔助檢查
一、冠狀動脈
二、心肌細胞結構和功能
三、心臟電活動
四、心肌運動
五、心臟泵功能
六、人體內環境
(一)血脂
(二)血清酶
(三)血清肌紅蛋白
(四)前列環素、血栓素
第三節 冠心病分類標準
一、冠心病分類、命名及診斷標準
二、臨床輔助診斷技術的發展與冠心病診斷標準
第二章 冠心病負荷試驗
第一節 運動試驗
一、心電圖運動試驗
(一)檢查方法
(二)運動試驗的禁忌證
(三)運動試驗併發症
(四)運動負荷試驗中各指標及參數的臨床意義
(五)運動試驗對冠心病的預測價值及預後的意義
(六)運動試驗的假陽性與假陰性
(七)有無胸痛症狀對運動試驗結果的影響
(八)運動試驗與植物神經功能紊亂
(九)性別對運動試驗結果的影響
二、核素運動試驗
(一)核素雙倍二階梯運動試驗心肌血流灌注顯像
(二)核素分級運動試驗心肌血流灌注顯像
(三)核素踏車分級運動試驗心室功能測定
三、超聲心動圖踏車運動試驗
四、等張握力運動試驗
第二節 藥物試驗
一、潘生丁試驗
(一)心電圖潘生丁試驗
(二)核素潘生丁試驗心肌血流灌注顯像
(三)超聲心動圖潘生丁試驗
(四)超聲心動圖潘生丁運動負荷試驗
二、腺苷試驗
三、多巴酚丁胺試驗
(一)超聲心動圖多巴酚丁胺試驗
(二)核素多巴酚丁胺試驗心肌血流灌注顯像
四、心電圖異丙腎上腺素試驗
五、心電圖心得安試驗
六、硝酸甘油試驗
七、心電圖鉀負荷試驗
八、冠狀動脈造影麥角新鹼激發試驗
第三節 其他方法
一、心房調搏試驗
(一)心電圖心房調搏試驗
(二)超聲心動圖心房調搏試驗
二、心電圖過度換氣試驗
三、冷加壓試驗
(一)心電圖冷加壓試驗
(二)超聲心動圖冷加壓試驗
四、心電圖脂肪餐試驗
五、心電圖葡葡糖負荷試驗
六、心電圖缺氧試驗
第三章 冠心病臨床表現
一、心絞痛
(一)病史
(二)症狀
(三)體徵
(四)鑑別診斷
二、急性心肌梗塞
(一)症狀
(二)體徵
(二)併發症
(四)鑑別診斷
三、隱性冠心病
四、冠心病原發性心臟驟停
五、冠心病心力衰竭型
六、冠心病心律失常型
第四章 核素診斷
第一節 核醫學基礎
一、核醫學基本原理
二、功能解剖圖
三、核素基本檢查手段
四、Υ射線與X射線的區別
第二節 核素診斷設備
一、Υ相機
二、SPECT
三、Υ心功能儀
第三節 核素診斷手段及臨床意義
一、心肌血流灌注斷層顯像
(一)示蹤劑
(二)檢查原理
(三)適應證
(四)檢查方法
(五)檢查注意事項
(六)圖像分析方法及正常表現
(七)對冠心病的臨床診斷價值
二、平衡法心血管造影
(一)示蹤劑
(二)檢查原理
(三)適應證
(四)檢查方法
(五)檢查注意事項
(六)圖像分析方法及匯常表現
(七)對冠心病的臨床診斷價值
三、首次通過法心血管造影
四、急性心肌梗塞灶顯像
第四節 正電子計算機斷層儀
一、PET局部心肌血流量顯像
二、心肌能量代謝顯像
(一)PET心肌脂肪酸代謝顯像
(二)PET心肌葡萄糖代謝顯像
第五節 磁共振
第五章 體表心電圖
第一節 體表心電圖簡介
一、心電圖產生原理
二、心電圖導聯
(一)標準導聯
(二)單極加壓肢體導聯
(三)單極胸導聯
三、心電圖波形
四、心電圖的測量方法
(一)心率的測量
(二)心電圖各波的高度及深度的測量
第二節 冠狀動脈供血不足
一、慢性冠狀動脈供血不足
(一)心電圖復極變化
(二)心電圖除極變化
(三)除極對復極的向量關係
二、急性冠狀動脈供血不足
三、變異型心絞痛
四、束支傳導阻滯時冠狀動脈供血不足的心電圖表現
(一)右束支傳導阻滯時冠狀動脈供血不足的心電圖表現
(二)左束支傳導阻滯時冠狀動脈供血不足的心電圖表現
五、T波低平、倒置的鑑別診斷
(一)發生機制
(二)診斷標準
(三)鑑別診斷
(四)T波的正常變異
六、S-T段降低的鑑別診斷
(一)S-T段降低的機制
(二)S-T段降低的形態及測量方法
(三)診斷標準
(四)S-T段降低的鑑別診斷
第三節 心肌梗塞
一、急性心肌梗塞的心電圖改變
(一)缺血型心電圖改變
(二)損傷型心電圖改變
(三)壞死型心電圖改變
二、急心肌肌梗塞的心電圖產生機制
(一)缺血型心電圖產生機制
(二)損傷型心電圖產生機制
(三)壞死型心電圖產生機制
三、急性心肌梗塞的向量改變
(一)初始0.03~0.04sQRS向量的改變
(二)S-T向量的改變
(三)T向量的改變
(四)QRS終末向量的改變
四、急性心肌梗塞的心電圖特點
(一)缺血型心電圖的特點
(二)損傷型心電圖的特點
(三)壞死型心電圖的特點
五、急性心肌梗塞心電圖衍變
(一)缺血型T波衍變
(二)損傷型S-T段衍變
(三)壞死型Q波衍變
六、急性心肌梗塞的分期
(一)超急性期
(二)急性期
(三)亞急性期
(四)陳舊性期
七、心肌梗塞的定位
八、前壁心肌梗塞
(一)前間壁心肌梗塞
(二)局限性前壁心肌梗塞
(三)前側壁心肌梗塞
(四)高側壁心肌梗塞
(五)廣泛前壁心肌梗塞
九、下壁心肌梗塞
(一)心電圖表現
(二)梗塞的擴展
(三)梗塞範圍的判斷
十、後壁心肌梗塞
(一)後壁心肌梗塞的心電圖表現
(二)鑑別診斷
(二)並發其它部位梗塞
十一、Q波的鑑別診斷
(一)位置性Q波
(二)正常變異
(二)空間隔肥厚引起的Q波
(四)電靜止引起的Q波
(五)心電位或室內傳導異常引起的Q波
十二、無Q波心肌梗塞
(一)發生機制
(二)心電圖表現
(三)鑑別診斷
十三、心房梗塞
(一)定性診斷
(二)定位診斷
十四、右室梗塞
(一)冠狀動脈解剖與有室梗塞
(二)診斷標準
十五、可逆性心肌梗塞
十六、陳舊性,心梗塞的診斷
(一)無Q波性心肌梗塞
(二)Q波性心肌梗塞
十七、再發性心肌梗塞心電圖表現
十八、急性心肌梗塞時對應導聯S-T段降低的意義
(一)產生機制
(二)臨床意義
十九、心肌梗塞時U波倒置的意義
二十、急性心肌梗塞時Q-T離散度增加的臨床意義
(一)測量方法
(二)正常值
(三)臨床意義
二十一、室性異位搏動對對心肌梗塞診斷的意義
(一)由室性早搏形態診斷心肌梗塞的機理
(二)室性異位搏動診斷心肌梗塞的條件
二十二、梗塞周圍阻滯對心肌梗塞圖形的影響
(一)分支梗塞周圍阻滯
(二)局灶性梗塞周圍阻滯
二十三、心肌梗塞並完全性右束支傳導阻滯
二十四、心肌梗塞並左束支傳導阻滯
(一)心肌梗塞與左束支傳導阻滯的鑑別
(二)心肌梗塞並在束支傳導阻滯的表現
二十五、心肌梗塞並左前分支傳導阻滯
(一)前間壁心肌梗塞並左前分支傳導阻滯
(二)高側壁心肌梗塞並左前分支傳導阻滯
(三)下壁心肌梗塞並左前分支傳導阻滯
二十六、心肌梗塞並左後分支傳導阻滯
(一)下壁心肌梗塞並左後分支傳導阻滯
(二)高側壁心肌梗塞並左後分支傳導阻滯
(三)前間壁心肌梗塞並左後分支傳導阻滯
二十七、心肌梗塞並預激綜合徵
(一)預激綜合徵心電圖特點
(二)預激綜合徵類似假梗塞圖形
(三)心肌梗塞與預激綜合徵的鑑別
二十八、心電圖診斷心肌梗塞的價值
第六章 心向量圖
一、心向量圖基礎
二、心向量圖機及導聯體系
三、正常心向量圖
(一)心向量圖的分析內容
(二)正常心向量圖表現
(三)心向量圖與心電圖的關係
四、心肌梗塞的心向量圖改變
(一)不同部位心肌梗塞的心向量圖特徵
(二)心肌梗塞合併束支傳導阻滯
五、冠狀動脈供血不足的心向量圖表現
(一)ST向量的改變
(二)T向量環的改變
第七章 動態心電圖
一、動態心電圖的特點及其局限性
二、影響動態心電圖ST段改變的因素
三、在冠心病診斷中的套用
(一)檢查有惡性心律失常的高危病例
(二)心肌缺血
(三)冠心病心率變異
(四)確定心肌梗塞猝死的危險性
(五)動態心電圖運動負荷試驗
(六)評價冠心病藥物或其它治療措施的療效
(七)胸痛的鑑別診斷
第八章 心室晚電位
一、病理生理和解剖基礎
二、記錄方法
三、診斷標準
四、在冠心病中的套用
(一)心肌梗塞
(二)冠心病高危組
第九章 頻譜心電圖
一、頻譜心電圖的基本原理
二、頻譜心電圖的測定方法
三、正常頻譜心電圖
(一)功率譜圖
(二)相關函式圖
(三)傳遞函式圖
(四)脈衝相應圖
(五)相干函式圖
(六)幅度直方圖
四、頻譜心電圖的結果判定和記分-分級系統
五、異常頻譜心電圖
(一)異常功率譜
(二)異常傳遞函式
(三)異常相關函式
(四)異常脈衝相應
(五)異常相干函式
(六)異常幅度直方圖
六、冠心病的頻譜心電圖特徵
七、頻譜心電圖對冠心病的診斷價值
第十章心機械圖
第一節心尖搏動圖
一、構成原理
二、檢查方法
三、正常圖形及意義
四、冠心病人的ACG表現
第二節 頸動脈搏動圖
一、構成原理
二、檢查方法
三、正常圖形及意義
四、冠心病人的CAP表現
第三節心動圖
一、構成原理
二、檢查方法
三、正常圖形及意義
四、冠心病人的CKG表現
第四節 心阻抗圖
一、構成原理
二、檢查方法
三、正常圖形及意義
(一)心阻抗圖(△z)
(二)心阻抗圖微分波(dz/dt)
四、冠心病人的ICG表現
第五節 心機械圖對心功能的測定
第十一章 X線診斷
第一節 普通X線診斷
一、檢查手段
(一)透視
(二)攝片
(三)記波攝影
(四)電子計算機X線體層攝影
二、正常心臟及大血管的X線表現
(一)後前位
(二)右前斜位
(三)左前斜位
(四)左側位
三、心臟的正常運動
(一)透視
(二)連續式記波攝影
四、冠心病的普通X線表現
(一)心絞痛
(二)心肌梗塞
(三)室壁瘤
(四)室間隔穿孔
(五)乳頭肌功能失調及乳頭肌斷裂
(六)冠狀動脈鈣化
第二節 選擇性冠狀動脈造影和左心室造影
一、造影設備及器械
二、造影劑
三、適應證
四、禁忌證
五、造影方法
(一)造影前準備
(二)選擇性冠狀動脈造影
(三)左心室造影
六、結果分析
(一)選擇性冠狀動脈造影
(二)左心室造影
七、冠狀動脈造影的危險性及局限性
(一)危險性
(二)局限性
八、冠狀動脈造影檢查與冠心病
九、冠狀動脈造影與心電圖
(一)心肌梗塞時冠狀動脈病變與心電圖改變的關係
(二)心絞痛時冠狀動脈病變與心電圖改變的關係
(三)冠狀動脈造影與運動心電圖
十、左心室造影與心電圖
第三節 數字減影血管造影
第十二章 超聲檢查
第一節 超音波的基本原理
一、超音波的定義
二、超聲的發射與接收
第二節 M型和二維超聲心動圖診斷基本原理
一、M型超聲心動圖
二、二維超聲心動圖
第三節 M型和二維超聲心動圖的檢查方法及常用曲線或圖像顯示
一、M型超聲心動圖
(一)心底波群
(二)二尖瓣波群
(三)心室波群
二、二維超聲心動圖
(一)左心室長軸切面
(二)心底短軸切面
(三)二尖瓣水平短軸切面
(四)心尖位四腔圖
(五)劍下四腔圖
第四節 M型和二維超聲心動圖對冠心病的診斷
一、冠心病心肌缺血
(一)主動脈根部曲線改變
(二)左室、左室後壁及室間隔曲線活動改變
(三)室間隔和左室後壁節段性運動障礙
(四)左室順應性低下
(五)左室舒張末期壓升高
(六)左室泵血功能減低
二、心肌梗塞
(一)心室壁節段收縮運動異常
(二)室壁節段性運動異常的監測方法
(二)功能性梗阻範圍(FIS)的計算方法
(四)室壁運動異常與存活的關係
三、心肌梗塞的併發症
(一)左室室壁瘤
(二)左室瘢痕
(三)室間隔穿孔
(四)左心室內血栓形成
(五)乳頭肌斷裂
(六)乳頭肌功能不全
(七)心肌梗塞區伸展
第五節 二維超聲心動圖冠狀動脈圖像
一、冠狀動脈超聲套用解剖
二、檢查方法
三、臨床套用價值
第六節 二維超聲顯像對冠心病的評價和研究進展
一、負荷超聲心動圖
二、二維超聲彩色編碼顯像
三、血管內超聲顯像
四、心臟超聲灌注顯像
第十三章 實驗室檢查
第一節 急性心肌梗塞時血清酶學檢查
一、心肌酶的種類及其在急性心肌梗塞中的變化規律
二、穀草轉氨酶
(一)敏感性
(二)特異性
(三)臨床意義
(四)影響GOT活性的因素
三、乳酸脫氫酶
四、肌酸激酶
(一)CK及CKMB的臨床套用
(二)引起CK活性升高的因素
(三)引起CKMB活性升高的因素
(四)CKMB亞型的臨床套用
(五)CK-MM亞型的臨床套用
五、α羥丁酸脫氫酶
六、肽酶
七、丙酮酸激酶
第二節 急性心肌梗塞時心肌結構蛋白的變化
一、肌紅蛋白
二、肌凝蛋白輕鏈
三、肌鈣蛋白
第三節 血脂
一、脂質
(一)甘油三脂
(二)膽固醇
(三)磷酯
(四)脂肪酸
二、脂蛋白
第四節 其他
一、白細胞計數
二、血小板
三、紅細胞沉降率
四、血糖
五、兒茶酚胺
六、心鈉素
七、前列腺素
八、血鎂
九、性激素
十、5-羥色胺
十一、血清C反應蛋白及粘蛋白
十二、微量元素
第十四章 冠心病輔助診斷手段的選擇
一、心絞痛
(一)定性診斷
(二)病變冠狀動脈的判斷
(三)心肌缺血部位的判斷
(四)心肌缺血程度的判定
(五)心肌缺血範圍的判定
(六)心肌缺血性質的判定
(七)預後判定
二、心肌梗塞
(一)定性診斷
(二)定位診斷
(三)梗死心肌範圍的判定
(四)併發症
(五)預後判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