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的編撰源於教學的需要,書中將班級管理的理論和班主任的工作實踐相結合,詳細介紹了如何組織和培養班集體,中學生的學習指導,以及中學生的心理教育等方面。 學生是明天的太陽,願本書能夠幫助“班主任”們托起這未來的希望。班主任是一項艱巨又煩瑣的工作,而班級管理與經營則是關於班集體組織與培養的一門綜合性科學。因為它涉及教育科學、心理學、人才學、倫理學等很多學科。
圖書目錄
前言
1.班級制度的改革及其社會學分析
1.1 班級制度的沿革和發展
1.1.1 班級制度的歷史溯源
1.1.2 班級制度的發展
1.2 中國班級制度的歷史考察
1.3 國外班級管理制度
1.3.1 前蘇聯的班級管理制度
1.3.2 美國的班級管理制度
1.3.3 德國的班級管理制度
1.4 班級的社會學分析
1.4.1 社會體系的含義
1.4.2 班級為一種社會體系
1.4.3 班級社會體系的功能
2.班主任的素養及任職要求
2.1 班主任的道德素養
2.1.1 忠誠於人民的教育事業
2.1.2 熱愛學生教書育人
2.1.3 對學生懷有熱忱的期望
2.1.4 關心集體真誠團結
2.1.5 尊重家長友好合作
2.1.6 嚴於律己作風正派
2.2 班主任的知識素養
2.2.1 精深的專業知識
2.2.2 廣博的文化知識
2.2.3 深厚的教育理論
2.2.4 紮實的管理科學知識
2.3 班主任的能力素養
2.3.1 組織能力
2.3.2 語言表達能力
2.3.3 板書、繪圖能力
2.3.4 獨立創造的能力
2.3.5 適應新情境的能力
2.4 班主任的心理素養
2.4.1 班主任的動機
2.4.2 班主任的教育信念
2.4.3 班主任的情感
2.4.4 班主任的意志
2.4.5 班主任的興趣愛好
2.4.6 班主任的性格
2.5 優秀班主任的素質分析
2.5.1 學生心目中的好老師形象
2.5.2 模範班主任丁有寬個案舉例
3.班集體的組織和培養
3.1 班級目標確立的主要依據
3.1.1 了解班級
3.1.2 了解學生
3.2 班級目標的要求與分類
3.3 班幹部的選拔和培養
3.3.1 班幹部選拔的若干方法
3.3.2 班幹部的培養
3.4 班級規範
3.5 班風培養與建設
3.5.1 培養學生對班級的歸屬感和團體感
3.5.2 重視課外活動
3.5.3 充分利用品德教育的時間
3.5.4 指導學生自己制定規章
3.5.5 擁有自己班級的標誌
3.5.6 重視對學生的個性培養
3.6 建立一個朝氣蓬勃的班集體
3.6.1 計畫委員會
3.6.2 小組活動
3.6.3 集會活動
4.中學生學習指導
4.1 中學生學習活動的特點
4.1.1 學習成績分化激烈
4.1.2 學生自學能力的作用日益明顯
4.1.3 學習的自覺性與依賴性、主動性與被動性同時並存
4.1.4 智力與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日益明顯
4.2 中學生學習進程的發展
4.2.1 起始突進
4.2.2 學習高原
4.2.3 短期波動
4.2.4 最後突進
4.3 了解學生學習現狀的技巧
4.4 引導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
4.4.1 指導學生科學用腦
4.4.2 引導學生科學記憶
4.4.3 引導學生質疑問難
4.4.4 引導學生培養良好習慣
4.4.5 指導學生制訂學習計畫
4.5 指導學生按學習過程的基本環節進行學習
4.5.1 預習指導
4.5.2 聽課指導
4.5.3 複習指導
4.5.4 作業指導
4.5.5 系統小結指導
4.6 中學生智力的開發培養
4.6.1 培養學生的觀察力
4.6.2 培養學生良好的記憶力
4.6.3 培養學生的注意力
4.6.4 培養學生豐富的想像力
4.6.5 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4.7 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4.7.1 培養學生的學習動機
4.7.2 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4.7.3 培養學生積極的情緒
4.7.4 培養學生的意志
4.8 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
4.8.1 開展多種形式的課外學習活動
4.8.2 知識或智力競賽及其組織
4.8.3 組織學習興趣小組
5.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5.1 健康概念的發展
5.1.1 心理健康及其標準
5.1.2 軀體健康、心理健康與道德健康
5.1.3 青少年心理透視
5.1.4 心理成熟的標誌
5.2 中學生心理健康的特徵
5.2.1 樂於學習
5.2.2 心理特點與年齡相符
5.2.3 善與人處
5.2.4 情緒愉快而穩定
5.2.5 能正確認識自己、悅納自己
5.2.6 善於自我調節
5.3 中學生心理不健康的劃分
5.3.1 心理異常
5.3.2 心理障礙
5.3.3 心理疾病
5.4 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透視
5.5 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
5.5.1 心理輔導
5.5.2 心理諮詢
5.5.3 心理治療
5.6 心理輔導與諮詢的步驟及工作原則
5.7 心理輔導與諮詢的一般技巧
5.7.1 語言音質
5.7.2 語言跟蹤
5.7.3 語言回答
5.8 中學生常見心理異常及其輔導
5.8.1 不良品行
5.8.2 形成原因
5.8.3 輔導策略
5.9 不良人格的矯正
5.9.1 嫉妒
5.9.2 神經質
5.9.3 偏激
5.9.4 狹隘
5.9.5 自卑
5.9.6 學校適應不良
5.10 中學生常見心理障礙及其調適
5.10.1 神經衰弱
5.10.2 強迫症
5.10.3 躁狂抑鬱症
5.10.4 社交恐懼症
5.10.5 精神分裂症
5.10.6 考試綜合徵
6.中學生性心理和性教育
6.1 中學生性意識的萌芽
6.2 中學生的性慾意識
6.3 中學生的性心理發展過程
6.4 性意志力的特點
6.5 中學生常見的性心理障礙及其對策
6.5.1 對遺精的焦慮和恐懼
6.5.2 女性月經失調
6.5.3 頻繁手淫
6.5.4 性心理變態
6.6 中學生性心理健康教育
6.7 中學生“早戀”現象透視
6.8 友誼天長地久
7.學生的個別教育
7.1 優等生的教育
7.1.1 優越感過強過高估計自己
7.1.2 妄自尊大自私易妒
7.1.3 講究實惠追求名利
7.1.4 重視分數不重視德育、體育
7.2 中等生的教育
7.2.1 較強的從眾心理
7.2.2 渴求進步卻畏難
7.3 差生的教育
7.3.1 學習差生
7.3.2 思想品德差生
7.3.3 雙差生
7.4 差生的轉化
7.4.1 樹立正確的教育觀
7.4.2 關心熱愛差生使其消除疑懼心理和對立情緒
7.4.3 捕捉亮點正面教育
7.4.4 對差生的教育要持之以恆
8.班級人際關係
8.1 人是怎樣交往的
8.2 “地位分等”與“三五成群”
8.3 影響學生間交往的因素
8.4 了解學生是協調學生間關係的前提
8.4.1 了解學生班集體的基本方面
8.4.2 了解學生個人的基本方面
8.5 協調學生間人際關係
8.5.1 要妥善管理班級中的非正式群體
8.5.2 要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
8.6 處理師生間突發事件
9.主題班會及其設計
9.1 主題班會的基本屬性
9.1.1 群體性
9.1.2 指導性
9.1.3 行進性
9.2 主題班會的類型
9.2.1 模擬式主題班會
9.2.2 諮詢式主題班會
9.2.3 文娛式主題班會
9.2.4 展覽式主題班會
9.2.5 視聽式主題班會
9.2.6 聯誼式主題班會
9.2.7 競賽式主題班會
9.2.8 演講式主題班會
9.2.9 材料式主題班會
9.2.10 聚餐式主題班會
9.3 主題班會活動系列設計
10.學生的職業指導
10.1 職業指導的含義和任務
10.1.1 職業指導的含義
10.1.2 職業指導的任務
10.2 職業指導的內容
10.2.1 標準化量表法
10.2.2 非標準化量表法
10.3 獲得其他教師的合作向學生提供必要的信息和資料
10.4 對學生的兩步選擇進行指導
11.學生工作評價
11.1 品德評價
11.1.1 品德評價的類型
11.1.2 品德測評指標體系的構建
11.1.3 品德信息的收集及評價方法
11.2 操行評價
11.3 人格評價
11.3.1 行為觀察與評價
11.3.2 投射測驗法
11.3.3 主體測驗法
11.3.4 量表測驗法
11.3.5 十四種人格因素的構成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