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禽圖

珍禽圖

《珍禽圖》描繪了龜、蟬、麻雀、鳩等20多種動物。從畫面"付子居寶習"來看,顯然是一幅課徒的寫生稿本。非常強調真實,重視形似,質感的表達,使描寫對象富有生機活力。這幅《寫生珍禽圖》是黃筌給兒子作範本的畫稿,雖然只是為了課圖作稿之需,信手而畫,大小間雜,動物之間互有聯繫或無聯繫,但作為一件獨立的創作作品來看,仍然錯落有致,別具一格。

簡介

珍禽圖 珍禽圖

《珍禽圖》五代、黃筌作,絹本、設色,高41.5公分、寬70公分,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此圖雖是黃筌給他兒子黃居寀學習的畫稿,不是一幅有完整構圖的花鳥畫創作,只是散布著一些蟲鳥,然而它是一件可貴的作品,表明這時期的花鳥畫日趨成熟。這些蟲鳥的描繪,或飛鳴、或靜止,都精微細膩地表達了它們的情態,黃筌最擅花鳥、兼工人物、山水、墨竹、龍水,多繪宮中異卉珍禽。他的花鳥畫物點是雙鉤著色—淡墨勾勒輪廓,色彩濃麗而鮮艷。用筆新細,以色暈染,幾乎不見墨跡。從《珍禽圖》來考察,正是如此,他重視寫生,自養鷹禽,觀其生態。黃筌花鳥畫的傳統繼承很清楚,鶴師薛稷,花竹師騰昌祜,鳥雀師刁光胤,“資諸家之善而兼有之”,“脫去格律、過諸公為多。”(《宣和畫譜》)這種畫風屬初唐以來中原與西蜀的正統派。黃筌的格調,完全符合皇者的審美觀,也大為後來所宗仰,迅速引導了北宋花鳥畫的發展。黃筌的畫風統治了北宋的花鳥畫百年,成為這個時期品評花鳥畫的標準。畫面左下方署小字一行“付子居寀習”(一說為後人所添)。收藏印有“睿思東閣”、“隴西記”、“蕉林秘玩”等印。

背景介紹

黃筌13 歲時曾從刁光胤學畫,善於綜采諸家之長:山水師李升,龍、水、松石、墨竹師孫遇,鳥雀師刁光胤。在花鳥畫方面,黃筌能將刁光胤等的技法加以增損,取其長補其短,故能自成一家。

據《宣和畫譜》記載,黃筌“凡山花野草,幽禽異獸,溪岸江島,釣艇古槎,莫不精絕”。由於黃筌是宮廷畫師,故他所畫多是皇家宮苑裡的“珍禽瑞鳥,奇花怪石”,與皇族接觸得多了,耳濡目染的多是奢華生活,多數作品又是旨命所作,所以,黃筌的繪畫風格,多以富麗工巧為能事。

中國工筆花鳥畫自唐代開始,就以下筆輕利、用色鮮明見長。黃筌及其兒子繼承了前人傳統畫法,加以改造,創出了一種新體法,即“勾勒花鳥”,並使工筆花鳥畫達到成熟。據傳說,後蜀廣政七年,外地來使,送來了數隻仙鶴,蜀主孟昶命黃筌繪仙鶴於偏殿壁上。黃筌經過對這些仙鶴的仔細觀察,畫出了唳天、啄苔、梳翎、驚露、舞風、顧步等種種鶴姿,竟使真鶴誤認為壁上的鶴是同類,在畫前飛翔舞翅,故有“黃筌畫鶴,薛稷(唐朝的畫鶴名家)減價”的諺語流傳於世。

據說孟昶還曾命黃筌在“八卦殿”上繪四季花竹兔雉,當時宮中飼養的白鷹連連飛撲過去,以為雉雞是真物。不管這些傳聞是真是假,但足以看出黃筌的花鳥畫在當時的地位。

賞析

這幅《寫生珍禽圖》是黃筌給兒子作範本的畫稿,雖然只是為了課圖作稿之需,信手而畫,大小間雜,動物之間互有聯繫或無聯繫,但作為一件獨立的創作作品來看,仍然錯落有致,別具一格。畫左下方署有“付子居寶習”一行小字。此圖畫面不大,卻描繪了禽鳥、昆蟲等動物24 只之多,鳥有白鵲鴿、麻雀、鳩、蜂虎、白頭翁、大山雀、北紅尾雞等,昆蟲有尖頭蚱蜢、天牛、蟬、金龜子、蝗蟲、蜜蜂、細腰蜂、胡蜂等,另外還有一大一小的兩隻龜。

作者強調真實描繪,重視形似與質感,勾勒填彩,每一蟲鳥的特徵、羽毛鱗甲、組織結構,都畫得準確、工整、細膩,絲毫不苟。每一動物的神態都畫得活靈活現,富有情趣,而且色調柔麗協調,體現了黃筌一派“用筆新細,輕色暈染”的特點。畫中有兩隻一老一小的麻雀,相對而立,雛雀撲翅張口,似乎能讓人看畫聞聲,那種嗷嗷待哺的神情讓人憐愛;老雀則低首而視,口中無食,一副無可奈何的模樣。下端的一隻老龜正不緊不慢地向前爬行,兩眼注視著前方,表現出不達目的誓不休的決心。

畫中的其它鳥雀或靜立,或展翅,或滑翔,動作各異,生動活潑;昆蟲有大有小,小的僅有豆粒大小,但卻刻畫得十分精細,須爪畢現,透明的雙翅鮮活如生,質感極強。這幅寫生圖充分顯示了作者嫻熟的造型能力和精湛的筆墨技巧。僅從這幅稿本上即可了解黃筌作品的精妙,可以想像到黃氏作品的巨大魅力。正由於黃筌長期不懈地細緻觀察並堅持寫生,經過不斷的磨練,才能獲得如此成功,並成為一個畫派的開創者。黃筌的作品經《宣和畫譜》著錄時還有349件,但流傳至今只有這幅《寫生珍禽圖》。雖然五代是傳統花鳥畫走向成熟的時期,但傳下來的真品很少,所以此畫具有珍貴的歷史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