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特點
玻璃聯,為對聯中少有之品種,以採用文字左右對稱、正反相視不變為特色。至清代,對聯的書刻在傳統的竹、木、牙、角、金屬、石質、紙張、絹素等材質之外,又開始運用到玻璃。由於玻璃透明,刻制的對聯背置則文字筆劃相反。據梁章矩《楹聯續話-雜綴》載,乾隆、嘉慶年間文人吳山尊注意到玻璃這一材質特點,選用左右對稱的文字撰聯,視之正反如一,稱為玻璃聯子。如此算來,玻璃聯距今約兩百年左右的歷史。
玻璃聯看似一種文字遊戲,但其中深蘊中華文化之特點。對聯本身就是中華文化重對稱、均衡以及和諧的產物。而玻璃聯更進一步,除音、義之外,對字形也提出了明確要求。自來對聯的修辭手法,與字形有關的一般僅舉“析字”、“同旁”;對聯的分類,如無情對一類的皆歸入巧對、諧聯。罕有人論及玻璃聯,大約玻璃聯面窄,且不易工。張伯駒先生《素月樓聯話》:“我國漢字有音、形、義之美,文人運用其結構及音韻之特點,撰為巧對諧對,想落天外,逸趣橫生,雖雕蟲小技,亦有可觀。”
玻璃字大約只有一千多字(網際網路上有玻璃字表可參考),其中還涉及不少繁體、異體字,有時同一個字,不同的書體也決定對稱與否。因此,撰玻璃聯,必先熟悉繁簡字型,以及真、隸、篆等各種寫法。除此而外,對名物、典章、掌故、俚語、人名等應廣為搜求。如此,方能以博洽而破局限,運巧思以期偶得。
對聯舉證
以下一百來副玻璃聯,為戊子年冬月所為。雖雙比空辭,愧為言對,憑此磨練技巧與思路也有所收穫。永明綺麗 ,世後頗多,然盛唐之大雅亦借力不少。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存此一體,亦可見對聯品類之盛。
平仄從平水韻,字之繁簡、真篆不同者,取對稱體。或原有繁簡之分且意有區別,而今只用一體者(如裏、里;雲、雲),徑用後者(不礙今人理解)。玻璃字選擇餘地有限,或有借用乖舛者,尚祈方家指正。
五言(選五)
1、室簡無奢器;山青入小窗。
2、高人棄凡骨;商賈重金丹。
3、赤日關山古;金風塞草黃。
4、曲罷暮雲變;興來壺鼎空。
5、叢林帶春雨;空谷覓幽蘭。
七言(選五)
1、草舍燕回青杏小;薰風人立素蘭香。
2、且坐空堂奏古曲;閒登小閣閱春山。
3、田叟營苗山舍北;兒童弄笛竹林中。
4、小閣無塵高士坐;空山靈雨畫簾垂。
5、一川白水春光早;四面青山杏雨寒。
十言
山里心閒,太白笑而不答;
舟中曲苦,樂天聞且益悲。
※摘自《玻璃聯一百零六副》,作者:謝小勇
相關解析
玻璃聯探趣
夏平
玻璃聯者,正反看字形皆同之聯語也。玻璃聯,是對聯的一種,因而,它必須合乎聯律,否則,將是病聯,或不是對聯。
清代梁章矩編撰的《楹聯叢話》中載有孫淵如所撰的玻璃聯:
上聯音步上的“簡”、“冊”失替;下聯的“山”、“雲”失替;上下聯的“素”對“上”失對。一副七言聯多處失替失對,顯然,它是一副平仄失調的病聯。這裡姑且不論平仄失調,只就玻璃聯特點而言,聯句中的“簡”、“玉”、“自”、“上”、“白”等字,從正反兩面看,筆划走向不盡相同,可見,它又不是合乎玻璃聯特徵的聯句。
玻璃聯是選某些漢字結構(字形)俱有對稱特點的字而組句成聯的。
玻璃聯的字詞,俱有對稱性和透明感,猶如把它寫在玻璃上,從玻璃兩面看,字的筆划走向完全相同,據此,拙筆試撰兩比,謹就教於方家和廣大聯友:
例1:
天山大雨田林變;
里弄黑塵草木非。
例2:
甲未森林賞古曲;
丙申旦暮品山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