玳玳花[中藥]

玳玳花[中藥]
玳玳花[中藥]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玳玳花,中藥名。為芸香科植物玳玳花Citrus aurantium L. var. amara Engl.的花蕾。分布於我國南部各地,江蘇、浙江、廣東、貴州等地。具有理氣寬胸,和胃止嘔之功效。常用於胸中痞悶,脘腹脹痛,不思飲食,噁心嘔吐。

入藥部位

花蕾。

性味

味辛、甘、微苦,性平。

歸經

歸脾、胃經。

功效

理氣寬胸,和胃止嘔。

主治

用於胸中痞悶,脘腹脹痛,不思飲食,噁心嘔吐。

相關配伍

1、治胸腹脹滿:玳玳花適量,沸水沖泡代茶飲;或代代花、玫瑰花、厚朴花各3g。水煎服。

2、治脘腹作痛:代代花3g,制香附、川楝子、白芍各9g。水煎服。(1-2方出自《浙江藥用植物志》)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2.5g;或泡茶。

炮製

一、採集加工

立夏前後,選夏天上午露水乾後,摘取含苞未開的花朵,用微火烘乾。

二、炮製方法

取原藥材,除去梗、葉及雜質,篩去灰屑。

形態特徵

玳玳花[中藥] 玳玳花[中藥]

玳玳花:又名玳玳橘、玳玳圓、回青橙、回春橙。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5-10m。小枝細長,疏生短棘刺。葉互生,具柄;葉翼寬闊;葉片革質,橢圓形至卵狀長圓形,長5-10cm,寬2.5-5cm,先端漸尖,鈍頭,基部闊楔形,邊緣具微波狀齒,葉面具半透明油腺點。花單生或簇生於葉腋;花萼杯狀,先端5裂,近卵圓形,有緣毛;花瓣通常5,長圓形,白色;雄蕊約25個,花絲基部連合成數束;子房上位,扁球形,花柱圓柱形,柱頭頭狀。柑果橙紅色(留在樹上至次年夏間又轉為污綠色),近圓球形,徑7-8cm,有增大的宿存花萼;瓤囊約10瓣。種子橢圓形,先端楔形。花期5月,果熟期12月。

生長環境

分布於我國南部各地,江蘇、浙江、廣東、貴州等地有栽培。

藥材性狀

花蕾略呈長卵圓形,先端稍膨大,長1-1.5cm,直徑6-8mm,有梗。花萼灰綠色,皺縮不平,基部聯合,裂片5片,有凹陷的小油點;花瓣5片,覆瓦狀抱合,黃白色或淺黃棕色,表面有棕色油點和縱紋;雄蕊多數,黃色,花絲基部聯合成數束;雌蕊棒狀,子房倒卵形,暗綠色。體輕,質脆易碎。氣香,味微苦。

以色黃白、香氣濃郁、無破碎者為佳。

相關論述

《草花譜》:“枳殼花細而香,聞之破郁,結籬旁種之,實可入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