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萍[晉元高級中學校長]

王麗萍[晉元高級中學校長]

王麗萍,上海市晉元高級中學校長(2004- )。始終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團結廣大教職員工,繼承發揚百年晉元的光榮傳統,銳意改革,開拓創新,追求卓越,爭創一流。

人物事跡

王麗萍,上海市晉元高級中學校長。多年的教育管理崗位任職期間,王麗萍同志始終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團結廣大教職員工,繼承發揚百年晉元的光榮傳統,銳意改革,開拓創新,追求卓越,爭創一流。教育人本化、管理精細化是她的不懈追求,創新促人才,改革出成績是她的行動準則。

創新德育課程,形成晉元德育品牌

王麗萍校長 王麗萍校長

1999年至2004年,擔任晉元高級中學黨總支書記崗位期間,王麗萍同志充分發揮黨總支的戰鬥堡壘作用,帶

動全體黨員幹部民眾在學校的改革中做出了重大貢獻,她所創建的晉元高級中學生活經驗課程已成為課程建設的主要部分,此科目的創設,填補了德育課程的空白,給素質教育注入新的內涵,並成為很多學校德育學科課程建設的楷模,王麗萍同志被評為“上海市普教系統優秀黨總支書記”、“普陀區十佳黨務工作者”等光榮稱號。
王麗萍同志還不斷拓寬黨的輻射作用,以黨建帶團建,在學校教工團工作中,首次開展微型黨課人人上的活動,黨課的授課者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總支書記或支部書記,而是由普通黨員教師,黨支部書記,副校長,甚至黨員職員擔任,黨課的內容也由死板的教條變為生動活潑,形式多樣的案例教學,黨課舞台的拓展使得一輩新人快速成長,冒出尖來,為她以後擔任校長,培養青年優秀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她關心學生的政治修養,思想成長,於2004年創立了18歲成人儀式暨加入中華骨髓庫的德育品牌。在廣大晉元學生心中,愛祖國的精神領袖是抗日將領謝晉元,“得諸社會,還諸社會”的團隊精神精神代表是叔苹獎學金創始人顧乾麟,而愛祖國愛人民的表現形式就是自己光榮加入中華骨髓庫。2004至2009年,師生加入中華骨髓庫人數達到800多人,這是一種創舉,更是一次德育品牌教育的大豐收,晉元已成為學生終身受益的基地,王麗萍同志獲得“上海市關心下一代先進工作者”光榮稱號。

堅持教學改革,深化學校“選擇教育”

王麗萍校長 王麗萍校長

2005年起,王麗萍同志擔任晉元高級中學校長重任。在教育實踐工作中,王麗萍校長嚴謹踏實,不斷求索,敢於創新,勇於實踐。她所開拓的實驗項目既具有時代賦予的重要性、領先性,也面臨著艱巨性和複雜性。本著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的工作宗旨,她帶領著晉元高級中學全體教職員工,以“選擇教育”辦學理念為指導,不斷開展教育實踐創新,努力實現學校辦學規劃並不斷產生創新性辦學成果,為晉元高級中學的不斷發展做出貢獻。
她敢為人先,把第一次示範校評審中專家不大看好,問題重重的信息技術和課程整合作為學校後五年的工作目標來抓,在技術上她緊緊依靠曾在2004年獲得上海市文明集體稱號,以勞動模範陳大波為首的信息技術組,在業務上她抓住教務處,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鍛鍊教師隊伍,學校的信息技術和學科整合課從校公開到區公開到全市公開,到和印度網路遠程國際平台的搭建,無不處處體現出其先進的辦學理念和創新的教育實踐,王麗萍同志獲得 “全國中國小信息技術2005—2006年度創新管理校長”光榮稱號。
晉元中學開展套餐式課程改革、走班制運作方式已有十餘年,隨著學校的發展,學生對學校提供的優質教育資源愈加渴求,人人想進A班學習,個個想去名師課堂聽課,走班制實際操作遇到了優質教育資源供需矛盾。為解決這個問題,2009年,王麗萍同志率領全體教師,依託學校自主創建的信息技術教學平台,試行了網上走班。網路走班,成為課堂走班教學的重要補充形式,真正實現了走班教學有“案”可依,上課依“案”而教,滿足了學生多層次學習需求。
2010年,王麗萍同志率領全體教師,在充分分析校情、發掘百年老校校友資源的基礎上,依託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學院、上海財經大學等高校,共同研製了上海市晉元高級中學創新人才培養方案,合作培養創新型優秀學生,學校成為“上海市普通高中學生創新素養培育實驗項目”學校。學校開發了“結構設計創新”、“低碳環保”、“金融創新”、“天文地理探究”等實驗項目課程,結合學校傳統的優勢項目“頭腦奧林匹克”、“機器人”、“物理DIS數字實驗”等,初步形成了學校創新素養培育課程群,給予學生充分的選擇空間,在更高程度上滿足了學生個性化和多元化發展需求,培養了學生創新思維、創新素養和創新能力,
在學生創新方面,近年來學校OM隊連續兩屆獲得全國OM比賽一等獎,2007年學校獲“第28屆世界頭腦奧林匹克決賽”高中組冠軍。2008年,校代表隊在第八屆中國青少年機器人比賽中榮獲最佳機器人設計獎金牌。2008年在“上海市第十三屆青少年創造發明設計競賽暨首屆創新能力公開賽”創新知識競賽中,學校取得一等獎1名;二等獎7名;三等獎8名。 2009年vex機器人工程挑戰賽亞太區總決賽中,我校學生獲個人自動項目金獎和團體銀獎。學校還連續16年獲得上海市青少年計算機套用操作競賽團體第一。近三年,學校高考本科率逐年攀升,穩定在93%。2008年首批西藏班19位學生全部考入全國重點大學。
在王麗萍校長的帶領下,學校所獲榮譽有:教育部中國小(影子校長)培訓基地(上海市示範校實驗性高中唯一一所)全國三八紅旗集體、全國美育實驗學校、中國創造學會創造教育專業委員會先進實驗基地、全國信息技術實踐與創新活動先進單位、全國中國小信息技術創新套用2005—2006年度示範學校、上

海市文明單位、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園、首批上海市實驗性示範性高中、上海市社區教育標兵單位、上海市第五屆教育科研先進單位、上海市科技特色示範校、上海市智慧財產權示範校,上海市綠色學校,上海市頭腦奧林匹克活動特色學校等榮譽稱號;學校還獲得了上海市財務信用等級(A級)、上海市預算信用等級(A級)誠信榮譽稱號。

依託學校校情,開展教育實踐研究

近年來,王麗萍同志以校為本,積極率領全校教師開展教育科研工作,產生了一系列的科研成果,進一步深化了學校“選擇教育”辦學內涵。
2005年王麗萍同志《走班制教學組織方式的研究與實踐》課題成果獲上海市第八屆教育科學研究成果評選教育改革實驗類一等獎 ;2007年學校的課程方案設計獲上海市首屆學校課程方案研製與評選活動一等獎;2008年王麗萍同志領銜的《新課程背景下的高中課程與信息技術整合的研究與實踐》課題成果獲上海市普陀區第十屆教育科研成果評選一等獎;
2009年8月,作為上海市普教系統名校長名師培養工程成果,王麗萍同志的《選擇教育的經營與創新》一書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該書從學校經營的理念出發,界定了學校管理與經營的概念與內涵,分析了管理與經營之間的關係,提出了學校從管理到經營認識上轉變的思考,揭示了學校經營的內部抉擇和主要功能,提煉出學校管理與經營的方式與策略,進一步豐富了“選擇教育”的理論基礎和基本內涵。在此基礎上,將學校經營的理念滲透到學校教育教學的各個層面,系統闡述了學校教師隊伍、課程教學、教育科研、教育評價、學校文化及教育創新等方面的經營實踐與創新思考。
2009年7月起,王麗萍同志領銜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2009年度教育部重點課題《走班制條件下高中課程建設與質量保障的實踐研究》,該課題研究將歷時3年,擬通過制度建設與行動研究,形成較為完善和有重新特色的學校課程體系,建立健全教學質量保障體系,進一步提高學校課程質量和水平,保障學校課程改革順應國際教育改革發展趨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並可為同類學校提供可借鑑的中學課程體系。
2010年6月起,她又領銜上海市提升中國小(幼稚園)課程領導力行動研究項目《基於信息技術平台的高中教學資源共建共享研究》,本課題研究將歷時2年,將在學校信息化平台建設、高中課程教學資源建設與運用等中等教育實踐方面產生具有可借鑑價值和推廣意義的實踐研究成果;

重視以人為本,治校體現人文關懷

王麗萍出席簽字儀式 王麗萍出席簽字儀式
王麗萍同志不但在工作上嚴格要求廣大教職員工,而且在生活上也關心備至他們,她鼓勵大家鍛鍊身體,還身體力行參加讀書活動和文體活動,不斷加強教職工的身體素質和個人修養,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由於學校有著良好的德育基礎,在2008年的抗震救災捐款捐物活動中,師生表現突出,共捐出26萬人民幣支援災區建設。
辦人民滿意的教育,使自己成為一名富有創新精神的、適應現代化教育的教育管理專家,一直是王麗萍校長努力和追求的目標,也是她不斷克服各種改革路途中的困難,不斷開拓進取的源泉和動力。
她團結廣大教職員工,剛性管理,柔性關懷,除了在學校經常下辦公室了解情況,還利用節假日走進教職工家,噓寒問暖,解決實際問題,她的舉動受到廣大教師的稱讚,教職工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與日俱增。
作為一名女校長,王麗萍同志大度,坦誠,她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投放在學校的教育教學管理中,她在民眾中享有很高的威信,她的工作也得到所有教職員工的支持。

在長期的學校管理崗位上,她忠於職守、身先士卒,深入教育教學第一線,帶領廣大教職員工積極進行教育教學改革的探索、實踐與創新,使學校在課程建設、信息技術和學科整合、學生創新素養培育、走班制教學組織方式等領域的研究與實踐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並在全市乃至全國居於領先行列。

工作格言

教育的藝術在於激勵、喚醒、鼓舞。

成就及榮譽

王麗萍是上海市普教系統仇忠海名校長培養基地學員,2005年被評為上海市特級校長(書記)。她曾獲全國中國小信息技術創新管理校長、上海市勞動模範、上海市五一勞動獎、上海市三八紅旗手、上海市教育系統先進工作者、上海市普教系統優秀黨總支書記、“上海市普教系統優秀黨總支書記”、“全國中國小信息技術創新管理校長”、“上海市園丁獎”等榮譽。

近五年來,主持《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課程與信息技術整合的研究與探索》等市級以上教育研究課題四項,主編校本化走班教材近十本,在《上海教育科研》等刊物上發表科研論文十餘篇,研究成果也多次獲得市級以上獎項,在教育界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